(四川省南部县定水中学,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问题导学法作为新课改下的产物,让学生在探究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知识、学会解题方法等,从根本上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数学;运用研究
问题导学法作为新课改下的产物,在教学中,教师立足学生的角度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以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有效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有利于有效课堂教学的生成。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运用问题导入,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在学习“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时,笔者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思维性、灵活性的问题来作为导引线,激发学生想要探究的欲望,“同学们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你能够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将具体的内容转化成为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想要了解新知,进而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运用问题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初中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整节课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尤其当数学课不是在第一节,学生在学习数学之前刚刚接受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思维意识还处于游离状态,这时硬性地让学生背诵和记忆公式、原理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而运用问题导学法,则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笔者设置层次性的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你能列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吗?3x2+2x+6=0这个方是什么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是什么?”这样,层层递进,以问题做导向,诱导学生逐渐深入学习数学知识,进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技能和素养。
三、注重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思考,增强教学效果
在问题导学法的实际应用中,注意“问题”与“导学”这两个关键词,充分保证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师则退而居其次,发挥其积极的课堂引导作用。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给学生设置出合理的问题,在问题提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使得相关问题能紧紧地与教学重难点内容联合在一起,便于学生对相关问题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在问题导学法的实际运用中,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化特点,精心问题的设计与情境的创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和解决。
在问题解决中,对问题仔细分析,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积极思考,不急于解决问题的答案,应当进行问题的自主思考,在数学学习基础上进行数学解题思路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会解题思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生解题和数学学习中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思考和分析,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出问题的解决思路,实现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培养的同时,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得到提升,增强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四、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问题导学法在具体实施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问题的创设,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思维在这一过程就得到有效激发。教师在课堂问题设置中,要注意对提问实际进行哟有效把握,确保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清楚对提问时机的把握重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提问时机进行良好把握,将课堂提问价值与效用进行有效发挥。教师可以在课堂气氛调节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用良好的教学语言进行学生思路的指引与扩散,保证课堂活跃氛围的同时,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激发,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有,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环节中,进行问题的有效提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在短时间掌握新课内容,确保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在提问时机准确把握的同时,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进一步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使得初中数学课堂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活动。比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问题,提出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在电影院中,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找出自己的位置?”这个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情境,能有效触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过渡,将抽象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应用其中,变抽象知识为具体生活知识的同时,有效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确保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有信心、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实现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促使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五、注重教学问题的合理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基础还是对问题的创设,通过这种方法,教材知识能有效地展现与传递给学生,由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并思考出问题解决方案,利用现有的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联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问题导学法实施关键还是在于问题的设计,因此教师在问题导学法实施中,要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心理特征,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问题分析与思考中使得学生明白教学的重难点内容。
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加强,教学效率的提高。一线数学教师要问题导学法的实施中,发现学生的短板,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燕.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05):66.
[2]陈黎飞.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38):78.
论文作者:雍振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学生论文; 学法论文; 教师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内角论文; 课堂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