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医院神经消化内科 新疆北屯 836099)
(2新疆福海县人民医院 新疆福海 836400)
【摘要】目的:探究溃疡性结肠炎采用糖皮质激素施治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入选者平均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氨基水杨酸制剂,观察组加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观察并对比两组整体治疗效果和破损黏膜修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黏膜修复优良率为82.14%,略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采用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制剂的效果更佳,能加快破损黏膜修复进展,可大力推广。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糖皮质激素;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8-0070-02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一组以血性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因其可引发关节、眼部、皮肤以及肝脏等多器官/系统病变,且病情危急变化快,受到了临床的高度重视。当前,内科治疗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治疗方案,为探究切实有效的用药方案,本院对接收的56例患者实施了分组临床研究,分别给予对照组、观察组氨基水杨酸制剂与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现就研究过程、内容进行如下报道。
1.对象和资料
1.1 研究对象
纳入符合标准的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5年10月—2017年12月。56例患者中,男女病患比例为9:5,年龄为18~65岁,均龄为(32.55±5.65)岁。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入选者平均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28例为一组,分析两组基线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临床可比性较强。全部患者经临床证实为溃疡性结肠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1.2.1常规治疗 入组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肠道益生菌补充、水电解质失衡调节、药液补充、体质纠正等,同时,遵医安排日常饮食,禁食肉类;视情况为患者进行血液输注治疗(血红蛋白低于90g/L),若患者进食困难或营养严重不良,需要及时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1.2.2分组用药 每日嘱对照组患者服用4g氨基水杨酸制剂,可选药物有美沙拉秦、巴柳氮等。在服药前,需进行药敏测试,无不良反应后可持续用药12周。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适量糖皮质激素,依据患者病情可有两种方案可选,(1)经静脉每12小时滴注一次氢化可的松药液,单次用药剂量为100~200mg;(2)服用尼松龙或泼尼松,日服剂量为40~60mg。
1.3 评价标准
统计并评价两组整体治疗效果和破损黏膜修复情况。(1)显效指炎症消失,溃疡面积明显缩小;有效指炎症改善明显,溃疡面积有所减小;无效指病情未有明显变化甚至加重。(2)黏膜修复等级为优(破损黏膜愈合良好)、良(可见少量红斑,血管减少)、差(溃疡明显,仍有出血)。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整体治疗效果,见表1所示。
3.分析和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实际上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发时,患者血性腹泻严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高热、呕吐、疼痛等症状。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临床上尚未有统一见解,杨泽云[1]在相关研究中指出,“可能导致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因素包括免疫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感染因素、精神因素”,结合临床实践和研究经验,笔者对上述观点表示认同。另外,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也多从内科入手,若病情未能缓解,可尝试采用介入治疗、细胞治疗以及外科治疗。所谓内科治疗是指药物联合全身支持治疗,当前应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诸多,氨基水杨酸类制剂便是其中一种。该药物是临床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能够结合偶氮还原酶作用于肠道菌群,疗效确切。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广泛使用的强效抗炎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进而达到抗炎功效。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甲强龙等均为临床最为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是不同药物的给药方式有所不同,如氢化可的松多经静脉滴注或灌肠,泼尼松多予以口服。尽管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疗效显著,但是用药期间仍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临床并不建议长期服用[2]。李胜棉[3]便在糖皮质激素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合理应用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糖皮质激素能有效诱导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缓解,但同时伴有诸多的不良反应,需要结合病情实际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恰当的药物”。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糖皮质激素用药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该药物的应用风险。分组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黏膜修复优良率为82.14%,略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采用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制剂的效果更佳,能加快破损黏膜修复进展,可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泽云.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30):180-181.
[2]吴继雄,邓亚芳.短期糖皮质激素辅助5-氨基水杨酸口服加灌肠对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因子及症状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11):181-182.
[3]李胜棉.糖皮质激素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临床荟萃,2016(08):828-830+83.
论文作者:许园1,刘建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溃疡性论文; 结肠炎论文; 激素论文; 水杨酸论文; 患者论文; 氨基论文; 糖皮质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