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临床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80例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临床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症治疗总有效率约为9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约为86.7%,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效果比对照组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症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升高变化,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
临床中,高血压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对患者具有较大的危害影响,是临床研究和关注的重要病症之一。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相对复杂,而患者病症期间血压的持续升高不仅会对其重要器官,比如心、脑、肾等造成严重危害,而且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疾病,对患者健康与生命存在较大威胁[1]。而另一方面,临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单项药物治疗的作用效果相对较小,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只有通过联合药物治疗机制才能够较好的实现患者血压变化控制,抑制各项重要器官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危害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方法及作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80例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9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56例,患者年龄在29至81岁之间,平均为(51.4±6.4)岁,患病时间为0.5至14年不等,平均发病时间为(3.7±1.2)年;对照组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53例,患者年龄在27至82岁之间,平均为(51.7±6.2)岁,患病时间为0.5至13年不等,平均发病时间为(3.4±1.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病例选取标准
本文所选取患者临床诊断均与200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有关病症诊断标准相符合[2],且临床检查显示患者SBP均在140-160mmHg之间,DBP均在95-110mmHg之间。本文所选取患者中不包含继发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以及存在严重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和精神疾病、药物过敏等不符合本次治疗研究的患者情况。
1.3治疗方法
临床中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治疗方式为:缬沙坦胶囊(北京诺华制药生产,生产批号X1643、X1710、X1837),口服,一日一次,每次80mg;硝苯地平控释片(上海现代制药生产,生产批号140415A、141009B、150507B),口服,一天一次,每次30mg。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血压变化,对服药治疗一月后,患者舒张压仍在90mmHg以上患者,缬沙坦胶囊口服剂量增加为每日一次,一次160mg。(硝苯地平控释片口服剂量增加为一天一次,一次60mg。)删除此句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后进行疗效评比分析,治疗过程中注意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
1.4疗效评价
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变化,对治疗后患者BDP降低在10mmHg以上并且血压测量结果在正常范围以内,或者是患者治疗后BDP降低至少20mmHg的情况,评为疗效显著;将治疗后,患者BDP在正常范围或者是降低变化在10至19mmHg之间的情况,评为有效;将治疗患者血压变化不满足以上标准的情况,评为无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对比,观察组90例患者中,87例患者治疗有效,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7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6.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降低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如下表1、2所示,分别为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对比结果。
表1 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BP、SBP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显示,两组患者均以中、轻度不良反应为主,且患者停药后不良反应即缓解停止,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中,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系统疾病,对患者存在较大的威胁,是临床研究和关注的重要病症之一。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疾病患者一旦疾病发生期间出现持续的血压升高变化,治疗不及时将会引起患者出现心力衰竭、脑卒中以及冠心病等严重性疾病,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存在极大危害,而原发性高血压作为高血压病症主要类型,其临床发病率相对突出,对患者的危害影响也十分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人民的健康威胁越来越严重,高血压疾病的控制与治疗也逐渐成为临床研究和关注的重点之一。
根据当前临床中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治疗情况,采用药物治疗是实现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的唯一有效途径[3],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病症恶化加深,避免不良影响的发生。但是,由于临床针对高血压患者病症治疗的药物种类相对较多,且作用机制与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临床中如何合理的选择和使用高血压疾病药物,通过有效的药物方式实现患者疾病控制成为研究关注的重点。临床研究显示,对高血压疾病患者病症控制最有效的5大类常见药物包括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4]。
上文中,对我院收治的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主要以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为主,其中,硝苯地平控释片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钙离子阻滞剂类药物,不仅在高血压患者病症治疗中比较常见,而且会应用于心绞痛、心律失常疾病患者的治疗,它在患者病症治疗中主要通过控制钙离子在患者心肌细胞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跨膜转运,来实现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进而控制患者血浆中钙离子浓度,达到控制冠状动脉痉挛、舒张血管的作用。上文中,进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患者通过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达到降压效果,以减少血压升高对患者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影响。此外,缬沙坦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在患者病症治疗中,也可以通过对血管紧张素Ⅱ和AT1受体之间结合的抑制,实现血管扩张效果,同时在对患者血管壁重塑改善情况,对患者血管内醛固酮分泌进行控制,实现患者血压上升变化的控制,起到较好的降压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的药物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7%,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6.7%),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以及治疗后血压降低效果均存在较大差异,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患者的疗效明显突出。这是由于在临床治疗后,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单一药物进行病症治疗控制时,约60%的患者可以实现明显的降压效果,血压能够降低到目标范围内,但是临床研究结果也显示,没有一种药物能够实现所有患者血压控制与降低,而且采用单一药物进行患者血压控制与治疗过程中,为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必然会存在药物使用剂量大的情况,而大剂量用药可能会导致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较多的不良反应。上文中,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患者的效果明显突出,并且联合用药治疗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与单一用药治疗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在进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症治疗时,合理的选择药物并联合应用进行患者治疗,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且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总之,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作为高血压疾病治疗常用药物,联合应用进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且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添甜,孙光,张潇怡,林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4):308-312.
[2]张锋忠.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8):2038-2040.
[3]袁芳,王立新,高金钗,杨霈龙.氯沙坦钾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6):1566-1568.
[4]金星,崔敬兰,郑寿焕,金光明.CD14启动子-15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延边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17).
论文作者:王仪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原发性论文; 硝苯地平论文; 血压论文; 病症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