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业的发展必须服从人们的需求,同时也需要与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相统一,这样才能保证建筑业的发展总是朝着人们需要的方向前进。建筑工程影响建筑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
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钢筋工程、模板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对框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框架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对建筑框架进行完善,重视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并对施工人员和施工技术进行培训和提升,使建筑行业保持稳定的发展。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类型
一般来说, 高层建筑的建造包括工程框架的建造。框架可以使建筑物纵向获得部分承载力, 并使施工顺利进行。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 应力是逐层变化的, 所以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中, 有必要根据楼层的承载力进行设计。只有做好承载力工作, 建设工程质量才能达到相关标准。而且可以节省高层建筑地面空间, 这也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所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高层建筑是建筑行业的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的研究中, 有必要对风力荷载、抗震、防雷等不可抗力进行研究。这些载荷属于非线性垂直分布载荷, 需要根据具体施工要求完成施工。
建筑工程中的框架结构因建筑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框架结构可主要分为四类,即半现浇式框架、全现浇式框架、装配式框架和装配整体式框架。其中半现浇式框架对现场施工要求较高,需要对梁和柱进行现场浇筑,因此,需要实现预制模板,因此,能够一定程度程度上节省施工时间,但是不利于提高抗震性能。而全现浇式框架则需要在施工现场制作模板等施工材料,因此,会一定程度上延长工期,但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装配式框架则主要是在施工现场对需要使用的材料进行焊接,这样的工程施工量较小,抗震性能欠缺。而装配整体式框架则没有较多的模板需求量,同时能够更好的抗震,因此,其在实际的工程中应用较多。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因为施工经验不足以及人员自身技术能力等因素,导致施工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钢筋焊接问题。现代建筑工程的框架大多为钢结构工程,因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中。钢结构的连接和固定一般通过焊接和绑扎来完成。在进行钢结构焊接时,往往会存在一些焊头断裂、焊缝不严、焊缝不齐等焊接缺陷,使建筑工程施工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焊条是以你选哪个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很多焊接人员没有根据焊接工艺选择正确的焊条型号,导致焊接效果与预期效果出现很大的出入。使焊接技术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此外,焊接人员对箍筋的尺寸没有正确的进行选择,使焊接技术的难以正确的运用。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其次,钢筋的绑扎和成品保护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一些建筑企业在钢筋及混凝土施工中,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建设经验,导致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发生位移、钢筋数量和类型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等。这些问题都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容易给后期施工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影响最终的交工时间,给建筑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3.1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3.1.1材料准备
钢材是建筑工程框架施工中较为常用的施工材料,在使用钢材之前,需要在施工前期进行材料准备,做好材料的下料等,同时要根据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实际要求对钢材进行合理的剪切并进行弯折造型等操作。在完成上述处理工作之后,要对钢材进行分类处理和存放,做好材料端部的固定等,且要严格物料的领用制度和领用程序。对于有特殊使用和存放要求的钢材物料,要和施工单位做好沟通,并进行提前订制。对于施工钢材,要做好现场的存放管理,确保材料不出现质量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焊接施工准备
在使用钢材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施工操作为焊接操作,在焊接钢材时,需要做好焊接试验,试验通过之后,再进行逐点焊接,焊接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避免漏焊和错焊。焊接的操作人员要做好充足的安全准备工作,在焊接完成之后,要对焊接部位进行抽检,重点抽检容易出现问题的钢筋,要确保抽检操作专业,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1.3放样与下料
对钢筋进行放样和下料,需要了解不同钢筋的热胀冷缩系数,要根据钢筋的性质留置出合理的施工放样和下料的空间。在对钢材进行二次加工时,其也会出现体积的变化,因此需要合理的预留空间。以材料受弯总长为标准,若其长度小于24m,则可以将预留量控制在5mm左右的范围内,若总长大于24m,则其预留量需要控制在8mm左右的范围内。对材料进行放样和下料,要密切关注材料的收缩和膨胀情况,在设置预留空间大小时,要了解框架结构中钢筋拱起和收缩变形的实际情况,由此才能确保预留合理。
3.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3.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3.2.1基础模板安装
在进行基础模板的安装工作时,首先需要测量水平基础,再标记好各个边线,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保固定材料时是严格按照各个边线来进行的。因此其模板的硬度、稳固性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还可以增强该模板的承重能力。
3.2.2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
在该施工过程中,需要将立杆立在坚固的平面上,因为其是支撑整个建筑结构的关键,因此需要保障在施工完成后,能够承受荷载后不会被压垮。一旦该步骤不符合标准,便会造成下层的支撑构件不能去除,必须要对前一个固定好,才能进行后续的步骤,因此会对整个项目的施工造成影响,使工期延长,成本增加。因此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来进行主体结构模块的施工。
3.2.3模板的拆除
在拆除模板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标准与规范,需要先拆除后续立起的模板,最后拆除先立的模板;先拆除承重少甚至不承重的,而后拆除承重大的模板。此外还需注意在拆下模板后,需要立即将拆下的构件运送出去,避免其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3.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在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是混凝土施工的重点环节,因为混凝土中存在着大量的水分,所以,需要控制好混凝土中水分,避免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过大,导致造成混凝土的内部形成一个大的拉力,从而出现裂缝。首先,施工人员需要控制好混凝土材料的配比管理,应用施工标准来规范混凝土的浇筑步骤,确保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其次,施工人员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混凝土的运输管理,因为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泄漏好,所以,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混凝土的运输管理,保证混凝土的最佳硬化程度。最后,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振捣作业时,一定要确保浇筑作业和振捣作业是分开进行的,确保振捣过程中,混凝土与柱底部有所接触。另外,施工作业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时,还需要确定框架模板外部的网柱位置,避免出现浇筑不规范等操作问题。如果发现浇筑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整改,以便提升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结论
在建筑工程结构中,对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能够帮助施工人员更好的掌握框架结构的施工要点,并为实际的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框架结构的施工人员要认识到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复杂性,并强化对钢筋施工技术、模板施工技术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控制,由此来保障框架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孟子宜.试论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8,44(26).
[2]高刚.分析群体住宅建筑施工中的框架剪力墙施工技术[J].居舍,2018(19).
[3]丁丽平.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29).
论文作者:李帅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混凝土论文; 框架结构论文; 模板论文; 框架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