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预习目标设计论文_唐艳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预习目标设计论文_唐艳

唐艳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实验中学 湖北 宜昌 4436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展。阅读教学作为七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下的阅读教学意味着通过阅读建立教师,学生和教科书之间的沟通桥梁。因此,教师应学会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预习目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0-237-01

引言

在目前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特点以及学习需要,不管是设计教学内容,还是选择教学方法,都应密切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已经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负责组织和引导课堂教学工作。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阅读预习目标,并采取相关策略,帮助学生达到这一目标,从而保证阅读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1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仍然保持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模式,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无法做到自主学习。

1.2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习惯于先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找出问题答案。比如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的背景,作者写作的情感等。一些学生为了快速找到答案,根本不会对阅读内容进行细细品味,只是匆匆略读,而略读只能起到熟知大概的作用,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真正的意义。而学生对阅读的认知也只限于找答案,并没有阅读的兴趣,不会在课后自己找资料进行阅读,无法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2优化措施分析

2.1积极发散思考

这种思考的主要特点是: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条线索,而基于信息角度进行分析,不断扩展至周围,努力突破目前存在的方法和规定,进而在辐射和扩散的过程中努力思考,获得不一样的解决方法。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丰富的阅读经验,发散性思维能够帮助他们积累经验,扩展思维。七年级教材的编排主要围绕主题进行,教师可以通过共享信息,不断丰富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整体训练。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单元的特点指导学生对相关书籍进行阅读,并整理出主题内容。教师需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有效启发,如《秋天的怀念》和《散步》,教师应密切围绕文章中心,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伟大的亲情,有效解决阅读中的疑难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狼》这篇文章的篇幅相对短小,层次十分清晰,教材上有大量的注释,在对该篇文章进行预习设计时,教师应结合文章的特点以及文中的注释,在预习设计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和理解的空间,并预留预习反馈时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的理解和看法。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理解的偏差点进行纠正,并肯定学生在预习阶段取得的学习成果,然后再指导学生深入了解《狼》中对其形象特点的描写,这也是人们的情感倾向,由此引导学生对寓言特点进行深刻理解,并通过PPT呈现《狼图腾》中评价狼形象的语句,将蒲松龄描写的狼与电影中的狼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考,使学生对动物更加关注,了解狼的本性。

2.2通过小组合作,夯实基础

在设计预习目标时,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抄录难以掌握的新词以及解释易错的词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各个组员分别朗读并展示自己抄录的词语,其他成员认真分析、检查和纠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认真地进行朗读,专注地聆听他人的讲述。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有位学生将“发髻”中的“髻”读成了“鬓”,其他组员就立即指出了错误。这种集体学习的方式增加了学习的意义,使学生获得了最佳的预习效率。教师通过设计预习目标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字词,并进行沟通,夯实了学生的知识基础。例如,在教学《一颗小桃树》时,在预习设计方面,教师分组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记叙了怎样的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现出怎样的主旨”。之后,教师安排小组讨论,并选择代表进行回答。最后,教师总结各组答案,进行总结指导:“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表达了自己对小桃树的喜爱、想念和赞美之情,同时,将小桃树的经历与自己的坎坷人生进行了联系。”教师可以将小桃树和作者“我”的经历展现出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体会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并感受作者的情感。

2.3引导学生预习文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七年级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是在课前预先阅读。然而,在实际语文课程中许多七年级学生忽略了预习的重要性,认为预习可有可无,加上学生难以了解自己的预习效果,这让很多七年级生忽视预习,进而影响学生后续课堂学习效果。在七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使学生对语文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进而提高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这一课时,课前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可为学生提出预习任务:同学们,你们从文章阅读中可掌握哪些识天气的方法?除了看云识天气,还有什么方法可判断天气状况?借助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能力,让学生形成优良的预习习惯,逐渐提升学生文字处理及表达能力。

结语

语文阅读对七年级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培养七年级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七年级生能够学会思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因此,七年级语文教师应敢于创新,大胆尝试,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为学生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进而提高整体素质。有效的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参考文献

[1]苏亚平.构建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

[2]朱卫强.新课改视阈下的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刍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6).

论文作者:唐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  ;  ;  ;  ;  ;  ;  ;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预习目标设计论文_唐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