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活动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论文,政治论文,课程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中思想政治的“活动教学”,从广义和一般的角度看,是指在思想政治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与过程中,积极探索与学生主体身心发展特征、需要与规律相适应,能体现学生学习与发展过程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自主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学。从特定的角度看,它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目标,并以灵活选择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活动水平方案为内容,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的活动课。
初中思想政治“活动教学”是笔者的一个省教研系统立项课题和杭州市规划课题。笔者在进行课题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并认识到,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达成上述的培养目标,作为教学重要支撑和广泛支持的政治课程资源必须得到因地制宜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那么,什么是课程资源和政治课程资源呢?在活动教学中如何开发政治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有何意义?
一、课程资源、政治课程资源
从最广义的角度看,我们试图带给学生和学生体验到的一切都是课程。而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据此,从政治课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政治课程资源是相当宽泛的。除了学生手头现有的政治教材和资料外,小课堂、大社会中的任何经济现象、政治现象、社会现象以及某些人和事等都可作为政治课的课程资源。例如:从媒体的角度看,各种实物器具、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从人和事的角度看,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及其他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和事迹,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等;此外,与政治课关系密切的文史掌故、自然环境(尤其是一些乡土资源)等等,都是我们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的政治课程资源。
二、初中政治“活动教学”模式
我们的活动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倡导两种模式:主体性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和主题活动课模式。前者指通过创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情境(如小品、歌曲、诗歌、故事、漫画、文字案例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讨论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主题活动课即是特定意义上的“活动教学”,其活动形式有小品、角色扮演、游戏、演讲赛、辩论赛、参观、访问、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初一到初三,围绕各年级的活动主题,设计了很多活动内容。
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实践必须借助于广泛而丰富的课程资源。因此,围绕活动教学的目标和两种模式,我们在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做了如下探索和尝试。
三、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开发乡土资源,联系实际,使活动教学乡土化
任何地方都有其独特而浓厚的地方特色资源。位于杭州市西北的桐庐县也不例外。分水的制笔和兔业、横村的针织和皮件、钟山的石材和豆腐、深奥的玩具和古镇、瑶琳的山洞和园艺、高翔的琴溪和文化等等,不胜枚举。这些地方特色的资源是我们教科书上没有的“地宝”,也是我们活动教学中可以广泛开发的地方或乡土课程资源。
笔者在组织活动教学子课题的研究中,就根据这些地方资源,请各子课题负责人围绕本土实际,设计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从而形成活动教学的乡土课程。例如,课题研究基地之一的分水镇中,其《活动式教学中开放式作业探索》子课题,就是根据分水的制笔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产业,设计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小课题,引导学生搞社会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引进课堂,从而实现了活动教学乡土化。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清美”。桐庐的山水众人皆晓,这是一笔宝贵的乡土资源。我们一位课题组老师在教学《环境与环境问题》时,就利用了这笔资源。她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桐庐如画的风光,“如诗般的乡村家园——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瑶琳仙境——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的七里扬帆”,然后,以此引出环境的涵义。这样做,不仅自然地导出新课,创设了情境,更主要的是激起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从而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桐庐不仅有秀丽的山水风光,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例如,开发澎湖列岛第一人、唐朝状元施肩吾,就是桐庐人氏;清朝的农民起义英雄濮振声是桐庐高翔人。我们课题组老师就挖掘了这一资源。高翔中学课题负责人,在设计有关“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活动课时,就组织学生了解和讲解施肩吾和濮振声的事迹,将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到学生熟知的具体事例中,大大提高了教学信度。
2.组织调查访问,走出课堂,使活动教学生活化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这里的“实际”包括学生“小我”的实际和“大社会”的实际。这种“实际”资源相当广泛,作为政治课教学,我们必须加以充分地开发和利用。那么,如何将教材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笔者认为,调查和访问就是贯彻这一原则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开展“主题活动课”行之有效的方法,更是对“实际”资源的有效运用。
在开展子课题研究中,各课题负责人大都根据课题方案,组织了一系列有益和有效的社会调查以及访问活动。
鉴于桐庐县钟山乡近几年石材工业和豆腐制品业的发展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应如何协调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矛盾呢?钟山乡中课题组成员组织学生对当地的经济与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学生写出了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在调查与写报告的过程中,学生萌发了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深厚感情。
随着桐庐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江南经济开发区不断的拓展,桐庐江南地区的耕地资源被随意征用、破坏、抛荒,导致当地可耕地面积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为此,三合中学课题组组织学生对城南三合、金西片耕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指出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结合资料提出自己的合理化意见,从而引起有关部门和各村村委会的重视。这种调查活动,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尝试合作学习,提高交往能力,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采用多种形式,营造氛围,使活动教学情境化
前面讲到,我们的活动教学,要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能通过具体的情境设计,如小品、歌曲、诗歌、故事、漫画、文字案例、角色扮演、游戏、演讲赛、辩论赛、模拟法庭、参观等形式,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为此,我们的课题研讨课正是这样尝试的。下面仅举两例。
分水镇中课题研究组成员在教学《依法保障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就利用一件发生在校园门口的真实事例,设计成小品,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抢包风波》;然后,围绕这个案例,结合教材,设计出8个问题,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接受了法制教育,效果很好。
凤川镇中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尊敬老师》一课时,没有按部就班地按教材授课,而是让学生扮演小记者,采访某一位任课教师,调查了解教师一周的工作。在这节课中,该教师设计了很多情境,有初一语文课上的文章片段《难忘寄园情》,有陶行知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刘少奇的“位高不忘老师”的尊师故事,有小品《课上风波》,有尊师活动“我最想说给老师听的一句话”,有写给老师的“诗”,还有集体演唱歌曲《我爱米兰》……整堂课情境多样,高潮迭起,师生情感久久不能平静。
4.探究内心世界,走进学生,使活动教学主体化
作为教学的主体和主人——学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资源。为更直接地体现活动教学的主体性,我们在课题研究和活动开展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天空飘来一朵淡淡的云,悠悠地给湛蓝的天穹涂上了一抹飘逸。突然有一种朦胧的悸动充盈在心中,在那充满韵味的校园里,我们从无知的童年迈进少年的门槛。”
“我们在打闹中寻觅到了知识的甘甜,我们在沉思中寻觅到了这里的深奥,然而,年轻的我们,拥有一份小小的幼稚……”
“是啊,我们只知道大人们要保护我们,社会要保护我们,国家要保护我们,却从未想过自己如何保护自己。”
“今天,让我们集大家的智慧,采撷自我保护的绿叶,在智慧的阳光下,学会保护自己。”
这是三合中学课题组成员在组织《自我保护》主题活动课中的一个片段,这是学生的语言、学生的心声,说得多好!
5.妙用各种媒体,展示特色,使活动教学形象化
媒体是教学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是连接教与学的桥梁,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这里的媒体是广义上的,它既指实物媒体,如粉笔、黑板、书本、幻灯、投影、录音机、多媒体等各种实物器具,也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还包括网络环境媒体。由于媒体的触角很宽很广,因此,在“活动教学”中,充分开发媒体这块资源,必能使我们的教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锦上添花。
莪山中学课题组在开展《友情——点燃生活的一盏明灯》主题活动课时,就事先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查资料,将所获资料与活动结合起来,在活动进行中,综合运用录音机、鼓等音乐器材,以增加气氛,使学生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或紧张或轻松或有趣的体验。
我们的课题组老师不仅在手段上灵活运用媒体,在师生互动形式的设计上,也巧用媒体。歌舞中学老师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处罚》这一内容的公开课教学中,模拟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设计情境短剧,模拟法庭,进行“懂法说法”。三合中学课题组老师在《生命健康权》主题活动课中,模仿《人生AB剧》,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在这种新鲜别致的课型中,学生参与了、体验了,知识也学活了。
四、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初中政治“活动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还处在探索和尝试过程中,尽管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丰富而有益的课程资源带给我们的种种美好和乐趣:一方面,它使我们超越了狭隘的教育内容,让我们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它改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它还开阔了我们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了我们教师的创造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