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煤田地质信息化建设论文_梁鹏

大数据时代的煤田地质信息化建设论文_梁鹏

新疆煤田地质局一六一煤田地质勘探队 8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煤田地质数据具有大数据特点,属于大数据范畴。借鉴大数据思维,在大数据环境下的煤田地质信息化建设应基于需求,重视数据的整合和再利用,使煤田地质数据在循环利用过程中产生新数据,并不断增值,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煤田地质;信息化建设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化建设这个词,已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大力推进信息化,已经成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而在这个轰轰烈烈的信息化发展的洪流中,煤田地质业应有所作为。要想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的产业结构,促进煤田地质产业的发展。因此,煤田地质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1发掘数据价值

大数据不是简单的数据堆集,它包含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并注重数据间的联系与分析。大数据需要特殊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数据延伸分析的方法有:1)数据再利用。以需求为基础,在需求基础上拓展数据应用领域,让数据在新的领域应用中衍生出新数据,使原数据增值。2)数据整合。寻找数据的关联,开发多种数据的组合方式,注重数据之间的关联,使多源数据在互相联系中产生新的数据。3)数据开放。促进数据共享,创建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让更多领域的用户能够合法获取数据,使数据在应用领域创造价值。大数据的研究是以明确的需求为先导,以不同应用需求为目的,开展各种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应用的整个过程相关技术与方法体系,地质大数据的研究则以地学研究总体需求的顶层设计为主线,分领域、分层次地开展定量地学研究。煤田地质大数据是大数据理念在煤田地质领域的具体应用。从广义角度来讲,煤田地质大数据包括定性数据、定量数据、文字说明、地质图件、地质工作中留下的视频、音频文件等多源、多元、异构资料。因此,以这些数据为主,结合因特公域网的相关数据,甚至包括看似不是“数据”的数据和不断增加的数据,就构成了“地质云”的总体框架。煤田地质大数据应用研究是国家大数据战略的组成部分,《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强地质资料信息的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开展地质资料分级分类的服务和互联共享机制研究,研发面向重点成矿区带、重点经济区、生态环境脆弱区、重大工程建设区和重大地质问题区的地质资料信息整合、深度加工、服务产品开发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在大数据存储方面取得突破,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渗透方式与处理方法及应用模式发生变革,使地质研究中多系统联合与结合成为可能。

2大数据时代的煤田地质信息化建设

2.1地测空间信息系统在煤炭地质报告修编中的应用

目前,煤炭勘查地测空间信息系统已在国内多数产煤省(区)广泛应用,在煤炭资源勘探、矿山设计规划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参与大型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外,软件系统还应用到矿区煤炭地质报告提交、矿井生产地质报告提交等。与以往煤炭资源勘探地质设计和报告编制方法相比,应用该系统为生产单位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办公耗材,降低了工作成本。为测试地测空间信息系统三维地质模型实用性,以A煤田为实验区进行项目研究,建成一套集信息采集、分析、处理、管理为一体的地测空间信息系统。建立了A煤田基础数据库系统,建立了A井田地表模型、第四系模型、钻孔空间模型、断层模型、6层煤的模型以及巷道模型等。煤田地质模型的建立采用综合建模的方式。建模原始数据采用,井田勘探地质报告。按钻孔以及勘探线剖面,结合煤层底板等高线,建立了主要可采煤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对储量估算结果同原来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煤田地质信息处理技术

传统煤田地质信息的处理,几乎全部采用纯手工的人工处理,依靠煤田地质工作者个体的科学知识及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将野外采集的第1手信息进一步综合汇总、整合、推断、分析,然后手工绘制为文字、图表,进而得出一定的结论。信息化建设中的这一切处理技术应由人工手动向计算机自动化方向升级,利用相应的处理软件自动生成所需的模拟情况,除去常用的AUTOCAD绘图软件,还有很多先进的自动生成软件,如MAPGIS可自动完成图件的矢量化;CorelDRAW可基于各类地质数据自动绘图,输入野外采集数据,便可自动绘制平面图、剖面图,轻松完成钻孔综合柱状、地层对比;有的甚至可以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转换,使煤田地质人员从手工绘图及空间逻辑思考中解脱出来,可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及准确度,促使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2.3地质绘图

地质绘图是煤田勘探中很重要的基础工作,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采集到的煤田地质信息进行总结与概括,并绘制出能够反映煤田地质情况的图纸。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地质绘图的工作模式与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利用GIS作为信息平台,可以实时地对地质信息情况进行绘制,并能实现远程的监控与信息的共享,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符合要求的地质图纸,其准确性和高效性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2.4建立煤田地质资料服务网络,全面公开煤田地质资料目录,推进煤田地质图书档案向社会开放,依法及时向社会提供煤田地质信息服务

2006年5月11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的通知》,这是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颁发后国土部门下发的具体工作办法。《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加快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各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于9月底前,在各自门户网站主页设立“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栏目。全国地质资料馆和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应于今年10月底前建立独立网站。建立全国地质资料目录信息网站(栏目)之间的链接,形成国家级地质资料目录数据中心,实现目录信息互通共享,提供高效、便捷、全面的地质资料目录信息网络化服务。各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本地区有条件的地质勘查单位、大型矿山企业建立网站,并在网站上公布其保管的应公开的地质资料目录信息,或将目录信息报送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上网发布,扩大地质资料信息来源和服务范围。在省级范围内建立地质资料服务网站(栏目)之间的链接,形成省级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分中心。《通知》的下发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地质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是新信息时代资源共享的具体实现。

结语

煤田地质信息化建设应参照大数据的思想,摒弃大数据就是海量数据集合的观点,重视地质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重视地质数据的整合、扩展以及服务性。规范统一地整合各类煤田地质信息,基于需求,对煤田地质数据进行集成和相关性分析,开发信息服务产品,发展现代煤田地质信息服务,提升煤田地质数据信息的挖掘深度,使煤田地质数据在循环利用过程中产生新数据,并不断增值。加强煤田地质信息的整合汇聚力度,使煤田地质工作的各项业务成果能及时、完整地提供给不同用户群体,增强公益性煤田地质工作的服务性。同时,应积极挖掘煤田地质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升煤田地质数据的可视化程度,拓展煤田地质信息的展示渠道,增强煤田地质信息化综合实力,实现煤田地质数据信息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舍恩伯格VM,库克耶K.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李朝奎,严雯英,肖克炎,等.地质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模式研究[J].地质学刊,2015,39(3):352-357.

论文作者:梁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大数据时代的煤田地质信息化建设论文_梁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