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理论体系的运用论文_杨会娜,侯康康

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理论体系的运用论文_杨会娜,侯康康

河北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 河北石家庄 050051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地质事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对传统的水工环地质工作进行改革,有助于提升地质工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了促进地质工作的发展,地质学家在传统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科学理论,促进了水工环地质工作的不断创新。水文地质实现了对区域内地质水源、水文地质及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岩土工程完成了对岩土作业中地质情况的详细勘察,为工程的合理施工提供保障。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岩土工程;理论;发展趋势

1当代水工环地质概述

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是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共3个方面的理论体系,进行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通过进行水工环地质勘察获得相关信息,对优化工程建设的施工方案和实现工程建设的节能与环保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问题,提高建设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现阶段,随着水工环地质应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例如,运用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解决干旱地区的供水问题,还可以为地基工程提供依据,保证地基工程的质量。随着水工环地质工作的不断发展,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工程地质理论是由前苏联的科学家提出的,已经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我国引入后,促进了工程地质学的发展。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工程地质理论在我国各种工程的勘探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我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我国对工程地质理论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发展和完善,使得我国地质行业已经发展至世界先进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环境问题也更加严重,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在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也更加严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水工环地质理论逐渐发展起来,对改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具有良好的效果。

2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核心理论形成

2.1水工环地质核心理论的形成

我国的水工环地质核心理论开始建立于19世纪50年代中期在基本理论及学科教材上主要遵循及采用前苏联的相关水文地质理论体系,在理论内容上也集中于水源勘测环这一基本环节,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水文地质理论在内容及范围上向水资源的利用及管理等方向过渡。工程地质理论与环境地质理论主要依托于我国实施的众多水利工程实践,在地质勘探技术、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勘探、水利工程建设等活动的辅助下,在理论广度及深度上逐步扩展,在20世纪80年代,环境地质理论得以成型。

2.2岩土工程核心理论的形成

岩土工程理论从时间段上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首先,原始时期人类对岩土可以用于抵御自然气候及凶猛动物的基本认知;其次,西方国家开展岩土工程实践,如修建地铁等,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基于岩土和水电利用及防护的认知;第三,工程力学的分支之一,土力学的诞生,为研究土体与地质作用之间的应力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撑及指导,岩土工程理论在此时期获得了较快发展;第四,进入近代社会后,在岩土信息勘察及工程施工技术的联合促进下,岩土工程理论的精度和广度都有了大幅扩展,岩土工程理论趋于成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当代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应用与发展

3.1当代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应用

现阶段,一些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对水工环地质方面技术的应用。通过对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应用,对实际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关注。因此,在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应用过程中,人们更加重视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形式主要包括在进行工程勘探时,对施工区域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地质等进行勘察。另外,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工程建设中,在环境污染监测和矿产资源开发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在进行矿产资源开采时,可以用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相关知识规划勘察内容和勘察地点;在进行地下水环境监测时,也能够利用到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相关知识。运用综合性的措施,将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与其他技术进行结合使用,也极大的促进了地质勘探和评价水平的提升。总之,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在水利工程、采矿工程和工程水文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为我国的工程建设和地质勘探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2当代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发展

在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在进行水工环地质勘察时,也在不断完善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通过对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分析可知,目前当代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首先,通过运用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进行初测,有效提升了勘测位置的准确性和勘测结果的准确性,使得初步测量的合理性不断提升;其次,在进行水工环地质测量内容的应用设计,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在地质测量中的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最后,在进行工程地质条件测量时,设计水工环地质的测量技术,测量矿体和围岩的稳定性,以及设计地下水的排泄和补给。以上3个方面的发展,促进了当代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使得当代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在测量的技术、范围和精度方面都不断提升,为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4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应用和发展

4.1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应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岩土工程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蓬勃发展的土木工程建设中,通过对岩土工程理论体系的应用,可提升工程建设水平、效率和质量。对于岩土工程而言,其具有极强的科学性,而且和其他学科间还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属于工程、水文地质的基础学科。在国内工程建设早期,这一学科在工程中得到充分利用,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和其他学科融合,当前的岩土工程已产生一定规模。如今,国内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工程范围内的地理环境日趋恶化,而且在建设过程中还会造成较大的污染,所以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之下,岩土工程肩负着十分重大的使命。

4.2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发展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软岩概念,并针对工程软岩与地质软岩之间的关系与区别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主张将工程软岩融入到软岩工程当中。在论述中,由国内学者提出的软岩概念更加准确。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我国的煤矿软岩工程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软岩工程的发展。岩土工程理论是一项新兴学科,也是水文与工程地质理论的重要分支,它强调各种方法和手段的实际应用。工程建设中,岩土工程和其他学科可以相互渗透,与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等与之相关学科进行有效融合,最后形成一套完善的岩土工程体系。

结束语

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理论体系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具有紧密的联系和一定的共同点。加大对水工环地质及岩土工程理论体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我国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各项施工的顺利开展,对促进岩土工程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性作用。因此,需要加大对水工环地质及岩土工程理论体系进行研究,促进理论体系的应用与发展,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及建设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栋华.当代水工环地质及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应用与发展[J].山西建筑,2017,42(21):73~75.

[2]付卫.当前水工环地质及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应用与发展趋势[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31(03):195+197.

论文作者:杨会娜,侯康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理论体系的运用论文_杨会娜,侯康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