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轻烃气化过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亓立冬,王景刚,罗景辉[1](2021)在《基于气相色谱法的轻烃燃气凝油问题探究》文中研究表明轻烃燃气是重要的城市气源之一,为了解决其在输配过程中的凝油问题,提高轻烃燃气系统的安全性,基于气相色谱仪实验分析了所给3种轻烃油的组成,通过Aspen Plus软件探究了轻烃组分与露点温度的关系,明确了轻烃燃气组分尤其是C6+成分对管网凝油问题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烃燃气最佳输配压力值为0.065 MPa,最佳轻烃组分范围为:C5质量分数为88%(其中正戊烷质量分数不低于50%),C4质量分数为10.5%左右,C6+质量分数为1.5%以内。该研究结果可为降低输配凝油情况和提高系统经济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闫池[2](2021)在《光伏与轻烃燃气联合系统容量优化配置及运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油田行业中,针对工业用电成本过高、能量消耗大以及污染排放严重等一系列痛点问题进行研究。结合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工程实例,将油田中产生多余的伴生气废气,进行合理利用。通过新型轻烃燃气制气装置,获得较为廉价的轻烃燃气。在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供系统中消纳伴生气,结合分布式光伏系统,打造油田智能微网,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梯级利用。系统优化的意义在于可以大幅度减少能耗量,实现近零排放,最终达到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储备的目的。本文针对以光伏电池与燃气轮机为核心设备的光伏与轻烃燃气联合系统,进行容量优化配置以及运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冷热电联产微电网以及轻烃燃气研发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对系统内核心设备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其功率特性以及成本函数。其次以经济成本与收益为优化目标,对于光伏与轻烃燃气联合系统进行容量配置的优化。在考虑系统内各个约束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搭建模型进行仿真,采用自适应权重和引入学习因子选择的改进粒子群算法,同时为了解决传统罚函数法在处理约束条件时惩罚值确定的问题,采用惩罚值随约束值的变化而动态修正的多级惩罚函数法将有约束问题转化成为无约束问题。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解出在不同的权重系数下的仿真结果。在考虑经济成本与收益的同时,得到合理的容量配置所带来的最优化的经济性结果。通过对比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本文给出了一种利用伴生气废弃资源的新型轻烃燃气制气技术。在油气混合器的作用下,将液态废弃资源充分混合均匀,通过空气压缩泵提供的压缩空气,利用常温常压下的煤油作为导热油及气化介质,在油没有消耗的情况下,为轻烃油提供气化热,采用物理气化方式将液态轻烃转化为气态。与传统制气装置相比,产生了更为廉价的轻烃气燃料,进行了实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燃气检测报告。最后,本文建立了系统运行优化的经济性模型,重点讨论了天然气与轻烃燃气在分别投入系统运行之后,经过运行优化,该系统得到了两种燃料在年成本函数与年收益函数的结果。经过对比可知,使用新型制气方法下的轻烃燃气投入系统后,通过合理的运行优化后,可以达到最小的能耗量,比传统能源天然气系统要低40%左右,可以实现系统中的近零排放的目的。
熊楚超[3](2021)在《轻烃制气过程配置参数和流动特性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轻烃燃气是以液态轻烃为原料,通过轻烃燃气制气设备制成的一种清洁的混空燃气。通过局域管道送到用户终端,能较好解决用户的用热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轻烃气化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气液两相流动过程,影响制气过程的因素较多。目前,对于制气过程来说仍然存在设备制气效率不高、设备尺寸较大等问题。本文以制气设备结构的设计优化为出发点,对设备内部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开展分析研究。在轻烃制气过程中,由于轻烃燃气的组分较多,不同制气条件下轻烃燃气的特性参数会发生改变,例如露点温度、燃气热值等。本文,首先通过使用Aspen Plus平台,建立了轻烃制气过程的模拟流程。分析了不同轻烃成分、不同压力、温度和混空比条件下,对轻烃燃气的露点、热值的影响情况,得出混空比的影响显着性最强。进一步通过响应曲面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露点温度时的制气参数组合。在制气配置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制气混空过程的气液两相流动分析。对于两相流动问题,使用数值模拟方法能够为设备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有效的参考。本文采用双流体模型和群体平衡模型的方法,对制气设备不同结构参数下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首先分析了制气设备有无筛板时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筛板使得气相径向分布更加均匀,并且筛板增加了气泡之间的破碎作用,有利于增强气液传质效果。然后分析了正三角形和环形筛板结构下,制气设备气含率、气相液相速度以及气泡的分布情况。最后分析了采用不同空气分布器时制气设备内部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采用空气分布器时有利于改善设备内部流动情况,采用环形分布器和直管分布器的性能均优于单孔分布器。对于不同设备结构的气液相接触面积来说,环形分布器的具有更好的分布特性,工程放大特性更好。通过上述的分析和研究,得到了一些结果,以期为轻烃制气设备的设计提供参考。
董丹丹,陈永东,闫永超,吴晓红[4](2021)在《混空轻烃燃气气体分布器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混空轻烃燃气发生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向装有液态轻烃燃料的储罐内鼓入空气,液态轻烃蒸发附着在空气泡表面形成混空燃气,其中气体分布器对轻烃气化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气化装置内的核心部件。建立轻烃气化装置分布器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分布器内气液两相流过程,并针对现有气体分布器结构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分别对分布器支管尺寸、周向开孔、轴向开孔间距及开孔尺寸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周向开孔存在气体分布不均匀及液体回流,轴向开孔间距为50 mm时,汽化器空间利用率最高;开孔尺寸为10 mm时气液接触面积最大,最利于轻烃的气化。本次研究结果为混空轻烃燃气发生装置中气体分布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雷瑶,房启超,朱璟琦[5](2020)在《轻烃辅助的生物质能源供应可行性分析》文中提出实地调研陕西省某村落用能现状,从能量平衡的角度,计算分析提供一定量轻烃辅助燃料的农村生物质能供能方案的可行性。使其能够满足农村能源消费需要,实现农村地区绿色、高效的分布式能源供应。
杨露婷[6](2020)在《基于环境价值的内蒙古轻烃项目经济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大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传统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和环保要求。本文通过对稳定轻烃项目的经济效益研究及环境价值研究,能够更科学的评价煤化工项目的发展状况,为我国各地区的化工行业核算提供依据。本项目中,催化气化和加氢气化技术为新奥集团自主开发的新型气化技术,通过实施完成该技术的首次工业化示范,提升煤制气能源转化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推动国家气化技术的发展。本文先介绍了国内外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确定了论文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其次,通过市场方面和价格方面进行了行业背景分析,详细介绍了稳定轻烃、液化天燃气和液化石油气,并阐述了经济性原理和环境价值原理,为内蒙古轻烃项目在环境价值下的经济性评价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通过相关经济条件以及交通情况合理的选择厂址方案,介绍了公用工程中的平面布置、技术经济指标等情况。从盈利能力、清偿能力、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四个方面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并明确项目所面临的风险。结果表明,项目总投资收益率为22.15%,大于12%的基准投资收益率;计算期内各年财务状况稳定,清偿能力较好;敏感性分析方面,原材料价格及产品价格对该项目效益的影响最为敏感,其次为可变成本和投资;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为39.06%,说明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好。最后,在经济可行基础上,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从技术节能价值、治理污染物价值和气候优化功能价值等方面分析,更科学的评价项目的环境价值和影响。经计算知,项目每年污水处理量为288万t,大气治理22.032亿m3,通过回收再利用固废治理量为123.46t。项目的污染物治理较好。本项目的技术节能价值为3848.22万元,治理污水价值为46.08万元,治理大气价值为348.11万元,固废治理的经济价值为7.8万元,气候优化功能价值为106.89万元。稳定轻烃项目的环境价值为4357.1万元。说明项目的环境价值较为明显,使项目更具竞争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吴学谦[7](2020)在《LNG轻烃回收工艺研究及过程模拟》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的与日俱增,2019年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同比增长达到29%,能源消费增速提高了 4.3%。2019年消耗了约9656.2万吨的天然气,买入了约6025吨的液化天然气,同比上涨12.2%。进口 LNG的增加使得其相关研究更加紧迫。进口 LNG常含有较多的重烃组分(C2+组分),而直接将富含重烃组分得LNG汽化使用,会产生管道烃液聚集、火雨等安全隐患,高热值组分直接燃烧降低了运营方利润、直接汽化造成LNG冷能浪费的不良后果。因此,本文从回收C2+组分出发,结合LNG特性和LNG接收站的状况,对LNG轻烃回收工艺进行研究。首先,本文调研了国内外LNG轻烃回收工艺的发展、当前的新技术,发现国外主流研究方向是提高LNG的冷能利用率,国内研究的核心是高效节能。其次,本文介绍了 LNG轻烃回收的原理和方法、一些基本概念、计算模拟软件,比选了 LNG物性计算方程、冷能利用方式,并对主要工艺设备进行了模拟研究,探究了不同因素对冷(火用)的影响。然后本文通过模拟国内外五种典型流程,记录各流程的能耗、产出情况,详细分析了这五种典型流程的优缺点;最后,根据这五种典型流程的优缺点设计了新型LNG轻烃回收流程,并通过参数优化确定了最优的物料温度、压力、精馏塔塔板数,并和五种典型流程比较了能耗、乙烷回收率、冷能利用率、经济性,发现创新工艺流程的能耗水平最低,为1975kW,乙烷回收率中等,为90.8%,冷能利用率最高,为84.29%,经济效益最好,比五种典型流程平均高了约20.18%。
高建丽[8](2020)在《轻烃燃气氨水吸收式热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不足等问题日益显露,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国家致力于减少煤炭的使用,从而导致天然气的需求逐渐增加,出现供应不足的现象。轻烃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气是很好的天然气替代能源,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特点,利用轻烃燃气作为驱动热源驱动氨水吸收式热泵用来给偏远地区或者工厂制冷、供暖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利用方式。本文主要对轻烃燃气用于驱动氨水吸收式热泵的性能进行模拟研究,探究系统精馏器出口处氨蒸气的精馏纯度、驱动热源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燃料耗量和混空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对系统合适的混空比和轻烃直燃型发生器的设计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首先对现阶段轻烃的利用现状和燃气吸收式热泵的研究进行分析,得出利用轻烃燃气作为氨水吸收式热泵的驱动热源在理论上可行。分析氨水吸收式热泵的系统构成,对氨水吸收式热泵各个设备进行模型建立,分析影响热泵性能的因素,得出在一定条件下,精馏器出口处氨蒸气的精馏纯度越高,系统性能系数越高;驱动热源温度越高,系统性能系数越高,增加趋势逐渐变缓。然后利用Aspen Plus软件将对轻烃燃气的混空制气燃烧的流程进行模拟,再对氨水吸收式循环流程进行流程模拟,将两个流程模拟组合在一起对整个轻烃燃气氨水吸收式热泵进行流程模拟,分析轻烃燃气的进料量和燃气的混空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最后对轻烃燃气氨水吸收式热泵中的直燃型发生器的设计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及为保证系统热源的供应以及供应的稳定性,对轻烃供气站的建设进行介绍和对系统制气供气合适的混空比进行了研究分析和建议。
李敏婕[9](2019)在《轻烃燃料在承德市农村供暖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等9个省市供暖期雾霾天气频发。冬季供暖造成污染物排放,加之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使河北省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区域之一。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生产生活。民用散煤燃烧供暖对环境的污染引发广泛关注。轻烃燃料的研究有利于解决好广大农民对优质燃料的需求。课题围绕轻烃燃料在北方农村供暖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依托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太平庄村轻烃燃气供暖项目,对轻烃燃气实际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研究。出于工程项目安全考虑,重点进行轻烃混空燃气安全性物性计算及置换性理论计算。分别对轻烃燃料、不同混空比的轻烃混空燃气爆炸极限的几种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并给出计算结果;根据采集的数据对不同露点温度、作用压力下的混空比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混空比;选择合适的燃气互换性判定方法,对轻烃混空燃气和其他气源进行互换性判定,并给出判定结果;对燃烧器的改造理论方法进行计算得到改造方法并提出保证稳定置换的混空比。对承德市双桥区太平庄村项目能耗模拟及成本分析。利用DeST模拟软件对该轻烃民用供暖项目进行能耗模拟,得出具体能耗值。再与其他民用采暖热源进行性价比对比,结果表明,轻烃作为民用采暖燃料最经济。课题将轻烃理论研究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了轻烃燃气在农村供暖应用中的安全性,对推动农村清洁供暖的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李想[10](2019)在《轻烃燃气输配凝油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传统化石燃料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能源清洁以及能源总量的需求。因而,有必要大力发展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作为本世纪最为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天然气早已被应用于燃气工业上的的许多领域。在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会有许多副产品伴随产生,轻烃燃气就是其中之一。轻烃类燃气具有节能、经济、环保等诸多优势。本文针对轻烃燃气在输配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调查介绍轻烃燃气的基本特征以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于轻烃燃气的研究现状。从而总结归纳出相应的研究方法。首先对轻烃燃气在管道内的流动特性进行相关理论分析,分析研究燃气管道内的流动特性特征,以及管道层的换热原理。其次应用aspen plus软件进行不同情况下的露点温度分析,分析模拟结果,得出相关影响因素,并且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针对燃气输配的管材管质以及保温层材料进行分析,利用fluent15.0软件对一段带聚氨酯保温层的燃气管段进行模拟进行模拟研究,分析温度场,流场;分析其管段保温特性。最后通过现有的研究,提出对于轻烃燃气发展前景的展望。通过本研究,分析轻烃燃气输配凝油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给出了关于减少结露的方法建议,对于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轻烃气化过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轻烃气化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气相色谱法的轻烃燃气凝油问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气相色谱法的轻烃组分分析 |
1.1 色谱分析条件及方法 |
1.1.1 主要仪器和材料 |
1.1.2 色谱分析条件 |
1.1.3 样品准备及前处理 |
1.1.4 实验方法 |
1.2 数据处理 |
1.2.1 定量计算 |
1.2.2 精密度 |
1.3 测试结果与分析 |
1.3.1 样品气相色谱图 |
1.3.2 轻烃油组分测试结果与分析 |
1.3.3 轻烃燃气组分测试结果与分析 |
2 模型计算与分析 |
2.1 模型的建立 |
2.2 压力值的确定 |
2.3 轻烃组分含量的确定 |
3 结论 |
(2)光伏与轻烃燃气联合系统容量优化配置及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冷热电联供系统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2 光伏与轻烃燃气联合系统 |
2.1 光伏与轻烃燃气联合系统概述 |
2.2 光伏发电单元数学模型 |
2.2.1 功率输出特性 |
2.2.2 成本建模 |
2.3 微型燃气轮机数学模型 |
2.3.1 功率输出特性 |
2.3.2 成本建模 |
2.3.3 补燃型余热锅炉的模型建立 |
2.3.4 补燃型吸收式制冷机组模型建立 |
2.4 本章小结 |
3 光伏与轻烃燃气联合系统的优化配置 |
3.1 光伏与轻烃燃气联合系统配置 |
3.1.1 孤岛运行模式 |
3.1.2 并网不上网模式 |
3.1.3 并网上网模式 |
3.2 光伏与轻烃燃气联合系统优化配置模型 |
3.2.1 多目标函数分析 |
3.2.2 优化目标函数 |
3.2.3 系统约束条件 |
3.3 光伏与轻烃燃气联合系统优化配置模型求解 |
3.3.1 粒子群算法简介 |
3.3.2 改进粒子群算法 |
3.3.3 算法模型的处理 |
3.3.4 光伏与轻烃燃气联合系统优化配置模型求解步骤 |
3.4 算例分析 |
3.4.1 基础数据 |
3.4.2 仿真结果分析 |
3.5 系统优化配置的影响因子 |
3.5.1 燃气价格影响 |
3.5.2 电价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新型轻烃燃气制气技术的联合系统 |
4.1 油田伴生气回收技术 |
4.1.1 CNG回收技术 |
4.1.2 LNG回收技术 |
4.1.3 天然气发电 |
4.2 新型轻烃油人工连续制气装置及方法 |
4.2.1 轻烃制气动力装置 |
4.2.2 人工连续制气装置及方法 |
4.2.3 新型轻烃燃气与天然气参数对比 |
4.3 本章小结 |
5 光伏与轻烃燃气联合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
5.1 引言 |
5.2 光伏与轻烃燃气联合系统经济运行分析 |
5.2.1 成本分析 |
5.2.2 收益分析 |
5.3 光伏与轻烃燃气联合系统运行优化模型 |
5.3.1 目标函数 |
5.3.2 约束条件 |
5.4 算例运行结果分析 |
5.4.1 优化运行参数 |
5.4.2 优化模型求解 |
5.4.3 优化运行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轻烃制气过程配置参数和流动特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轻烃燃气应用的研究现状 |
1.2.2 鼓泡过程两相流动的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第2章 轻烃制气过程的配置参数分析 |
2.1 轻烃燃气供热系统 |
2.2 制气系统的特性参数 |
2.2.1 混空比 |
2.2.2 露点温度 |
2.2.3 燃气热值 |
2.2.4 爆炸极限 |
2.3 制气过程的参数选取 |
2.3.1 模拟软件介绍 |
2.3.2 模拟流程介绍 |
2.3.3 模型的建立 |
2.4 单影响因素对制气过程的影响 |
2.5 多影响因素对制气过程的影响 |
2.5.1 响应曲面法的基本原理 |
2.5.2 制气参数的响应曲面设计 |
2.5.3 制气参数的响应曲面参数分析 |
2.5.4 配置参数的组合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制气设备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
3.1 轻烃制气过程的介绍 |
3.2 制气过程的流动与传质理论分析 |
3.3 两相流动过程的基本控制方程 |
3.3.1 气液两相流的模拟方法 |
3.3.2 双流体模型 |
3.4 湍流模型 |
3.5 群体平衡模型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制气设备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
4.1 两相流动数值模拟的基本思想 |
4.1.1 数值模拟的基本流程 |
4.1.2 控制方程的离散 |
4.1.3 计算软件的介绍 |
4.2 制气设备的物理模型 |
4.3 网格划分及求解参数设定 |
4.3.1 网格划分 |
4.3.2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4.3.3 求解设置 |
4.3.4 计算结果收敛性分析 |
4.4 网格无关性验证 |
4.5 模拟结果分析 |
4.5.1 气含率的模拟结果 |
4.5.2 气液相流动的模拟结果 |
4.5.3 气泡分布的模拟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制气设备不同结构下的流动特性分析 |
5.1 设备的不同结构参数设置 |
5.2 不同筛板结构的流动特性分析 |
5.2.1 筛板结构对气含率的影响 |
5.2.2 筛板结构对气液相流动的影响 |
5.2.3 筛板结构对气泡分布的影响 |
5.3 不同空气分布器的流动特性 |
5.3.1 空气分布器对气含率的影响 |
5.3.2 空气分布器对气液相流动的影响 |
5.3.3 空气分布器对气泡分布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混空轻烃燃气气体分布器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布器数值模型建立 |
1.1 物理模型 |
1.2 数学模型 |
1.3 边界条件及求解设置 |
1.4 网格划分及无关性验证 |
2 数值计算分析 |
3 分布器结构优化 |
3.1 轴向开孔优化 |
3.2 开孔直径优化 |
4 结论 |
(5)轻烃辅助的生物质能源供应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利用现状 |
1.1 轻烃燃料 |
1.2 生物质能 |
2 系统介绍 |
3 实地调研 |
4 能量平衡分析 |
4.1 总需热量 |
4.2 生物质能供给量 |
4.2.1 生物质原料质量 |
4.2.2 生物质气化气 |
4.3 轻烃年需量 |
5 结论与建议 |
(6)基于环境价值的内蒙古轻烃项目经济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4.3 研究方法 |
2 行业背景分析及环境价值相关理论 |
2.1 市场分析 |
2.1.1 稳定轻烃 |
2.1.2 液化天燃气 |
2.1.3 液化石油气 |
2.2 价格分析 |
2.2.1 稳定轻烃 |
2.2.2 液化天燃气 |
2.2.3 液化石油气 |
2.3 经济性评价原理 |
2.4 环境价值的评价原理 |
2.4.1 环境价值的内涵 |
2.4.2 环境价值的构成 |
2.4.3 环境价值的核算范围 |
3 稳定轻烃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
3.1 项目介绍 |
3.1.1 建厂条件 |
3.1.2 总平面布置 |
3.1.3 节能 |
3.1.4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处理 |
3.1.5 项目实施计划 |
3.2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3.2.1 投资估算 |
3.2.2 资金筹措 |
3.3 财务评价 |
3.3.1 相关数据 |
3.3.2 盈利能力分析 |
3.3.3 清偿能力分析 |
3.4 风险分析 |
3.4.1 技术风险 |
3.4.2 投资与融资风险 |
3.4.3 其它风险 |
3.4.4 敏感性分析和盈亏平衡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环境价值的稳定轻烃项目经济性分析 |
4.1 环境价值核算内容 |
4.2 技术节能的价值核算 |
4.2.1 催化气化技术节能价值 |
4.2.2 加氢气化技术节能价值 |
4.2.3 其他技术节能价值 |
4.2.4 小结 |
4.3 污水治理价值核算 |
4.3.1 污水实物量核算 |
4.3.2 污水治理指标 |
4.3.3 污水治理价值核算 |
4.4 大气污染治理价值核算指标 |
4.4.1 大气污染实物量核算 |
4.4.2 大气污染治理指标 |
4.4.3 大气污染治理价值核算 |
4.5 固废治理价值核算 |
4.5.1 固废实物量核算 |
4.5.2 固废治理价值核算 |
4.6 气候优化功能价值核算 |
4.6.1 水分调节价值 |
4.6.2 氧气调节价值 |
4.6.3 植物价值 |
4.7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废水产生量一览表 |
附录 B 废固产生量一览表 |
附录 C 废气产生量一览表 |
附录 D 总投资估算表 |
附录 E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
附录 F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
附录 G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
附录 H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
附录 I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
附录 J 建设期利息和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 |
附录 K 资产负债表 |
附录 L 敏感度分析和敏感度系数估算表 |
在校研究成果 |
致谢 |
(7)LNG轻烃回收工艺研究及过程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LNG轻烃回收工艺研究现状 |
1.3.1 国外LNG轻烃回收工艺研究现状 |
1.3.2 国内LNG轻烃分离工艺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LNG轻烃回收原理及方法 |
2.1 LNG分离技术原理 |
2.2 轻烃回收工艺调研 |
2.2.1 传统轻烃回收方法 |
2.2.2 新型烃回收工艺 |
2.3 LNG物性计算状态方程 |
2.4 主要工艺设备研究 |
2.4.1 分离装置 |
2.4.2 压力设备 |
2.4.3 传热设备 |
2.4.4 精馏塔 |
2.5 计算模拟软件介绍 |
2.6 小结 |
第三章 LNG(火用)分析及冷能利用方式 |
3.1 (火用)的基本概念 |
3.1.1 (火用)的分析指标 |
3.1.2 常用(火用)分析模型 |
3.2 LNG的冷(火用)性质 |
3.2.1 环境温度影响研究 |
3.2.2 系统压力影响研究 |
3.2.3 甲烷含量影响研究 |
3.3 LNG冷能利用方式介绍 |
3.3.1 LNG冷能发电 |
3.3.2 海水淡化 |
3.3.3 空气分离 |
3.3.4 低温冷库 |
3.3.5 液态二氧化碳和干冰制取 |
3.4 小结 |
第四章 国内外LNG轻烃回收模型分析 |
4.1 国外典型流程分析 |
4.1.1 美国专利US6604380B1 |
4.1.2 欧洲专利EP1734027A1 |
4.2 国内典型流程分析 |
4.2.1 中国专利CN200510035124.4 |
4.2.2 国内华贲等的优化流程 |
4.2.3 中国专利CN201410338554 |
4.3 小结 |
第五章 创新LNG轻烃回收流程设计 |
5.1 LNG轻烃回收流程改进 |
5.1.1 新型LNG轻烃回收工艺流程点 |
5.1.2 新型LNG轻烃回收工艺流程描述 |
5.2 参数比选 |
5.2.1 比较参数选取 |
5.2.2 参数对比 |
5.2.3 塔板数比选 |
5.3 与国内外典型流程对比分析 |
5.3.1 能耗对比 |
5.3.2 资源回收情况 |
5.3.3 经济性对比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8)轻烃燃气氨水吸收式热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轻烃的利用现状 |
1.1.1 轻烃的含义 |
1.1.2 轻烃利用的研究现状 |
1.1.3 轻烃的制气过程 |
1.2 燃气在吸收式热泵中的应用 |
1.2.1 氨水吸收式热泵的研究现状 |
1.2.2 燃气吸收式热泵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与内容 |
1.3.1 课题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轻烃燃气氨水吸收式热泵系统形式 |
2.1 简单的氨水吸收式热泵的基本系统构成 |
2.2 气体燃料组分性质 |
2.3 氨水体系热力学性质计算 |
2.3.1 氨水溶液状态方程 |
2.3.2 氨水体系的熵 |
2.3.3 氨水体系的焓 |
2.3.4 氨水体系的比容 |
2.4 氨水吸收式热泵的热力计算 |
2.4.1 溶液循环比模型 |
2.4.2 发生器模型 |
2.4.3 吸收器模型 |
2.4.4 蒸发器模型 |
2.4.5 冷凝器模型 |
2.4.6 溶液热交换器模型 |
2.4.7 溶液泵模型 |
2.4.8 精馏器模型 |
2.4.9 热平衡模型 |
2.5 氨水吸收式系统性能系数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EES软件模拟热力计算 |
3.1 计算方法 |
3.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3.2.1 计算结果 |
3.2.2 精馏纯度对蒸发压力的影响 |
3.2.3 精馏纯度对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 |
3.2.4 驱动热源温度对发生器热负荷的影响 |
3.2.5 驱动热源温度对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轻烃燃气氨水吸收式热泵过程模拟 |
4.1 软件Aspen Plus的介绍 |
4.2 轻烃燃气氨水吸收式系统流程介绍 |
4.3 Aspen Plus建立流程模拟 |
4.3.1 轻烃燃气燃烧系统的流程模拟 |
4.3.2 氨水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的流程模拟 |
4.4 模拟结果分析 |
4.4.1 燃料耗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4.4.2 轻烃燃气的混空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设备 |
5.1 燃气氨水吸收式热泵设备 |
5.1.1 直燃型发生器 |
5.1.2 燃气燃烧器 |
5.1.3 其他设备 |
5.2 燃气的供应与输送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轻烃燃料在承德市农村供暖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北方农村供暖现状 |
1.2 清洁能源供暖方式 |
1.2.1 电供暖 |
1.2.2 煤改气 |
1.2.3 生物质能 |
1.2.4 地热能 |
1.2.5 太阳能 |
1.2.6 余热 |
1.3 集中供暖 |
1.4 农村供暖面临问题 |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 |
1.5.1 课题研究的内容 |
1.5.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5.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液态轻烃作为民用燃料可行性分析 |
2.1 轻烃燃气简介 |
2.2 应用现状 |
2.3 轻烃燃气资源分析 |
2.3.1 轻烃燃气的原料 |
2.3.2 国内轻烃资源量 |
2.3.3 国外轻烃资源量 |
2.4 轻烃燃气特点及优势 |
2.4.1 轻烃燃气特点 |
2.4.2 轻烃燃气与其他燃料成本及性能比较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轻烃混空燃气系统 |
3.1 制气的基础工艺原理及流程 |
3.1.1 制气的工艺原理 |
3.1.2 工艺流程 |
3.2 轻烃气化时的传热和传质过程 |
3.2.1 传热过程分析 |
3.2.2 传质过程分析 |
3.3 轻烃燃气供应系统的组成 |
3.3.1 轻烃燃气供气站 |
3.3.2 输配管网 |
3.3.3 应用系统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轻烃混空燃气安全性及置换性理论计算 |
4.1 爆炸极限 |
4.1.1 爆炸极限的含义 |
4.1.2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
4.1.3 轻烃燃料爆炸极限的几种计算方法 |
4.1.4 混空轻烃燃气爆炸极限的计算方法 |
4.2 空气配比 |
4.2.1 混空比例计算 |
4.2.2 混空比的确定 |
4.3 燃气互换性 |
4.3.1 互换性判别理论依据 |
4.3.2 互换性判定方法比较 |
4.3.3 互换性判别计算 |
4.3.4 燃烧器的改造 |
4.3.5 保证稳定置换的混气比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承德市双桥区太平庄村项目能耗模拟及成本分析 |
5.1 工程概况 |
5.2 能耗模拟软件De ST介绍 |
5.3 初始模型的建立以及参数的设定 |
5.3.1 建筑模型 |
5.3.2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 |
5.3.3 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的选取 |
5.3.4 主要功能房间室内设计参数 |
5.3.5 系统设定 |
5.4 数据分析 |
5.4.1 供暖季气象参数分析 |
5.4.2 建筑热负荷模拟结果分析 |
5.4.3 建筑热负荷能耗对比计算 |
5.4.4 轻烃用气量计算 |
5.4.5 轻烃与其他热源性价比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10)轻烃燃气输配凝油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轻烃燃气介绍 |
1.2.1 轻烃燃气原料来源 |
1.2.2 轻烃燃气原料组分 |
1.3 轻烃燃气发展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发展研究现状 |
1.3.2 国外发展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轻烃燃气管道水力特性和传热原理分析 |
2.1 燃气管道内流动基本方程 |
2.1.1 不稳定流动方程式 |
2.1.2 稳定流动方程 |
2.2 轻烃燃气管网水力计算特征分析 |
2.2.1 枝状管网的水力计算特征 |
2.2.2 环状管网水力计算特征 |
2.3 轻烃燃气管网水力工况分析方法 |
2.3.1 城镇燃气管道分级 |
2.3.2 低压管网水力工况 |
2.3.3 高、中压管网水力工况 |
2.4 轻烃燃气管道传热原理 |
2.4.1 边界条件选择 |
2.4.2 热流量公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混空轻烃燃气烃露点问题分析研究 |
3.1 露点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
3.1.1 露点温度的概念 |
3.1.2 影响因素 |
3.2 混空轻烃燃气露点温度计算 |
3.2.1 计算公式 |
3.2.2 计算步骤 |
3.2.3 爆炸极限计算 |
3.2.4 用相平衡常数法计算轻烃露点温度 |
3.3 闪蒸模拟流程设计 |
3.3.1 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
3.3.2 烃水露点模拟测定设计思路 |
3.4 露点温度模拟测定 |
3.4.1 通过改变混合比例测定 |
3.4.2 通过改变闪蒸压力测定 |
3.4.3 通过改变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测定 |
3.4.4 通过改变轻烃燃气组分测定 |
3.5 露点温度与管道凝油 |
3.5.1 水露点 |
3.5.2 烃露点 |
3.6 轻烃燃气提纯与干燥 |
3.6.1 轻烃燃气中的主要杂质 |
3.6.2 提纯干燥方法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轻烃燃气输配管道管材及保温层 |
4.1 轻烃燃气管道管材及连接方式 |
4.1.1 管道管材 |
4.1.2 连接方式 |
4.1.3 钢制燃气管道防腐 |
4.2 轻烃燃气管道施工与敷设 |
4.2.1 轻烃混合燃气室外管道敷设 |
4.2.2 轻烃混合燃气室内管道敷设 |
4.3 管道保温层材料 |
4.4 管道模型建立 |
4.4.1 模拟软件ANSYS |
4.4.2 模型初始条件 |
4.4.3 模拟研究过程 |
4.4.4 模拟研究结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轻烃燃气前景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四、轻烃气化过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气相色谱法的轻烃燃气凝油问题探究[J]. 亓立冬,王景刚,罗景辉.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21
- [2]光伏与轻烃燃气联合系统容量优化配置及运行研究[D]. 闫池. 沈阳工程学院, 2021
- [3]轻烃制气过程配置参数和流动特性分析研究[D]. 熊楚超.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4]混空轻烃燃气气体分布器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J]. 董丹丹,陈永东,闫永超,吴晓红. 化学工程, 2021(02)
- [5]轻烃辅助的生物质能源供应可行性分析[J]. 雷瑶,房启超,朱璟琦. 云南化工, 2020(11)
- [6]基于环境价值的内蒙古轻烃项目经济性研究[D]. 杨露婷.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12)
- [7]LNG轻烃回收工艺研究及过程模拟[D]. 吴学谦. 西安石油大学, 2020
- [8]轻烃燃气氨水吸收式热泵研究[D]. 高建丽.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7)
- [9]轻烃燃料在承德市农村供暖中的应用研究[D]. 李敏婕.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2)
- [10]轻烃燃气输配凝油问题研究[D]. 李想.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