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绵城市对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可以解决城市中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应用。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也需要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其中,对城市道路进行合理建设。目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想要满足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则需要对道路建设进行科学设计,了解各个方面的设计要点,使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与生态城市建设相协调,保证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建设;应用
人们对水资源的使用量非常大,控制水资源的使用,让水资源可以循环再利用是国家目前的首要任务。“海绵城市”理论中对水资源的收集、过滤、再利用是非常符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通过对城市的合理规划和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对雨水的使用效率,并且还可以将外界水资源进行储存,保证城市的水资源充足,所以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海绵城市”这一理念充分利用,在保证环境的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海绵城市理念
“海边城市”的主要理念就是让城市吸收和存储的能力与海绵一样,把城市中水资源可以有效的存放起来,把收到污染的水资源可以进行合理的净化,让其可以循环使用。目前我们国家的水资源正在逐渐减少,为了改善目前这种情况,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采用相关的技术措施,收集环境中的水资源,加大对环境中水资源的使用率,让生态环境中的水资源可以被循环使用。“海绵城市”就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对城市中的排水、用水、供水等一系列的水资源应用系统进行合理的建设,让各个系统组建成一个整体,可以对环境中的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循环使用,避免城市中出现供水不足的现象。通过绿道开发、可渗透路面、透水停车场等手段实现应用。促进城市的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海绵城市视角下道路规划设计问题分析
1、道路横断面设计不合理
传统道路排水方式利用道路横坡和纵坡将雨水汇集至雨水管,由雨水管统一排放至附近水域中,当经历集中暴雨时,这种排水方式会造成部分地区水量过多,四周的降水会向地势较低的地方聚集,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所以,根据当地的降水情况,对降水进行引流,加强雨水就地下渗或其流入附近的的小溪或湖泊、雨
水花园中,最后转化为地下水资源。因此,传统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法和形式已不适用海绵城市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应对当前城市道路横断进行优化,
2、道路纵断面设计与两侧用地不协调
我国城市道路规划中,路面的标高一般比两侧用地的标高低,当地面有降雨时,雨水会顺势流到道路排水系统中,这样不利于雨水的储存,浪费水资源,而且雨水经过绿化带时还会带走大量泥土,造成排水系统堵塞,雨水也会被污染。当雨水径流量超过雨水管排放能力时,易造成城市路出现大面积积水。因此,道路竖向标高要与两侧用地协调,特别是当道路两侧附近用地为绿地、水域时,需调高道路的标高,让道路雨水向附近两侧用地排放。
3、道路网络规划与周边绿地景观系统不协调
城市道路是雨水集中的主要区域,许多城市在进行道路建设时使用的是混凝土材料,这种材料的渗透性不强,在雨水天气,路面上的水不能及时渗透到地下,就会出现路面积水的情况,这就是因为道路设计与周边景观系统没有进行有机结合,导致不能将雨水排到道路周边的绿地系统中,增加了排水管道的疏通压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则需要重视城市道路规划与绿地系统相协调,将路面上的积水及时排出,避免雨过多给叫交通造成影响。
三、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道路的建设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工作,使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面积在整个城市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所以一定要城市中的道路进行合理的规划管理,可以建设可渗透的路面,将道路上的积水进行过滤收集,也可以在道路两旁建设绿化带,来进行雨水收集,让环境中的水资源可以被合理的使用,充分体现“海绵城市”的理念,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主要采取的方式就是要对道路两边的绿化进行地下存储空间的建设,并且在实施对道路过滤渗水功能的建设,并且在道路下方设置储水点,完成建设后就可以有效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并且还可以改善路面的排水问题,有效改善城市中水环境的质量。
1、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同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相协调
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城市道路建设中,需要与城市地形情况、河流分布情况相结合。如果城市道路与湖泊和河流距离比较近,那么就可以通过排水管道将道路上的雨水排放到湖泊或者河流中,需要在河流的附近设置下沉式绿化带,然后利用流水渠将其与湖泊或者河流相连接,这样就可以将道路上的雨水排放到河流中。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影响下,道路建设的流程也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以往城市道路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考虑的内容都是道路布局、交通因素等,在海绵城市理念背景下,需要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城市的生态建设,让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可以与城市绿地系统协调发展。
2、道路纵断面与两侧用地协同设计
与传统的排水方式不同,在海绵城市理念下,道路绿化带改为下沉式绿化带,车行道雨水通过横坡流入到中间下沉式绿化带,下沉式绿化带可设计为低于车行道5~10㎝,内设排水设施,绿化带旁边的路沿石,根据当地的降雨强度设置等长度的开口距离,确保能使车行道上的雨水顺利的流入到中间绿化带或道路两侧水域、绿化等区域。减少雨水管汇集的雨水径流量。
3、城市道路横断面优化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下路面横坡坡向分隔带,分隔带设置为下沉式绿化带,路面雨水通过道路横坡排入下沉式绿化带,浅层土壤饱和后多余雨水通过溢流管进入溢流井,收集的雨水通过溢流井储存起来,当城市降雨量较少时,溢流井储存的雨水可以用来补充城市道路绿化用水。当城市短时间降雨量较大时,溢流井储存雨水达到饱和雨水可以通过排水口进入城市排水系统。
4、旧城区道路采用透水性较好的路面材料
对于城市的老旧城区来讲,在雨水比较多的季节里很容易出现内涝的情况,这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点内容。旧城区的房屋密集,建筑物之前的空间比较狭窄,拆迁困难,所以可以进行绿化带建设的区域比较少。而且以往的道路水管管径都比较小,在出现暴雨情况时不能在短时间内疏通。所以,在对旧城区道路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要选择透水性好,强度大的路面材料。让雨水可以排放到旁边的土地中,避免出现路面积水的情况,降低内涝情况的发生。
结语:城市道路在应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积水的现象,其实雨水径流汇集的主要区域,所以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时,道路建设是主要的内容之一。在进行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时,要保证在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的基础上,可以解决城市的洪涝问题。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道路建设,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改善以往的道路规划问题,科学设计规划方案,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永亮,顾楷,王理.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方式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4).
[2]王祝根,李晓蕾,张青萍,等.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道路绿地设计策略[J].规划师,2016,32(8):51-56.
论文作者:王作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道路论文; 雨水论文; 城市道路论文; 水资源论文; 绿化带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