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阆中6374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室性心律失常,随机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倍他乐克与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倍他乐克;胺碘酮;治疗效果;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220-01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冠心病患者,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而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且严重的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未经及时而有效的治疗,甚至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危害[1]。既往,胺碘酮一直被临床中作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药物,但也具有起效缓慢、大剂量不良反应多等缺点,应用效果也令人不甚满意。近年来,随着我国冠心病发病率持续增长,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而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也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类患者治疗效果,临床中也一直在对用药方案进行研究改进。本次我院在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联合应用倍他乐克与胺碘酮取得满意效果,为给日后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现将具体研究情况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从48-76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2.0±7.8)岁。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从47-7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2.4±8.1)岁。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或其家属对治疗方案知悉,并签署治疗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②合并其他机体器官或系统严重功能障碍。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心律失常类型等一般资料纳入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价值。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采用胺碘酮(生产厂家: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0496)进行治疗,首先取150m胺碘酮溶于20ml 5%葡萄糖溶液中并于10min内静脉注射完毕,起效后改为静脉滴注并以0.5-1mg/min剂量进行维持治疗24h,随后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减量,静脉给药2-3d后改为口服盐酸胺碘酮片(生产企业: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872),每天3次,每次0.2g,连续服用7天后,减少剂量,每天1次,每次0.2g,同样服用7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倍他乐克(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391)进行治疗,首先静脉注射5mg倍他乐克,2min内注射完毕,并每间隔5min注射1次,3次后开始口服,25mg/次,2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将患者疗效分为显效、好转、无效三类,显效为各项症状消失,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早减少90%以上;好转为各项症状明显改善,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早减少50%-90%;无效为未达上述标准或进展。显效率与好转率之和为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例)、%(率)表示,并对%(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3 讨论
据临床研究统计,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20%左右,不仅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为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胺碘酮是目前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它可抑制多种心肌细胞膜钾通道,也可抑制钠通道和钙通道,进而降低窦房结和浦氏纤维的自律性以及传导性,另外能竞争性阻断α、β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和扩张血管平滑肌作用,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起到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但由于胺碘酮起效缓慢、半衰期长等特点,不仅患者早期疗效不佳,并且也易发生蓄积而令不良反应增多[2]。倍他乐克为β-受体阻断药,可通过选择性的阻断心脏异位起搏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兴奋,减缓自主窦性心率及异位起搏点的频率,降低心脏作功,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改善心肌缺氧、缺血,进而达到抗心律失常及预防心源性猝死的作用[3]。而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使用时,可起到较好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在本次研究中,联合应用胺碘酮与倍他乐克的观察组不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也表明起应用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洪仅仅.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观察[J]. 现代临床医学. 2018, 44(2): 109-110.
[2] 文贤.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探究实践[J]. 海峡药学. 2019, 31(2): 210-211.
[3] 林彬,吴继梅,崔义,等. 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2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16): 3674-3675.
论文作者:李熠,蒲国俭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并发症论文; 心肌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