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析论文_刘海根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析论文_刘海根

(高安市蓝坊镇魏家小学,江西 高安 330801)

摘要: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学、运用数学,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设计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问题意识,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初步的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问题意识”列为具体的培养目标,可见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小学生素质内涵中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敢问、会问、能问呢?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权威者”自居,而要与学生平等交往,正确看待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小学生好奇心所引发的不“问题”潜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提问、会提问。教师要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二、创设开放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障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积极宽松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平等相处、互相尊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学生提问时给以微笑、注视和点头,在教育学生养成尊重别人发言良好习惯的同时,允许他们插嘴、七嘴八舌,提倡“三论”(议论、辩论和争论),提倡标新立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

三、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切入点

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自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产生强烈的问题需要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A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生:沉默了一会,

师:有点着急,但还是耐心地等待着。

终于有一生打破僵局:我想知道分数是什么?分数有什么用?

(等到了自己预设结论)师如释重负,脸现暮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B教师:数学王国的国王召开会议,请你把学过的数请到会议室来(出示一组数,有整数、小数、分数)

生:(逐一辨认,最后剩下?)

师:你们想不想认识这些新朋友?

师: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意思?

生2:我想知道这个数里每个数字的意思?

生3:我想知道这个数叫什么?

……从中我们知道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下是有着较好的教学效果的,但因缺乏适当的具体情境的支持,却导致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问题,并在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力量。

四、鼓励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引导学生从学会提问到善于提问,除了对学生的提问给予积极鼓励和正确评价外,还应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

教师的教学是为了让各层次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学有所获。为此,我在教学中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采用互相讨论的方法,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看法告诉其他同学,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做到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如我在教百分数应用题:“某农场今年每公顷产小麦4500千克,每公顷比去年增加20%,去年每公顷产小麦多少千克?”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列出了下面几种算式:(1)4500÷(1+20%);(2)4500÷(1-20%);(3)4500×(1+20%)。这几种算式只有(1)是正确的,(2),(3)都不正确。为什么每公顷小麦比去年增加20%,学生会列出“1-20%”呢?带着这个问题,组织学生按小组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发现,把“1+20%”列成了“1-20%”是把单位“1”找的不准确,错把今年每公顷产小麦数当单位“1”与去年每公顷小麦相比较,造成数量分率不对应,结果不正确。通过学生的质疑讨论,能够暴露出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错误点。从而帮助该生和全班学生从根本上纠正其错误,牢固的掌握解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找准数量的对应分率,也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请教的机会。优秀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便自己的知识更加有条理,更加巩固,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其它层次的学生也在质疑问题中得到交流、得到提高。

五、加强“开放题”的教学指导与训练

开放题已成为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放题训练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及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教师而言,加强开放题的教学指导与训练是很有必要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数学开放题给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如:8个学生乘船,有大小两种船只,大船每条最多乘5人,每条5元钱;小船最多可以乘3人,每条3元钱,问他们有几种乘船的方法,每个需要多少钱?像这样的题目学生们都对此很感兴趣,开始动脑思考并进行讨论:8个人可以都乘大船,要两条;或者都乘小船,要三条;或者可以乘一大一小两条船,至于每条船坐多少个人都可以自定,价格由船只的多少而变化,方法多种多样,学生们思维活跃 ,想法特多。不知不觉就进行了加减乘等知识的综合运算训练。

总而言之,要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首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出发,使学生学会想问、爱问、会问等。这是把学生当作成学习主人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之一。只有学生具备了问题的意识,才能处处发现问题,时时思考问题,人人提出问题,才能不迷信课本,不会一直待在老师固定的框架里,这样才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会经过认真观察、分析、思考,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新问题,有效的问题。学生能质疑,发表独立的见解,标新立异,才能促进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扩展思维,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第312-318页

[2]杨宁,《元认知研究的理论意义》,心理学报,2015年出版,第322页

作者简介:刘海根(1961.10-),男,江西高安人,大学本科学历,高安市蓝坊镇魏家小学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教育研究

论文作者:刘海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析论文_刘海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