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 邓小平同志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没提公有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有制论文,邓小平同志论文,本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选》第三卷第373页)字面上却没有“公有制”这三个字, 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疑问。
有一种疑问:邓小平同志反复说过的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第一个原则,但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时为什么不提公有制?是不是像有人说的,邓小平同志的观点也发展变化了,把公有制为主体作为社会主义的第一个原则是过去的提法,现在不讲这个了,是“有意淡化公有制”?联系到当前有些国有企业的效率效益不如一些私营和“三资”企业,处境困难,因而有人对公有制缺乏信心而迷信私有制的思潮,这是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另有一个疑问: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那么,资本主义初期作为一种新兴的制度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这是否也是资本主义的本质?这样一来会不会抹杀两种制度的界限?这也是一个需要弄清的问题。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要全面、准确、深刻理解,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误解
其一,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第一个原则,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的说法,并不是像有人所说的“发展了”,现在不再提这个了。比如在同一次谈话中,他既讲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也讲了“特区姓‘社’不姓‘资’,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邓选》第三卷第372页)
其二,在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中在字面上没有“公有制”这三个字,这是因为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概括公有制为经济基础、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等这些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有制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同义语,既然词已含其义,从语法上说可以不必再重复说一遍,这根本不存在什么“淡化公有制”的意思。如果否定公有制,连社会主义都不是,谈何社会主义的本质呢?这是起码的逻辑。
其三,但是,若再进一步问为什么说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要坚持的第一原则?这个“本质”的含义是什么?这就要说明因为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本质上是为了适应社会化生产力的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如不把实行公有制即搞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目的等这些本质含义说清楚,在实践上还可能产生为公有化而公有化,而不管是否生产力的要求,能否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等“左”的错误,这种教训我们是有过的。弄清了邓小平同志新概括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才有可能避免这样错误。
其四,一个事物的本质是贯彻这个事物的全过程,是贯彻始终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贯彻社会主义全过程,是贯彻始终的,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解决的。只要主观不犯错误,社会主义社会在客观上始终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所以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而资本主义初期,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制度,也是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但它的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是不可能通过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解决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成果属于资本家,必然两极分化,资本主义必须从生产力发展的支柱变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可能贯彻资本主义全过程的始终,当然不能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其五,邓小平同志讲的社会主义是个复合概念,从更高层次、更深刻的含义上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它与资本主义、与各色各样的“社会主义”和与被僵化了的社会主义区别开来。
历史上各阶级都曾打过社会主义的旗号,有过封建贵族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搞复辟的“封建社会主义”;有小资产阶级为了保存自己的地位而反对资本主义,认为只要把财富拉平、清心寡欲、节制自足就是幸福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有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而被迫搞些改良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现在流行的所谓“民主社会主义”、“人道社会主义”、“福利社会主义”都是在新条件下“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翻版,名曰“社会主义”,实为改良资本主义)等等。这些所谓的“社会主义”都不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是要把人类社会拉向后退,或拉住社会的后腿,阻碍社会前进。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曾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它也不是从社会化生产力出发,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而是从抽象的所谓“人类理性”出发救苦救难,当救世主,把希望寄托于资产阶级发善心,想入非非。
过去,我们讲社会主义只讲发展生产力,不讲还要解放生产力,似乎在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使生产力得到一次大解放后,就只存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不再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不思改革,把社会主义僵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大都欣欣向荣,尔后又大都转入停滞半停滞而困惑不解的主要原因也在这里。邓小平同志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既讲发展生产力,也讲解放生产力。这就从根本上纠正把社会主义僵化起来的错误认识。否则,社会主义也会失去活力、直至垮台。
可见,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概括与他一再强调的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第一个原则没有任何矛盾之处,而是为了与各色各样的“社会主义”划清界限,纠正对社会主义的僵化认识,总结了历史现象和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在更高层次上作出概括,它对实践有更高层次的指导意义。要认真钻研,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误解和曲解。
二、弄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才有可能弄清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把握住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可以明白:
第一,既然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从社会化生产力要求出发,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公有化的程度和形式,是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什么阶段,都要从本国的生产力实际出发,而不能搞“人为拔高”。矛盾的主导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只要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社会性质就是社会主义的,不一定要纯而又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纯而又纯的。我国曾经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现在又允许有剥削因素的私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和发展,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搞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而不是什么回过头来搞“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或回到过渡时期。这里有两个概念要弄清楚,“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是两个有联系有区别的不同概念。社会主义制度从经济上来说就是公有制为经济基础等,它是排斥私有制和剥削的;而社会主义社会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它并不排斥有剥削因素的私有经济作为公有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和发展。这是不能混淆的。我们一些同志往往容易把这两个有联系有区别的概念混淆,因而认为既搞社会主义,怎么还允许有剥削因素的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呢?因而想不通,甚至错误地认为我们现在不是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是在搞“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或认为又退回到过渡时期,似乎社会主义改造也搞错了。
第二,既然搞社会主义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尽快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为此,要实行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利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来加快生产力发展,实行对内、对外开放的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来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第三,科学社会主义要否定的是私有化、剥削制度等妨碍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而不否定寓于其中的属于人类共性的文明成果,如科学管理方法和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等,相反要有分析地继承、吸取、借鉴。这不是搞资本主义,也不是向资本主义“趋同”,因为这些东西本不姓“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是这样做的,因而取得了经济建设、综合国力、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的伟大成就,经受住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严峻考验。这是我们的基本经验。它说明搞社会主义只要符合科学就生机蓬勃、充满活力,不可战胜;也说明只有把握住社会主义的本质,才有可能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从中国实际出发搞社会主义,把思想进一步真正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