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应用分析论文_安小英1,吴胖胖2

浅谈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应用分析论文_安小英1,吴胖胖2

1、圣都家居装饰有限公司 310000

2、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思路,从塔楼和裙房的功能分布、位置设计、电梯布置等方面探讨了建筑设计方法,从交通组织、空间环境、服务设施方面讨论了建筑环境设计要点,总结了建筑技术要点,有利于其他类似工程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塔楼,裙房,环境设计,建筑设计

1项目概况

某超高层建筑位于洛阳市开元大道与王城大道交叉口,基地北临开元大道,与洛阳市新区体育中心公园隔路相望,东邻王城大道,与洛阳新区CBD核心区相连,南侧及西侧与本项目的多高层住宅及别墅区毗邻,基地占地面积约1.287万m2(约合19.30亩),基地地块呈矩形。

本项目由主楼及裙房两部分组成,是一座集地下车库、商业、酒店、办公于一体的超高层综合楼,裙房6层,主楼30层,建筑高度136.05m,总建筑面积87268m2,其中地上面积68636m2,地下面积18632m2。

2设计思路

由于本项目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价值显著;周边环境优美,景观优势突出;交通出行便捷,商业办公俱佳;设施分布众多,服务配套齐全;所以要充分发挥本地块的区位优势,突出项目形象的塑造,打造标志性建筑;在设计中引入“奥克伍德”公寓式酒店的创新业态和产品理念,与高级写字楼的品质定位和设施标准相结合,创造具有高品质、高性能、高效率、高舒适度的特点,独具风格、引领洛阳高标准的超高层综合体。

由于基地较小,受限制的条件较多;如何保证本项目满足规范要求,同时又能保持一定的建设规模,主体建筑房间获得良好采光、通风和景观,建筑平面规整、结构合理,创造和谐优美的城市建筑景观,是本项目设计的难点。

通过塔楼及裙房两个建筑体量的并置,营造出宜人的入口空间——城市街道,通透的材料使得南北两侧的空间得以联系。建筑内部丰富的空间变化,提供了不同的景观休闲场所,创造了更多交流的机会,使用户得到良好的空间体验。

3建筑设计

本项目由塔楼及裙房组成,主要为商业、办公、酒店及配套等,地上1层~2层为办公和酒店大堂、酒吧、咖啡厅、配套商业、会议中心等,办公主要出入口设置在南、北两侧,酒店出入口主要设置在东侧,商业入口主要设置在北侧,办公、酒店、商业人流各自分开,互不干扰;西侧塔楼与东侧裙房通过凹廊连接,凹廊部分1层,2层通高,通过点式玻璃幕形成视觉中心。3层~6层为公寓式酒店区,西侧塔楼、东侧裙房核心筒均布置在中心处,酒店客房均围绕着核心筒布置;7层~27层为办公区;16层为避难层;28层~29层为建设方办公区;30层为私家会所区。地下1层为停车场、员工餐厅、设备用房、管理库房等,地下2层为停车场、消防水池及泵房。塔楼标准层平面为正方形,核心筒布置在中心处,四周为酒店客房或办公室,平面利用率高。塔楼东侧布置了6层裙房,为酒店、会议中心及配套服务用房,设计时充分考虑与环境的结合,建筑具鲜明且整体的城市形象。

主体塔楼中的办公空间均围绕着核心筒—交通服务部分布置,塔楼共有10部客用电梯(1350kg,其中董事长及员工办公用梯为1050kg)及2部消防电梯兼货梯(1350kg),均下至地下2层。裙房中的酒店客房部分亦围绕着核心筒—交通服务部分布置,其中酒店的核心筒部分还有一个通高的共享中庭。裙房共有2部客用电梯(1350kg)和1部消防电梯兼货梯(1350k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楼外立面为简洁的现代风格,采用颇具竖向线条感的幕墙系统及构架,南北向为光洁的石材与玻璃相结合,东西向为金属板与玻璃相结合,形成有力的视觉冲击,裙房与塔楼的风格相互呼应。

在建筑材料上玻璃幕墙采用高通透中空Low-E玻璃,既遮挡太阳辐射,又满足视觉要求及外观通透效果,达到节能和提升室内环境品质的整体性作用。铝材的运用,作为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材料,具有匀质的表皮效果,易于构造精美的细部节点,金属的质感最适于用竖向线条勾勒建筑主体,强化挺拔的体量感觉。

4环境设计

本项目与周边环境和城市道路相协调,满足建筑间距与退让、消防与疏散等规定要求,保证良好的日照朝向和观景视角。与住宅区相隔离,独立封闭管理,尽力减少与住宅的相互干扰与影响,利于物业的管理与经营。

交通组织:遵循“人车分流、办公与酒店分行、方便顺畅”的要求,解决好基地内外交通联系和出入问题。地上对外布置主、辅出入口各1个,分别与开元大道和王城大道连接;并设地下车库入口2个(其中1个与香泊湾一组团车库共用)。基地内环绕建筑物形成环形道路,保证消防要求和应急救援需要,避免车流交叉阻滞。

空间环境:鉴于基地面积空间有限,注意利用好基地边缘的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与住宅区间的隔离采用浓密绿植,围合形成独立空间。内部以道路硬质铺地为主,结合精致的草坪、树阵、花池、景观小品的布置,满足交通需要的同时,尽量增大绿地面积和绿量,与建筑相协调映衬,营造自然、舒适、宜人的环境。公建和配套服务设施:本项目的设备管线配套设施,除规范要求必须设置在室外地面之外,尽可能设置在地下,以方便交通和景观绿化,充分利用小区现有管线设施。考虑到功能要求和设备管线系统设计难度,本项目不适合建人防地下室,改为易地建设。本项目根据需要设置变配电室、电信交接间、生活水加压泵房、中央空调制冷和换热机房、消防水池及泵房、热水电锅炉房、污水提排泵房等设备用房,自成独立系统,并就近接驳市政管网。

5建筑技术要点

1)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和疏散宽度问题:由于部分楼层形成上下通透的中庭空间,根据《高规》5.1.1条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为1000m2,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面积可增加一倍,故设计时在中庭四周设置有特级防火卷帘,且每个防火分区面积控制在2000m2,位于袋形走道尽端的客房距疏散楼梯的距离均控制在20m。由于部分楼层设有大会议室、多功能厅、酒廊大厅等人员密集场所,根据每1m/100人的疏散宽度计算,现有疏散楼梯宽度不够,于是经与专家协商,把人员密集场所的房间均标注具体人数或设置室外钢梯,以满足疏散宽度要求。

2)避难层的楼梯转换问题:根据《高规》6.1.13条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且避难层净面积为5人/m2。避难层处的楼梯设置与避难层上部和避难层下部的楼梯为同一楼梯,只是在避难层时楼梯梯井处设置隔墙把梯段分隔开,从上部下到避难层的人员和从下部上到避难层的人员从同一部楼梯的两个出入口上下,关于两个出入口是否都要设置前室,经与专家多次沟通,并与《高规》编写组王渭云主任联系,最终敲定避难层同一部楼梯的两个出入口均设置前室。

3)屋顶网球场的设置:由于网球场设置在最顶层,下面楼层出屋面的风井、排烟井等均不能对网球场有影响和干扰,为解决此问题,经与公用专业协商把管井在下一层进行位置转换,以此来满足网球场的功能需要。由于最顶层风力比较大,经与专业公司协商,在网球场四周先设防弹网再设安全玻璃,以确保受大风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

[1]党杰.超高层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09(5):69-71.

[2]陆平.超高层建筑绿色设计[J].建设科技,2008(11):98-100.

[3]李惠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安小英1,吴胖胖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浅谈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应用分析论文_安小英1,吴胖胖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