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美与南美一体化的利益分配看自由贸易区的发展_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从南北美洲一体化利益分配看FTAA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洲论文,分配论文,利益论文,FTAA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64[2004]01-031111-1035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6月19日至20日,巴西总统卢拉对美国进行了他就职以来的首次正式访问。访问期间,巴美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将在2005年1月前结束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谈判,使建立FTAA的蓝图获得了新的推动力。早在1994年12月9日,美国发起召开首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时,就提出了建立FTAA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了大多数拉美国家的赞同。会议通过了建立FTAA的《原则宣言》和《行动计划》。拟建立的FTAA北起阿拉斯加、南到阿根廷,包括除古巴之外的34个美洲国家,8亿人口,经济规模占全球1/3,是世界上最大的“南北型”自由贸易区。FTAA的建立不仅对美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世界经济格局、国际经济关系以及中国与美洲经贸发展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自1994年以来,美洲34国就建立FTAA问题举行了多次贸易部长会议和多边磋商,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美国与其他拉美国家就建立FTAA的时间表、谈判方式以及谈判具体内容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FTAA发展举步维艰。(注:佟福全:《迈阿密会议后美洲经济一体化的进展、问题与前景》,《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6期。)其分歧的焦点表现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发达国家试图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加紧向南美国家渗透,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自由贸易区;以巴西为首的南美发展中国家则致力于加强在南美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基础之上的相互团结,以集体的力量与美国讨价还价,即建立以南南合作为主导型的FTAA。现距离第三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通过的《魁北克城宣言》中所提出的在2005年12月正式启动FTAA的最后期限只剩下两年多的时间,FTAA将如何消除分歧,顺利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考虑到FTAA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区内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发达国家和巴西为首的南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和经济发展的互补性;FTAA发展的基本困难是区内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发达国家与以巴西为首的南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分歧的特点,以及一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经济目的就是分配到一体化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利益分配问题(主要是北美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NAFTA和南美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主要代表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的一体化利益分配)成为分析FTAA的重点。

二、南北美洲一体化利益分配的比较

北美洲一体化利益分配主要指NAFTA中美国与墨西哥之间的一体化利益分配,南美洲则主要以MERCOSUR为代表,分析MERCOSUR成员国之间的一体化利益分配。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为一体化利益分配提供了分析的依据和框架,它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会对成员方的经济利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从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两方面表现出来。其中,静态效应主要包括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前者是指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关税取消之后,区内一个成员方高生产成本的产品消费转变为对另一成员方低生产成本的相同产品的消费所带来的福利增加;后者是指区域经济集团的成立,使得区内的一个成员方从区外低成本的产品进口转变为对区内成员方高成本的相同产品的进口所带来的福利损失。动态效应主要包括规模经济效应、竞争效应及其他效应,一般表现为投资的增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注:陈岩:《国际一体化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本文拟从静态效应、动态效应和各种效应所带来整体福利的变化等三个方面进行一体化利益分配的比较。

1.静态效应

(1)NAFTA美墨之间的贸易创造效应比贸易转移效应明显。

因为美国和墨西哥经济互补性明显,所以贸易创造效应能够发挥作用。对美国而言的,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可以从墨西哥大量进口他所需要的初级产品和能源类产品,而不受高额关税和大量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从而降低了进口成本和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获得了贸易创造效应所产生的收益。对墨西哥而言,与美国经济互补的部门从美国进口产品,也比从区外进口节约成本。美国和墨西哥之间贸易创造效应显著的另一个深层原因是,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形成了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垂直分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从产生到衰弱经历三个阶段:一为创新周期,二为成熟周期,三为标准化周期。一般认为,美国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均占有优势,这主要与美国的研究和开发实力以及管理、生产和销售的优势有关。而墨西哥在第三阶段有优势,因为产品进入第三阶段,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关键在于最低的生产成本,这时候,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技术已经标准化了,劳动力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有极大的比例,而墨西哥的劳动力成本比美国低得多。因此,通过NAFTA建设,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垂直的国际分工,使美国和墨西哥各自发挥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同时从对方进口自己不占成本优势的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消费者剩余。美墨之间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体现了NAFTA中美国与墨西哥之间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1994年以来美国对墨西哥的进出口贸易额基本呈大幅上升趋势,2002年对墨西哥的出口额约是1994年的2倍,2002年从墨西哥的进口额约是1994年的3倍。从1995年至2000年的6年间,美国对墨西哥的出口额总计增长了约65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约108亿美元;美国对墨西哥的进口额总计增长了约738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23亿美元。(注:美国商务部统计局:www.census.gov/foreign-trade/balance/c2010.html。)

从理论上讲,NAFTA的开放性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美墨之间的贸易转移效应。没有过度的对外贸易壁垒,这使区外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品仍能进入区内市场,而不会丧失竞争力。在实际分析中,贸易转移效应强弱与否可以通过区内国家从区外进口的绝对量变化体现出来。墨西哥从除美国以外的国家进口的绝对量呈增加趋势,1995年为262.1亿美元,2000年增长为631亿美元。(注:根据刘国平主编《世界经济统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1012—1013页数据和美国商务部统计局数据计算得来。)

(2)MERCOSUR的贸易转移效应比贸易创造效应明显

MERCOSUR建立以后,各成员国通过履行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承诺,削减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使区内贸易壁垒明显减少,从而带来了区内贸易的迅猛增加。1994年,MERCOSUR区内出口额占总出口的比重为19.2%,1997年达到25.4%。(注:世界银行《1999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第350-352页。)一般来说,区内贸易的增加既可能带来贸易创造效应,也可能带来贸易转移效应。是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还是相反,由成员国间经济互补性和分工模式等因素决定。首先,MERCOSUR成员国基本上以劳动力密集型的制成品、初级和能源类产品的出口为主,经济结构类似性强,互补性弱。成员国之间产品生产的比较成本优势类似,相互之间的进出口,不能产生很强的生产效应,也不能产生很强的消费效应。其次,从分工模式来看,MERCOSUR成员国之间形成的是专业化分工,或者是小岛清所谓的“协议性分工”。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区内市场扩大,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为适应竞争,不得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本国资源、劳动力优势,实行有选择的发展,逐步扩大生产规模,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有利于减低成本,增加利润。这种分工模式下的贸易产生的是规模经济效应,而不是贸易创造效应。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可以推断MERCOSUR区内贸易所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不明显。区内贸易中贸易创造效应弱,贸易转移效应(区内贸易中排除贸易创造效应)必然较强。

2.动态效应

(1)直接投资的增加

直接投资的增加反映了各种动态效应的综合作用效果。墨西哥加入NAFTA以后,其投资的区位优势明显增加。美国的过剩资本在利润的驱动下大量流向墨西哥;美国的跨国公司在考虑垂直分工和市场内部化等因素的基础之上,纷纷扩大在墨西哥的直接投资。1995年以来美国对墨西哥的直接投资持续增长,1999年比1995年增加了约174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34.8亿美元。而且,美国对墨西哥的直接投资占其在全球直接投资的份额也逐年上升,1999年达到3.02%。(注:美国商务部统计局《2001年统计摘要》。)MERCOSUR建设也促进了本地区国家间的相互投资。1990-1994年,成员国之间的投资共达60多亿元。1990-1993年,巴西对阿根廷的投资约为15亿美元。1994年,阿根廷和巴西互成为拉美最大的投资者。(注:[巴西]《阅读》月刊,1994年9月;(阿根廷)《经济学家》月刊,1994年2月。)MERCOSUR的建立还加强了成员国对国外直接投资的吸引。阿根廷1995年吸收国外直接投资额,几乎是1989-1994年平均水平的两倍,2000年这一数额又几乎是1995年水平的两倍。巴西吸收国外直接投资增长的更快,1995年水平大概是1989-1994年平均水平的4倍,2000年水平大概是1995年水平的6倍。(注: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发展报告》,2001年。)

(2)技术水平的提高

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动态效应发生作用的重要表现。美国对墨西哥直接投资的增加促进了与直接投资相关的技术转移,促使墨西哥的技术水平提高。据世界银行统计,1997年墨西哥高技术出口额达296.92亿美元,占制成品出口总额的33%。与技术转移和使用密切相关的版税与许可费数额也大幅增长,1990年收到版税与许可费总额为0.73亿美元,到1997年为1.3亿美元;1990年支付版税与许可费总额为3.8亿美元,到1997年为5.01亿美元。但MERCOSUR成员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明显。MERCOSUR成员国的技术水平相似,并且整体水平较低,他们之间的相互投资并不能带来多少技术转移。其技术的提高主要依靠两个方面因素:区外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转移和专业化分工生产过程中的研发成果。因为吸引直接投资的绝对量不如墨西哥,而专业化分工生产过程中的研发要以现有的技术水平为基础,所以MERCOSUR成员国技术的提高与墨西哥相比,并不明显。1997年,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巴拉圭高技术出口占制成品出口的百分比分别为15%、18%、8%、4%,比墨西哥的33%相差较多。

3.整体福利变化

(1)经济增长

从经济增长角度出发,墨西哥从NAFTA的建设中比MERCOSUR成员国从MERCOSUR建设中受益更多。由于成员国经济结构互补性差、贸易转移效应、市场容量小等原因,MERCOSUR给成员国带来的收益比较有限,同时产生的负面的损失也不小,如收入分配不均、经济不平衡加剧等,这些都损伤了经济的增长。

数据显示,NAFTA的成立后,墨西哥的经济增长明显加快。墨西哥的GDP从1995年的2862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5745亿美元,每年平均增加480.5亿美元。而且除1999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以外,其他各年增长率在4.9%以上,最高达到6.9%。同时,人均GDP也持续增加,1998-2000年人均GDP累计增长了1390美元,2000年比1998年增长了约31.5%。(注:墨西哥全国人口委员会;墨西哥国家统汁、地理和信息研究所,转引自刘国平主编《世界经济统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第1012-1013页。)MERCOSUR建立以后,区内经济也基本呈增长趋势,如表1所示,MERCOSUR开始运行以后的1996年、1997年成员国的经济增长趋势明显,从数字的比较看,基本上比1982-1991年的平均水平高。

表1 MERCOSUR成员国与墨西哥实际GDP的年百分比变化 单位:%

1982-1991平均值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阿根廷0.4

10.36.35.8

-2.85.58.13.9

-.31

巴西 2.1

-0.54.95.94.22.73.6

-0.10.5

乌拉圭0.6

7.9 3.06.3

-1.85.35.14.5

-2.5

巴拉圭2.8

1.8 4.13.14.71.33.53.54.0

墨西哥1.4

3.6 2.04.5

-6.25.16.84.83.7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00年5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第178页。

从表1也可以看出,1992年至1994年,墨西哥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年百分比变化低于大多数MERCOSUR成员国的水平。但从1996年以后,墨西哥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年百分比变化高于大多数MERCOSUR成员国的水平。这也说明,在经济增长方面,墨西哥从NAFTA中获益比南美四国从MERCOSUR中获益更多。

(2)经济增长的差距

在经济增长的差距方面,NAFTA中的美墨之间和MERCOSUR成员国之间呈现了不同的趋势。NAFTA发达成员美国和发展中成员墨西哥之间经济增长差距缩小,无“马太效应”,而MERCOSUR发展中成员国间经济增长差距扩大,出现“马太效应”。

表2 美国和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单位:10亿美元

1990 1995 1997 1998 1999 2000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

5803 7400.5

8318.4

8781.5

9268.6

9872.9

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 238.1286.2401.5421.2479.9574.5

所占比重(%)4.10 3.87 4.83 4.80 5.18 5.82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和墨西哥国家统计,转引自刘国平主编《世界经济统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第964、1012-1013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墨西哥的经济增长水平与美国经济增长水平之间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墨西哥与美国都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墨西哥的GDP与美国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4.1%上升到2000年的5.82%。除1995年墨西哥还没消除其1994年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以外,其他各年份这一比重持续上升。

表3 MERCOSUR成员国的GDP比较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GDP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01年9月26日,转引自刘国平主编《世界经济统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24-26页。GDP数据之间的比根据GDP原始数据计算得来。

而MERCOSUR成员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各国之间的经济不平衡却在加剧。表3比较了MERCOSUR成员国中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巴西、阿根廷与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乌拉圭、巴拉圭之间的GDP增长情况。GDP数据之比的时间序列变化能够显示相关国家经济增长水平和速度之间的差距变化,例如:GDP数据之比逐年变小,则表示差距加大,经济不平衡加剧。数据比较的结果显示,在排除1999年巴西金融危机对巴西经济影响的条件下,乌拉圭、巴拉圭的GDP与巴西,阿根廷的GDP之比基本呈下降趋势。这说明,随着MERCOSUR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中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变大,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马太效应”。这会影响到MERCOSUR的进一步发展。

MERCOSUR成员国经济增长不十分理想,与市场容量有限和市场体系不完善有关。四个成员国的GDP总量和人口总数都不大,市场总体规模和容量有限。因此,MERCOSUR内部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也是有限的。而且,四个成员国之间产品的竞争大于产品的互补。在有限市场容量下同类产品的竞争加剧,只会造成资源向竞争的优胜者积聚,而不会增加这类产品的总的需求量。这就造成了成员国之间经济不平衡加剧。与此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成员国市场体系都有待改进,MERCOSUR的内部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幼稚产业”,但不利于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当然,MERCOSUR经济增长不十分理想也与成员之间的贸易转移效应有关。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存在这方面的缺陷,他们在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都出现成员国之间经济增长差距拉大的现象,(注:刘力、宋少华:《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新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例如中美洲共同体和安第斯集团,这两个由拉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发展情况最好的成员国与发展情况最差的成员国之间GDP的比例,也如MERCOSUR的情况一样,基本呈下降趋势。

(3)整体福利变化的其他方面

NAFTA区内市场容量大,资金充足,而MERCOSUR区内市场容量有限,资金匮乏,所以导致MERCOSUR成员国外债增加得更快,超过国际警戒水平。外债总额占商品与劳务出口额的国际警戒线为100%,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1999年这一指标分别为435.7、402.0和175.9,而1995-1999年墨西哥的负债水平明显下降,逐渐接近安全水平。(注:世界银行,《全球金融发展》,2001年。)

NAFTA在给发展中国家创造就业方面比MERCOSUR更好。据统计,1997年阿根廷和乌拉圭的失业率达到两位数,巴西和巴拉圭的失业率在6.9%以上,比各自在1990年的水平上都有了大幅上升。而墨西哥的失业率并不高,1997年为4.5%,基本在自然失业率之下。(注:世界银行,《1999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第72-74页。)MERCOSUR在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程度比NAFTA中美墨之间的情况更严重。1995年墨西哥的基尼系数比巴西低了6.4个百分点,比巴拉圭低了5.4个百分点。

4.启示

通过比较发现,NAFTA和MERCOSUR都带来了成员国贸易投资的增长和经济的增长,但由于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上的差异,墨西哥的经济收益比MERCOSUR成员国的经济收益多;NAFTA创造的收益没有出现“马太效应”,而MERCOSUR创造的收益出现了“马太效应”;NAFTA在外债、就业和收入分配的改善等方面比MERCOSUR的效果更好,MERCOSUR甚至还带来了这些方面的恶化。因此,从一体化利益分配的角度看,南美洲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不能给南美国家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反而会导致南美国家之间更加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奉行“开放一体化”经济发展思想的南美国家不应过分钟情于南美经济一体化,应该积极向NAFTA靠拢,争取早日建成以NAFTA为模式特点的FTAA,借此机会发展经济。当然,南美国家也应考虑NAFTA模式的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损伤民族工业、占有国内市场等。

三、FTAA发展趋势

1.虽然FTAA的谈判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从实际利益看,建立FTAA的经济动力较强,以巴西为首的南美发展中国家已无必要就FTAA时间表问题继续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发达国家作对,只需要尽量争取相对优越的贸易开放条件。2002年8月7日,在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通过的基础上,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贸易促进授权法案,即获得了所谓的“快速处理权”,这增加了美国的谈判能力,为以NAFTA为模式特点的FTAA尽快建立创造了条件。2003年6月,巴美领导人共同宣布将在2005年1月前结束FTAA谈判,这正是以上结论的有力印证。

2.为实现以NAFTA为模式特点的FTAA尽快建立,美国会发挥NAFTA在利益分配上的优势,象帮助墨西哥一样加大对南美国家的援助,特别是对离心倾向严重的以巴西为首的MERCOSUR的援助,从而分化南美洲集团,并吸引南美国家加入NAFTA。同时,美国可能会利用南美区域经济一体化造成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和整体福利中某些指标恶化的弱点,进一步分化南美国家的阵营。2002年8月,巴西出现金融危机之后,在美国的支持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巴西提供了300亿美元的贷款。由此可见,美国对巴西等南美国家的态度是很积极的。另外,从美国分化南美国家,推行NAFTA模式的行动来看,NAFTA南扩基本遵循由近及远的原则,从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开始。这是因为,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区与美国的经贸关系比MERCOSUR与美国的经贸关系更加紧密,而且这有利于削弱MERCOSUR的势力。早在1991年秋季,当时的美国总统老布什就首先同中美洲国家和加勒比地区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草案。在美国总统布什的倡议下,截止2002年3月底,中美洲国家已举行了四次相关主题的会晤。

3.FTAA一旦建成,区内的南美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作用将会大大削弱,甚至松散化。这主要因为南美经济一体化的各种负面影响会使区内发展中国家利益分配不合理和矛盾尖锐化,反过来会阻碍南美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削弱南美经济集团的力量。相比之下,NAFTA的利益分配模式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NAFTA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利益分配模式使原有的南美经济一体化利益分配模式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并逐渐失去吸引力,从而导致南美经济一体化组织失去“向心力”。

4.南美发展中国家为争取有利贸易开放条件的努力不会减弱,但应该探索新的途径。经济全球化下一国利益的实现与其他国家利益实现相联系,发达国家也不可能一意孤行。这给弥补NAFTA制度缺陷和消除NAFTA负面影响提供了重要动力。但是消除负面影响不能依靠南美经济一体化,而应该在其他两方面进行努力:第一,联合起来谋求超国家的政策制定和争端解决机构的建立。这应该是FTAA中的发展中国家的奋斗目标。因为,它能够在一体化进程中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它的实现并不需要南美洲各国经济上的统一,需要的是政治上的联合。当然,面对强大的美国,实现这一目标不容易,需要长期的努力。第二,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来推动对NAFTA制度缺陷的弥补。目前,墨西哥、秘鲁等国已经同欧盟签定了双边贸易协定,发展了除NAFTA以外的经贸联系,这对美国形成了压力。美国需要拉美国家,拉美国家可以依靠美国,也可以利用区位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国内市场,同其他国家和集团形成交换关系。因此,多元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增强拉美国家的谈判能力,有利于迫使美国在弥补NAFTA制度缺陷方面作出妥协。

标签:;  ;  ;  ;  ;  ;  ;  ;  ;  ;  

从北美与南美一体化的利益分配看自由贸易区的发展_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