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素质教育,奠定良好基础——谈儿童的素质教育(1),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儿童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孩子从母体中呱呱落地,到培养他们长大成才,可以说是一个欢乐、艰苦而漫长的路程。
说其欢乐,是指孩子是夫妻爱情的果实,每个小生命的诞生都寄托着美好的期望;育子过程也是夫妻继续共同插洒爱的过程。
说艰苦而漫长,是指要成功培养出一个出色的人才,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连续的培养过程。在此期间孩子父母要付出智慧与意志,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与理性认识,要经常审视自我人格形象、行为以及不断调整教子的方法等等。
对儿童的发展,自古就有“从小看大”的说法,就是指小时候打什么基础,长大就有什么样的发展。
儿童阶段(0至14岁)是人才素质打基础的阶段,基础就是基础,而不是终结。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对儿童的要求与教育都要从“打基础”的角度去认识和对待。儿童的良好素质基础是指应重视发展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如,使其神经系统得到适度与平衡发展,增强对环境的适应性等等;良好的体能素质,如增强对冷、热、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发展基本的运动能力,大小肌肉的灵活性,坚韧性与协调性等等;良好的社会性发展与品优素质,如,广泛的爱心,好奇心,求知欲,现代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与良好的性格、自我意识等等;良好的才智素质,如认知能力与聪颖的思维结构,有初步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此外,还应有会体验、理解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的能力等等。如果成人不考虑儿童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奠定全面的良好素质基础,而一味地从成人的各种需要出发,或逼迫孩子学这学那,或是放任不管,都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一旦不良的素质形成,将会导致儿童走向歧途,损害其终身的发展。
人的素质是人整体的潜在的机能,同时也具有发展性、稳定性。只有把最重要的为其今后良好发展的素质基础打好,孩子今后的发展才会有一个坚实的底子。否则某一方面形成缺陷,失去平衡,或形成不良的基础,将来不仅难以攀登高峰,走向社会时也难有竞争性,甚至可能会走向犯罪。
为了每个家庭永远幸福、欢乐,为中华民族的素质提高,应该十分重视在儿童期为他们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