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_政治论文

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_政治论文

试论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基本原则论文,试论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他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研究和探讨这些原则思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等三个主要因素,其中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思想行为和能力状况,成为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言行一致、身体力行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身教重于言教”、“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等等,就是这个道理。

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来重视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历史发展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更是认为,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以身作则。他在回顾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历史时指出:革命战争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有威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政治干部能够以身作则。他说:“那时你打仗不勇敢、怕死,你不同战士心连心,不联系实际,不联系群众,做政治工作就没有人听,政治干部不能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更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以身作则。为此,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他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群众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 ”〔2〕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得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和为群众所乐于接受。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凡是需要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3 〕“愈是执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4 〕这一点我们党的优秀领导干部中共锦州市委书记张鸣岐同志就作出了光辉的榜样。他生前一贯提倡要求群众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他号召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克已奉公,他自己从不占公家一分钱好处,自己用汽车到车站接送父亲的汽油费也是自己掏腰包。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关心群众、先人后已,他带头处处为群众着想,提工资、分房子都先让给他人。他这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行为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优秀的典范。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是我们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也是我们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所处的新的环境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讨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新途径。但思想政治教育又必须从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从而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力,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对此,邓小平一再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同志以非凡的理论勇气,率先从理论上、实践上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根据新的形势和需要,提出新的创见。他说:“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 所以要独立思考。 ”〔5 〕1992年春,针对思想不够解放的状况,又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6〕与此同时, 邓小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也颇为重视,提出:“坚持对思想上的不正确倾向以说服为主的方针,不搞任何运动和‘大批判’。”〔7 〕“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8〕又说:“面临的都是新事物、新问题,经验靠我们自己创造。 ”〔9〕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又要实事求是,从广大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遵循人们思想矛盾运动发展的规律。

三、不搞形式主义,讲求实际效果

讲求实效就是注意工作的有效性,即实践的实际效果。讲求实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过去在“左”的思想指导下,不讲效果,搞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这已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邓小平同志对此深表关切。他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毛主席不开长会,文章短而精,讲话也很精练。”〔10〕

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

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最终都要以效益来衡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社会实践活动,当然也不例外,因而邓小平同志十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原则,他指出:“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11〕他强调:“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12〕。这当然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引入其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这样真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求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必须联系人们的思想实际,解决人们认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否则就会陷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泥潭。

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他说:“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13〕又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14〕从这一原则出发,首先是学,他认为,我们搞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他号召全党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或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培训。其次是精,就是要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精神实质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最后是管用,是要用马列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也就是不要把马列当教条,而要和中国的现实相结合。邓小平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可见,“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是对理论联系实际的丰富和发展。

五、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把握群众的思想又要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及一惯提倡实行的一项正确原则。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人民群众、青年学生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等问题上会有一些矛盾和冲突,会出现许多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群众的实际问题出发,善于抓住现实问题,帮助群众,做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对一些一时还难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也要耐心地向群众做解释工作。如果我们的各级干部都有:“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的认识,切实关心群众的疾苦和冷暖,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邓小平同志主张,在工作任务繁重而紧迫的情况下,做好工作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走群众路线。不仅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同群众一块吃苦,而且还必须积极想方设法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指出:我们的经验是,越是困难时候,越要关心群众。只要你关心群众,不搞特殊化,任何困难都能克服。又说:“群众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时事政策问题,各级领导一定要经常据实讲解,告诉大家客观的情况以及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并且对群众所反映的不合理现象及时纠正。”〔15〕

六、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工作相结合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就是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项具体业务工作中去,也就是使政治和经济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各项业务工作相结合。人们的各种思想问题往往在业务工作中反映出来,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结合业务,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如果两者脱离就会成为“两张皮”,思想政治教育离开业务工作就是“空头政治”,文革中突出政治的口号就是抛开业务的产物,业务工作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精神动力,要顺利完成是不可能的。

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是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曾说过:“一方面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16〕在新的形势下,邓小平同志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一手硬,一手软”的教训,强调一定要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埋头业务工作,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和“突出政治”的“左”的做法,提出了“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并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游离于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之外,不能搞两张皮,要紧密结合各项具体业务工作去做,渗透于各项具体业务之中。小平同志的这些提法和思想都为我们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七、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

物质利益是社会生活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从不回避物质利益问题,而是引导群众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为之奋斗。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17〕“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1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更是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邓小平同志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做教育工作,人的工作,那是永远不能少的,但这是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做工作就好做了,真正解决根本问题靠经济上翻两番。他精辟独到地指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19〕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又提出了判断各项工作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实质上就是物质利益标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共同富裕”,也就是解决全国人民物质利益的根本途径,只要我们物质利益搞好了,人民群众的一系列思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因此,他进一步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内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大进一步地说服他们”〔20〕。

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方面,过分夸大思想政治教育,认为精神万能,忽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另一方面,片面强调物质激励作用,贬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注释:

〔1〕〔2〕〔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第124、124—125、342页。

〔5〕〔6〕〔10〕〔11〕〔12〕〔13〕〔14〕〔15〕〔19〕〔2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0、372、381 —382、144—145、145、213、382、144、116、204页。

〔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5页。

〔8〕〔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19页。

〔16〕《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卷,第803页。

〔17〕〔18〕《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卷,第563页。

标签:;  ;  ;  ;  ;  

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