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计量误差产生原因及改进策略研究论文_畅震生,姚孝强,韩大伟

电力计量误差产生原因及改进策略研究论文_畅震生,姚孝强,韩大伟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临汾供电公司计量室 山西省临汾市 041000

摘要: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在不断的加大,电力计量装置的应用是以电能损耗、电力参数统计的方式,为电能管理及电网系统构建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电力计量误差会直接影响电力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注重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需要从计量装置配备、表计使用情况及电流互感器应用等多角度展开讨论。注重电力计量方式、明确计量点位置、调整计量方式,是规避电力计量误差、提高电力计量数值准确性的关键性工作。

关键词:电力计量;计量装置;误差;计量点

引言

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和计量装置有关,和人为误操作也有关,这些计量装置在使用前,都要经过严密检查,还要选择计量精确度高的电度表等装置。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更是要满足计量工作,能对计量装置进行规范性操作。本文主要针对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改进进行研究。

1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1.1电能计量装置误操作

误操作主要有两种,其一为有功电能方面的计量装置使用不规范,相关的装置是三相三线二元件电度表。电度表中三相的每一相都要保持电流为零,如此电度表本身产生的电流也会为零,就不会有多余的电流产生消耗。但电度表与电线相接时,电线中的零线会和三相中的每一相都会通过闭合的回路相连接,这样回路中就会产生与零线有关的零序电流,零序电流也会通过三相,但其产生的电能消耗和电度表计量的消耗量是毫无关联的,也就是说零序电流无论使用多少,有功电能最终计量值总是要远远小于实际值的,计量误差也便产生了。其二为电阻大产生的误差,这种误差产生主要作用于计量装置三相四线三元件电度表中,是由四线中的中心线电阻产生的。电阻变大主要是因为通过中性线的电流发生了断路故障,所以中性线就没有参与计量中。

1.2电流互感器误操作

电流互感器如果不能准确定位计量点,设备所感应的电能在数值上就会和实际有偏差,另外电流互感器两侧的电流转换后的比例太大,即一次侧电流要远远高于二次侧电流,这会使配变负荷率变低。在样的背景下,CT进行选择一次电流时,还要结合配变额定二次电流,所以最终电流互感器运行状态是处于低精度的,电度表是无法准确计量电能的消耗总量的,误差产生。

1.3计量装置安装失误

电力计量装置在安装时,是要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和安装要求标准进行操作的,除了要准确定位外,还要保证装置与接线以及其他设备之间的连接不会出现偏差,如此因为接线故障发生的装置电阻变大以及后期的CT变比增大问题就不会有产生的机会,因为安装不符规范和标准产生的问题也没有,最终计量误差出现的几率也是小的。但在实际中,安装标准规范从来没有明文规定,安装人员只是依靠以往的安装经验,落实安装工艺,所以在很多方面就有可能存在失误,最终安装误差也就产生了。

1.4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的计量误差

温度误差主要通过电度表制动以及电流电压的磁通失衡体现出来,当这些部分的磁通发生变化,相关的功率因数就会发生变化,这意味着电度表本身就是存在故障的,电度表中的幅值和相位都会因为温度发生相应改变,所计量出来的电力值是无法保证准确度的。

2改进电力计量误差的具体措施

2.1优化电力计量设备功能,强化电力计量设备的使用规范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和普及,电力计量设备的功能不断被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强大的技术支持环境,结合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对电力计量设备的功能进行针对性优化是十分有效的举措。例如,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智能电表可以接受远程控制,当出现计量异常时可以通过警报,及时的报告给控制者,进而及时解决故障问题,保证计量的准确性。此外,这种联动系统的设置还可以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得出一定的规律,当用户用电量高出和低于相对恒定值过多时,系统也会给与提示,从而安排人员进行及时的检查。由此可见,电力计量装置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是降低电力计量设备误差的有效举措。其次,强化电力计量设备的使用规范也是必要的改进措施。一方面应该加强相关电力计量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工作人员能够按照标准实施操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电力计量设备的日常化管理,做好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工作,从而保障电力计量装置功能的正常表达。

2.2选择合适的设备安装位置,提高设备的安装质量

在安装电力计量设备时应该进行环境的系统分析和规划,结合区域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设备安装位置,进而提高设备的安装质量。此外,应尽快明确电力计量设备的安装规范和技术准则,保障安装人员能够有所依据,合理控制安装工艺。为了降低安装问题给电力计量造成的影响,还应该安排监管人员进行安装过程的精细化管理,避免安装人员过分凭借经验主义。

2.3优化电流互感器变比

失衡电流及负载率是影响电流互感器使用效果的核心因素,其变比控制仍然需要从数据统计、计量方式、供电系统连接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注重电流互感器变比调整,是从CT数据调整的角度,对计量点的负载、电阻以及电流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整,以此规避计量数值过小的情况出现。在这一方面,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对CT本身进行规划,这是实现电能计量精准度相对提升的关键。在考虑电流互感器过载能力的基础上,需要对120%以下的负载率进行控制,以此实现电流互感器变比的相对控制。②降低CT外界负载的比例,需要从配电变压器及负载率、变比季节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③电流互感器的误差控制需要从导磁率角度进行处理,充分利用表计及引线控制,实现接触电阻的相对控制,以调整CT变比及提高互感器运行效率的方式,实现电流互感器的整体质量和计量点精准数值的落实。④电流互感器的应用,是在表计及计量装置系统安装的基础上,对配变电压器的输出功率、计量点有功功率、负荷率变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整,进而实现电力计量装置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

2.4电力计量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电力计量对象,所选择的计量方式也是有差异的,计量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一为高供高计三相三线V型方式,主要针对对象是纯动力负荷,这种计量方式所选用的配电变压器和其他方式的不一样,所以还要选择专用型,并且这种方式要求电能计量装置设置点电压与供电电压标准相差无几,该电压要远远大于6KV,最好保持在10KV以上。其二为高供低计三相四线Y型方式,主要针对一些设备,比如照明方面的,配电变压器的使用非专用,但要保证综合性强一些,还要注意与电度表相结合,这是保证计量误差消除的有力措施,但要保证电度表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满足计量要求,这种计量方式在应用时,要保证用户供电电压的标准值远远超过计量装置设置电压值。其三为低供低计单相表式,这种方式虽然对电压的具体数值没有明确的要求,但和高供高计计量方式一样,也要使供电电压标准值与计量装置设置点处的电压值保持一致。

结语

电力计量装置改进及革新,需要从计量精准度、统计数值全面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注重电力系统构建的前提下,实现电能损耗、电能源应用效果的提升,是实现供电服务及电能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希望电力计量装置可以向着调整灵活、数据统计精准度提升的方向发展,以此实现电能计量效果的相对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丹.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改进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4):120.

[2]郭兆华.浅析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7):149.

[3]王忠伟.浅析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通讯世界,2016(16):175.

论文作者:畅震生,姚孝强,韩大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电力计量误差产生原因及改进策略研究论文_畅震生,姚孝强,韩大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