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人民医院;四川江油621700)
【摘要】目的:探析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和传统手术的临床对比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小儿疝气患儿126例为对象,随机分设不同组别。行传统术式治疗对比组,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结果:对比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和术后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情况均高于研究组(P<0.05);术后,对比组的并发症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相比传统术式,对小儿疝气患儿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治疗,其治疗疗效良好,能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其机体恢复。
【关键词】传统手术;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临床疗效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2-0037-01
在儿科疾病中,小儿疝气是临床常见症,其发生和鞘膜关闭不全具有一定关联性,有较高的患病率,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传统术式的临床常用治疗手段,此术式的实施虽然能取得一定疗效,但也存在局限性,容易延长患儿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有影响其机体恢复。伴随近几年腹腔镜术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因其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等优势,深受患者青睐。故本文以我院接收的小儿疝气患儿126例为对象,经分别给予传统术式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式,现做临床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资料
将2017.5~2018.5作为病例时段,选取我院接收的小儿疝气患儿126例为对象,随机分设不同组别。在对比组63例中,男60例,女3例;年龄6个月-8岁(3.4±1.2)岁;57例单侧,6例双侧。在研究组63例中,男61例,女2例;年龄6个月-8岁(3.3±1.3)岁;56例单侧,7例双侧。把被选对象的基本资料相比,数据间可比较(P>0.05)。
1.2方法
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给予患儿麻醉诱导后,行仰卧位,做一横切口于脐下缘部位,切口长度为5毫米左右,设立5至7mmHg压力气腹,把腹腔镜和套管针置于脐下缘位置,并将其看作观察孔。穿过硬膜外处套管针,使吻合线在内环口体表投影处的外上缘处戳破皮肤,并顺着内环口处的内半周部位将腹膜外潜行,从患儿输精管表面穿过后,刺破腹膜后向其腹腔进入,并且将针缓慢退出,形成线圈在腹腔内部留置。根据同原理,从原戳口处并将套管针再次进入,和前面出针点汇合,收紧针穿入线圈,并将针缓慢退出,套入肌腱吻合线于线圈内,使缝线在内环口环绕完整一周,将疝环收紧后予以打结,术毕。行传统术式治疗对比组,在患儿患侧腹直肌外缘下腹皮横纹处行一2.5厘米的手术切口,具体手术操作可参照组研究组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研究组和对比组患儿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和术后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把SPSS23.0软件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应用()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为组间对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比组63例中,其手术出血量为(5.3±2.5)ml,手术时间(25.3±4.5)min,术后禁食时间(9.8±5.0)h,术后活动时间(20.3±4.5),住院时间(5.3±2.5)d。在研究组的63例中,各指标情况分别为(1.8±1.5)ml,(14.8±3.0)min,(5.3±2.5)h,(9.8±3.0)h和(1.8±1.5)d。经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t=9.529,15.410,6.389,15.410,9.529)(P=0.001<0.05)。术后,在对比组患者中,有14例出现并发症,占其比例22.22%,其中1例感染,8例切口出血,5例腹胀。在研究组患者中,有4例出现并发症,占其比例6.35%,其中3例切口出血,1例腹胀。经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X²=4.321,P=0.038<0.05)。
3讨论
小儿疝气是临床多发且常见症,其发病机制以腹腔内压力过大为主,常引发疼痛、腹股沟肿块等临床表现发生,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如患儿排便困难、排尿和咳嗽等,病情严重者还会发生肠管坏死。对伴有此病症患儿,一旦病情发作,若临床治疗不及时,则能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手术方法是目前临床治疗此疾病的常用手段,以往多选择实施传统术式治疗,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手术操作时间过长,能对患儿术后恢复产生影响,从而提高一系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预后。伴随近几年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腹腔镜术式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腹腔镜术式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手术时间短等优势,能有效克服行传统术式治疗时所存在局限性,如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深受患者青睐。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小儿疝气患儿126例为对象,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给予小儿疝气患儿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治疗,对患儿病情改善,以及机体恢复均能起到促进作用,使术后并发症率降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因为腹腔镜术式的应用,能将患儿解剖结构充分暴露出来,提高临床治愈率,将患儿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缩短。
总之,相比传统术式,对小儿疝气患儿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治疗,其治疗疗效良好,能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其机体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健飞.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2):50-51.
[2]王赢凯,李斌.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对比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7):842-843.
[3]刘凯,刘汇明,高娜.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10):946-947.
论文作者:李解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术后论文; 时间论文; 手术论文; 疝气论文; 腹腔镜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