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健康幸福感促进政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少年论文,幸福感论文,我国论文,政策论文,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挑战。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报告称,2020年青少年精神紊乱将增长50%,这些紊乱会成为引起儿童和青少年残疾、病态和道德问题的五大因素之一;有4%的12~17岁青少年以及9%的18岁青少年遭受抑郁的侵扰,自杀已经成为15~35岁死亡原因中的第二大影响因素[1]。这种状况促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和预防精神紊乱的重要性。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欧洲心理健康行动计划》和《欧洲心理健康宣言》指出,我们相信心理健康活动的基本目标在于通过集中人们的强项和能力,强化适应能力以及增强防御性外在因素来改善人们的健康和机能。1986年11月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幸福感促进大会发表的《渥太华宣言》就指出:“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控制和改善健康的全过程,以达到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完美状态,确保个人或群体能确定和实现自己的愿望,满足自己的需求,改变或处理周围环境,促进青少年的积极健康和心理满足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城乡差异、计划生育政策、应试教育政策以及网络信息都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巨大影响,使部分青少年出现了各种健康问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信息显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3亿多未成年人中,据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达3,000万人,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关于促进青少年健康幸福感的先进经验,吸取其合理成分对改善我国青少年生活质量、增强青少年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各国青少年健康幸福感促进政策评述
(一)国内外青少年健康幸福感促进政策目标
为改善青少年生活质量,增强青少年幸福感,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和政策。2005年,《欧洲心理健康行动计划》提出,欧洲在未来十年内健康幸福感促进政策的目标是:加强公众心理健康意识,集中全力对付歧视和不平等问题,为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人群和他们的家人提供参与途径,设计并实施全面、完整、高效的心理健康系统(包含促进、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系统),重视所有地区的劳动需求,认识到使用者和护理者的知识和经验在健康计划和健康幸福感促进中的作用。在《欧洲精神健康计划》的指导下,比利时佛兰德斯2005年制定了第六个健康目标,旨在降低这一地区的高自杀率。2000年爱尔兰制定了2000~2005年国家健康幸福感促进策略,建立了基本的政策框架。2005年斯洛文尼亚颁布了“2006~2016年的儿童和青少年项目”,列出了健康政策、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特定人群所涉及的基本领域,提出了主要健康目标。为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我国政府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如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等,特别是200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小学生的健康促进目标。
(二)健康幸福感促进政策组织机构
世界各国纷纷成立了有影响的组织机构,贯彻实施国家关于增强青少年幸福感的政策。1962年芬兰成立了健康促进中心,致力于促进不同人群平等地选择健康活动,增加社区和有潜力的个人管理自己日常生活的机能。1998年立陶宛的考纳斯地区成立青少年健康中心,通过组织、协调社区和网络机构的预防教育项目促进青少年健康,并为青少年提供专业和支援服务。各国都建立了类似的健康促进中心,如英格兰爱丁堡大学儿童健康促进研究中心、爱尔兰国立威尔斯大学健康促进研究中心、西班牙拉曼纽尔美利奴健康中心、挪威卑尔根大学健康促进研究中心、亚美尼亚“Arabkir”联合卫生中心、比利时佛兰德斯市教育委员会健康推动中心等。2007年2月立陶宛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专门负责校园暴力预防活动,2005年11月我国共青团中央成立了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
(三)各国促进健康幸福感的方案和措施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重视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并制定了一些方案和措施。如芬兰儿童健康医疗系统作为广泛福利国家的一个部分发展起来,现在几乎所有芬兰的家庭都能够享受儿童健康医疗的服务,国家免疫项目的较高使用率(2001年为97%)可以证明这一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预防性的社会和健康服务覆盖整个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斯洛文尼亚相继通过了《健康护理法案》、《健康保险法案》和《健康服务法案》,斯洛文尼亚的儿童和青少年有权获得系统检查预防性健康护理,这项权利将覆盖所有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1996年比利时佛兰德斯市政府通过了《平等教育机会法案》[3]。1998年斯洛文尼亚教育部颁布实施“学校失业儿童计划”;芬兰2007年7月开始实施《基础健康保健法例》,并设置新型国家核心课程来促进心理健康和国家凝聚力。这些具体政策的实施已经通过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活动来实现,它是健康促进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为了保障每个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2006年6月中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项法律保证了所有儿童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并反对排斥、社会分离以及歧视;2002年3月21日,中国教育部颁布实施《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实施方案》;2008年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举办了大型公益项目“青少年红心助学活动”,2005年11月,共青团中央成立了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
(四)实施健康促进的具体项目
1.保护青少年弱势群体的措施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保护每一个儿童的发展权利,是各国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如预防校园欺负,世界各国都采取了各种方法和措施,最早是1983~1985年挪威奥维尤斯(Olweus.D)教授领导的挪威全国性校园欺负问题调查研究和反欺负运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反欺负干预运动。加拿大、美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芬兰等国家也纷纷进行了欺负干预研究。
(1)青少年咨询网站。2001年斯洛文尼亚采列市的地区公共健康机构建立了一个在线健康促进项目“这是我”(This is me)。这个网站很快成为整个斯洛文尼亚青少年一个很流行的工具,其他各国也纷纷建立保护青少年健康的网站。(2)热线电话。例如,1997年“儿童热线”在立陶宛维尔纽斯开始运行,它通过电话的方式向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匿名的、秘密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现在它已经扩大了服务范围,提供三种形式的帮助——电话支持、互联网支持和国内呼叫免费项目。中国也成立了类似的机构,如2005年9月1日首都综合治理委员会、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等共同创办了“12355”北京市青少年服务台,先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心理支持”、“国庆60周年民族同心营”以及“汶川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截至2010年4月,“12355”北京市青少年服务台通过培训并注册志愿者共计508名、培训并认证讲师136名,总接线数量近二十万人次,为超过十万名青少年及其家长,以及青少年工作者提供法律、心理、安全自护等各方面专业的电话辅导及讲座培训等。(3)青少年网瘾治疗。2010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络使用行为研究与干预中心”;2006年7月上海团市委、社区办委托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并制定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矫治”方案,通过举办特训营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进行积极干预,并已经取得一些效果。
2.国家针对全体青少年实施健康幸福感促进措施
1999年10月,教育部、科技部以及卫生部颁发了国家健康学校计划,这是继1997年教育白皮书《卓越学校》和1998年健康白皮书《拯救生命:我们健康的国家》之后,基于对青少年健康不平等现象独立调查发起的。地方健康学校项目现已在英格兰150个管理教育的地方当局确立。其他国家如挪威、加拿大、美国、法国、德国、丹麦、比利时、爱尔兰、以色列等,也采取了类似英格兰的做法,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有些国家设置青少年健康的核心课程,如芬兰,国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在学校健康促进运作的决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991年WHO欧洲地区办事处在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等国进行了健康幸福感促进学校的试点,设立了健康幸福感促进学校欧洲网,截至1998年底健康促进学校已发展到500多所。1995年11月,中国与WHO健康促进学校示范校合作项目正式启动,现已建立了300余所健康幸福感促进学校,各地区针对本地的具体情况实施了相应的措施。2006年爱尔兰国家儿童事务局实施“团结一起”的项目。德国利用青少年社会适应训练的项目,让社会教育公司、NGO组织和志愿者参与青少年健康促进活动。此外,体育明星、歌星等名人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媒体宣传健康理念也是国外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式。
目前,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活动处于起步阶段。尽管目前我国已在青少年网瘾治疗、青少年拓展训练、城市青少年卫生健康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和满足青少年的目标和愿望相比差距还很大,特别是在校园欺负干预、青少年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方面有待加强。
二、关于我国今后青少年健康幸福感促进政策的几点思考
纵观国内外幸福感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关于青少年幸福感,理论研究比实践干预研究更多。一方面,由于人们对青少年幸福感研究的时间不长,测量标准呈多元化趋势,幸福感研究模型不断变化,幸福感理论多元化等;另一方面,实践干预往往滞后于理论研究。因此,目前在我国开展青少年幸福感促进活动,非常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已经比较成熟的干预方案,结合我国国情和青少年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和方法。
1.充分运用社会支持与社会资本
促进青少年幸福感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运用社会支持与社会资本。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部门,如国务院主管儿童的部门、关心工作委员会、教育系统、卫生系统、科技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团系统、民政部门、妇联、各级地方政府、各种儿童福利组织机构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作用,并将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提升青少年幸福感作为地方政府官员和教育部门领导的考核指标;各部门联合起来制定保护儿童发展的相关规划和政策,取得各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这是做好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设置青少年健康教育课程
教育部需设置青少年健康教育课程并将其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规划中,通过学校课程全面系统地对中小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教育者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理念和意识,帮助教师树立健康理念,培训教师掌握促进青少年健康的方法和技巧,积极引导青少年参与到健康促进活动中来,学报领导、老师、学生一起积极营造健康的学校氛围。
3.开发我国青少年健康幸福感测评指标和效果评估标准
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有关青少年健康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模型,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开发我国青少年健康幸福感的测评指标和效果评估标准。这些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为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幸福感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南,也是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4.促进相关学术交流
积极开展国内外有关青少年幸福感研究和干预的学术交流活动,了解世界各国关于青少年健康幸福感以及干预措施的最新进展,为深入开展我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最新的信息和参考,使我国青少年健康幸福感的研究能力和干预水平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此外,在我国开展青少年健康促进活动要有计划地进行。要制定干预活动计划书,有计划按步骤地实施。先从一个城市几所学校实验开始,经过一两个周期的干预试验,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干预模型和干预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再逐渐向中小城市学校推广,最后向农村学校推广,使我国青少年在健康促进活动中受益,全面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强其幸福感。
收稿日期:201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