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赵利民

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赵利民

(河南省平顶山市瑞平煤电有限公司张村矿 河南平顶山 467400)

摘要:在煤矿行业,多数企业一味追求高效益而忽视安全问题,造成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大量人员的伤亡,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而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则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其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监管力度也要提升,避免出现企业的欺上瞒下的行为,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和安全保障,保障机器设备的稳定运行,只有在问题得以解决的前提下,中国的经济才能被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给国家创造更多经济收益,才能适应国际发展新潮流。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管理;问题

引言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是煤矿企业的中心,它决定这煤矿企业的发展,并且关系到井下作业的施工人员。因此必须重视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管理工作,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管理的重要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重视作业人员素质问题,完善设备、技术管理体系,提升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管理水平,推动煤炭开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煤矿井下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专业技能低

煤矿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井下特殊工作的职工大部分是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系统培训的工人,专业技能低,对安全生产的主体意识认识不到位,这些都是主观人为因素引发机电运输事故的主要因素。

1.2、劳动用工制度和安全制度执行力度不强

煤矿井下工作环境恶劣、危险系数高、工作量大导致岗位人员流动性大,顶班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煤矿对特殊工种的培训和安全教育不到位,矿工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不熟知、思想麻痹、违规作业也为事故发生埋下安全隐患。

1.3、煤矿对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足

煤矿对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职工没有树立正确的岗位责任制观念,发现问题不及时整改处理;安全奖励处罚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动摇了职工对制度和安全生产的警惕性。安全排查机制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安全保障作用。

1.4、煤矿设备装备技术水平低,没有开展定期检修

现阶段大部分煤矿的设备装备选型没有结合矿井实际水文地质情况。先进的自动机械化装备普及进展相对较慢,煤矿生产所需的辅助设备维护工作量大,职工没有按照制度定期开展维修保养,只是单纯的设备坏哪修哪,造成设备老化和故障频出,也为事故发生留下客观因素。

1.5、维修检查机器过程中缺乏力度

机电运输是一个十分辛苦的工作,其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较高,一些设备由于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会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如果有关人员不能及时进行维修检查,将导致机器提前罢工,引发各种安全事故。在对设备进行检查时要加强力度,及时解决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机器时刻处于稳定运行的阶段。现在一些企业为了提高煤矿生产量制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对机器的检查和维护力度远远达不到标准,很多只是采取一些形式,实际操作运营过程中根本没有应用,这会导致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升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管理水平的对策

2.1、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内容中至关重要的内容,由其在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管理中,必须完善管理制度,细化每一条规定,确保全面的提升煤矿作业的安全性。相关部门必须制定严格的相关质量标准,确保将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个企业中,在企业中找到相关责任人,并且进行不断跟进检查,当发现管理出现漏洞时及时弥补,并且能找到相关责任人并追究责任,还要考虑有效的奖惩制度,让企业对于管理问题提高重视,从根本上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2.2、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首先,在员工入职时,需要严格的进行培训后再上岗,培训包括安全意识和技术方面,且技术方面要全面具体,不仅仅需要掌握本职工作的技术,也需要了解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全面提升员工的能力。其次,需要定期的对员工进行考核,对于日常工作内容的安全操作方面进行考核和反馈,不合格者禁止再上岗,保证每一个员工可以按规定进行安全操作。其次,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员工全面了解,合理地调配岗位,进行合理的人员管理。最后,采用竞聘上岗制,员工要进行等级制度的划分,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而且也对技术性、安全意识提供了有效保证。整个培训、考评要作到透明化,确保所有人员都能达到相关岗位要。

2.3、完善设备、技术管理

完善设备、技术管理。根据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管理的需求。可将2套相同能力的主通风机装置设置在矿井内,其中一台为备用机械,应在10min内将备用风机开动。通风机性能测定年限为每三年一次。并将风电闭锁装置安设在局部通风机或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中。为完善设备、技术管理体系,必须进行设备管理制度、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度等多项制度的合理制定,并进行台账管理的建立,及对大型设备技术性能档案加以保管。在设备安装、改造等管理中,应加大监督力度,避免设备故障或恶性事故的大量产生,同时相关单位必须与自身情况相结合,进行各项设备管理方案的确定。频繁调整岗位是特种作业人员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行为不仅造成工作失误频发,更增加了煤矿井下作业的危险性。为此,要求特别作业人员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对其工种不能任意改变。但往往存在指令性人员顶替行为,因代岗人员具有较短的顶替时间,无法熟练掌握顶替工种的工作内容,进而增加工作失误率。

2.4、完善监管体制

在煤矿井下机电管理工作中,必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由矿长、总工程师及通风矿长每月定期召开会议,有效处理机电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按月在井下工作区域进行工作计划的制定,将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地解决,并进行整改计划的确定。以工程师为组长、机电运输技术员为成员,组织建立机电检修队伍,完善监管体制,确保实时监管到煤矿开采的各个环节,如井下风筒、灌浆等,确保检验质量合格,对全体工作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进行有效提升,达到监督管理的目的。

结束语

目前我国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仍旧存在部分煤矿事故得不到抑制,尤其是煤矿井下机电运输事故,此类事故的发证率较高。例如:工作人员在运行机电设备时,出现操作不当的问题;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管理不合理、管理方式不正确等,这些都是最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煤矿开采工作的进程,也增大了井下工作人员的开采风险。因此,煤矿相关部门必须结合实际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加强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的管理力度,尽可能的降低煤矿生产中的风险,为井下进行煤矿做也的施工人员提供人身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白贝贝.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15):187+189.

[2]曹志强.如何做好煤矿井下排水通风和机电运输工作之我见[J].机械管理开发,2017,32(01):178-179+191.

[3]李飞.煤矿井下机电运输事故产生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6(02):93-94+96.

[4]张银.煤矿井下机电及运输管理问题研究[J].河南科技,2012(18):16.

[5]彭博欣.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3(06):166.

论文作者:赵利民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  ;  ;  ;  ;  ;  ;  ;  

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赵利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