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李胜兰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李胜兰

(四川省渠县渠江镇第一小学 渠县 635200)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渗透至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信息时代的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教学的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理解语言文字的意思,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的表达情感,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进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地球的清洁工》一课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屎克郎滚粪球”的过程还不清楚。为此,教师紧紧抓住这一整合的切入点,及时地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屎克郎滚粪球”的视频录像,孩子们一双双小眼睛瞪得溜圆,惊讶极了。又如在教学《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如亲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准确把握学习内容,营造语言环境,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巧妙再现文本精彩内容,使学习升华,领悟更多。语文教材中每课都有其重点、难点,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信息技术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以帮助我们顺利解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图像、视频,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教学效率。如j、q、x、y和ü相拼的规则,除了借助顺口溜帮助记忆外,我还制作出flash动画:u戴了一顶帽子,帽子上有两点,看到j、q、x、y走过来,它就脱帽敬礼,学生在有趣动画图象中,牢牢地记住了这一规则: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y就脱帽。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问题形象、直观,重点难点突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如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充分地开发语文的信息技术资源,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并为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快了好几倍,再利用节省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能多方面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增加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第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互联网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课外素材的搜集。作文教学中渗透更多的课外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生活的范围狭小,作文教学时,学生往往苦于“没有可写的东西”,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的写作辅助素材,实现了时间、空间的转移,使枯燥的作文课乐趣无穷,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恰当、灵活的运用一些现代教学手段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李胜兰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  ;  ;  ;  ;  ;  ;  ;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李胜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