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活动教学应注意的三个问题_思想政治课论文

思想政治活动教学应注意的三个问题_思想政治课论文

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要注意的三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要注意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哲学的范畴来分析,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的发展总是通过人的活动展开的,因此,人类归根到底只有通过自己的活动——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建构,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活动是由行为动作构成的主体—客体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意识能动性和个性能动性的高级形式。从教学论来分析,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即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可见,活动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既具有人类一般活动的特征,又具有心理学意义上的规定性,同时,更强调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能力的实践。活动课之所以受到许多教育者的青睐,是因为它包含的上述活动性质能使学生因为活动而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以及将知识转化为信念的情感。因此,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在进行活动教学时,应当注意提升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直接经验,利用学生的情感促使信念的形成,实践学生学到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提升学生活动中获得的直接经验

活动是为学生获取一定的直接经验创造条件,而不是教学的直接目的。因此,及时提升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是活动课首先关注的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进记忆之中,而是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通过情景的设置、学生的互动、师生的互动,学生在与认识客体的互动中获得了多种信息。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息的传递呈多向性、交叉状、分散型,从而形成一个教学信息网络和信息圈。它们刺激着学生的大脑,大脑开始进行感觉登记,然后选择储存,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一种新的综合,既直接的经验。比如,讲自尊的概念,学生通过教师播放香港1997年回归的录像;学生在小组讨论自己由不被关注到被人赞扬的经历;再列举自己最得意和被他人羡慕的事情。在这三个活动中学生形成了抽象自尊概念的经验(自尊是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概括,便是学生自己获得的,而不是被教师灌输的。因为“由于外部输入的刺激,贮存于主体长时记忆之中的某个图式得到激活,而又正是这一得到激活的图式为新信息的‘消化和吸收’提供了必要的机制,更为准确地说,相对于外部输入信息而言,在此有一个选择和组织(意义赋予)的过程;另外,就最终得到建立的新的认识而言,这又应被看成对外部输入的新信息和来自已有图式的信息的一种综合”。这就是说,教师在学生“热热闹闹”的活动后,及时地对学生活动后的经验做升华性的概括,即对活动中隐含的观点作必要的解释和提升,这既能避免“丢失”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又能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引导学生的情感,促使信念的形成

心理学证明,只有当知识经过情感的催化才能上升为信念,人们有了信念就能自觉地运用它去指导自己的行为。所以,当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学习内容,尤其是知识的时候,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及时将知识向信念方向转化,也是活动课应该注意的问题。

杜威在他的有关道德教育的理论中一再强调:“关于道德的观念,关于诚实、纯洁和仁慈的见解,在性质上是不能自动地使这些观念变为好的品行和好的行为。”它需要情感的催化。20世纪以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使情感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它告知人们,“每一个人不但有一个情感的大脑,还有一个理智的大脑。我们的每一个观念,都是两者共同运作的结果,一个思维,一个感受”。认知是与脑机能的前额叶相联系的,当过程引起了学生的愉悦、兴奋和满足的情感,这些效果就会把知识转化为积极的信念,变成其价值观念的组成部分,反之亦然。在活动教学中,情景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形象,如栩栩如生的实物形象、生动活泼的事物形象、绘声绘色的语言等等,都激发了学生丰富多彩的感情。在合作活动中学生之间真情实感的互动产生了“两个体验领域的相交,或是两个体验领域交织成一个共享体验的独立无二的综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获得情感的直接影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从大自然中、社会中获得了课堂上所没有的新鲜、生动、直观的各种各样的情感。总之,活动激起了学生丰富的情感,教师充分地利用这些情感,将有力地促进学生信念的形成。

三、利用实践学到的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学生学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是要指导行为。所以,在活动中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升华为信念后,还要创设一定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去应用所学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达到知与行的结合。这是活动课必须注意的问题。

活动教学的实践性虽然具有一般实践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但也有其质的规定性。它不以变革客观世界为直接目的,而是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运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学生们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合而为一,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所以,教师在活动课中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改变自己主观世界,也是一种实践。例如,学习“自尊”一课后,有一个活动是这样设计的:“自己有哪些缺点,参照方案改变一下自己。”这就是一个引导学生改变主观世界的一个实践。在新教材中,编者设计了大量的改变学生主观世界的课堂活动,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另外,通过社会活动去实践所学的东西更是有效的途径。新教材也推荐了一些实践的题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取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并在直接体验过程中巩固和发展所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在把活动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时,注意以上三个问题将会给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它能大大扭转学生知与行脱节的问题,它能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建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标签:;  ;  

思想政治活动教学应注意的三个问题_思想政治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