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论文_蒋志

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论文_蒋志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无论是在过去或现在,学校中的攻击行为从未禁止,初中生处于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关键时期,直接攻击及关系攻击出现的情况更加严重,因此,探讨初中生攻击问题刻不容缓,本研究从社会排斥视角出发,探讨社会排斥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并探讨公正世界信念在其中是否会起到带动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排斥;攻击;公正世界信念

一、社会排斥

社会排斥(Ostracism)指被个体或群体拒绝接纳或忽视的现象,是人们社会交往中普遍存在的消极事件。而现实社会排斥是在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过程中,由于为某一社会团体或他人所排斥或拒绝,个体的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和过程,其表现形式主要为排斥、拒绝、孤立、无视等。

社会排斥的需要——威胁的时间模型认为[3],社会排斥对个体的负面影响包含三个阶段:反射阶段(reflexivestage),社会排斥触发痛苦感受,威胁自尊、归属感、控制感及存在意义等基本需要;反省阶段(reflectivestage),面临社会排斥触发的痛苦与威胁,个体会采用一定的策略释放自己的痛苦,通常有三种回应模式——报复性攻击、亲社会行为、回避社交;退避阶段(resignationstage),如果个体长期遭受社会排斥或没能满足受损的基本需要,个体将面临资源损耗。社会排斥的需要——威胁的时间模型中提出的三个阶段依次递进,反射阶段,社会排斥威胁了个体的自尊,为了维护受损的自尊,个体将产生一系列行为反应——既可以是亲社会行为亦可是攻击行为,而影响个体行为反应的关键在于反省阶段,受排斥者对排斥事件的认知解释。根据 Crick和Dodge提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若受排斥者将社会排斥知觉为不公正待遇,会降低其自尊,激发更多的愤怒情绪,导致更多的攻击行为。

二、攻击行为

有研究认为,攻击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或倾向性,并且他人想要避免这种伤害。也有研究将攻击定义为攻击性行为是指个体有意伤害他人,且他人也不愿意接受这种伤害的行为。还有研究将其定义为攻击性是指具有对他人有意挑衅、侵犯或对事物有意损毁、破坏等心理倾向和行为的人格特征。部分研究者从三个方面对攻击性进行了界定:从行为反应的角度,研究者认为攻击性即是攻击性行为。这样的行为具有如下特征:(1)具有外在的行为特征。如Buss说:攻击性概念的界定应该只关注外在的行为表现。(2)具有意图性。(3)具有伤害性。从情绪的视角,研究者认为攻击性表现为愤怒、敌意和冲动等情绪特征。如Bushman认为攻击性是个体内在愤怒的表达。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者认为攻击性是个体在对外界环境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中,表现出对环境中的攻击性线索的错误加工或者夸大加工的倾向。我国研究者在对攻击性概念的界定普遍的观点认为攻击性是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的结合。基于以往的研究认为攻击性是个人有目的、有意识和有意图的对他人带来伤害或者他物带来损害的认知、 情感和行为表现。

一般攻击模型理论指出,人格是个体知识结构的总和,构成了个体对攻击的预备状态,人格特质影响攻击行为。

已有研究证明,自尊与攻击行为存在高度相关,也就是说,高自尊容易引发侵略和犯罪行为,且自我控制在二者中间起到中介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 Donnellan、Trzesniewski和Robins 等的研究发现,低自尊与外化问题之间存在稳固的关系,自尊可以预示未来的攻击倾向问题。而自我控制是人格的核心,所有问题行为的产生都与缺乏自我控制有关,自我控制与攻击性呈负相关,自我控制能力越高,青少年攻击性越低。此外,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概念演进的最后关键阶段,青少年会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自尊的需求也会表现得较为明显,他们在这一阶段异常敏感和冲动,高自尊的学生易出现更多的攻击性。

三、公正世界信念

公正世界信念(belief in a just world,BJW)是Lerner和Miller提出的概念,它强调人们需要相信自己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公正有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得其所应得,并且所得即应得。公正世界信念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信念,它能使人们相信未来的可预测性,获得安全感,能使个体通过使用理性或非理性的策略,对各种危机提供有意义的解释框架,也能让人们相信世界的正义性,保障社会规范的良性运作。Lipkus 等人认为,自我公正世界信念指的是人们相信世界对自己而言是公正的;他人公正世界信念指的是人们相信世界对他人而言是公正的。此外, Dalbert(1999)则认为公正世界信念内在地包含了个人公正世界信念 (Personal just world)和一般公正世界信念(General just world)。个人公正世界信念指的是人们相信世界对个体自身而言是公正的;而一般公正世界信念(General just world)指的是人们相信世界在一般意义上而言是公正的。

发展的社会化理论模型认为,儿童青少年的社会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其信念和价值观的内化有重要的影响。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加强个体间的合作和分享,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使得个体双方均能感受到被公正对待。

已有研究认为公正世界信念与道德相关,公正世界信念较强的个体会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青少年犯罪的相关研究也发现青少年的公正世界信念可以预测其亲社会行为及初犯再犯。研究发现个人公正世界信念与助人行为显著正相关,可有效地预测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及主观幸福感等指标,个体越觉得世界对自己公正时,对自己的未来就越有信心,就更倾向于利用相对公正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则与道德推脱呈正相关,与助人行为呈负相关。 可见,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对助人行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攻击的影响因素

社会排斥阻碍了个体归属和人际交往需求的满足,触发个体的“疼痛”感,引发攻击性反应。Leary等对15例校园枪击案分析发现,其中的13例暴力实施者曾遭受过社会排斥。除了上述的直接攻击之外,遭遇社会排斥的个体还会实施关系攻击(relational aggression),如,破坏他人的同伴关系,散布谣言,不让其加入自己的朋友圈,威胁与其终止同伴关系等。相较于直接攻击,关系攻击更具隐蔽性,也是遭遇社会排斥之后的个体常用的报复性攻击行为之一。雷玉菊等人的研究证明社会排斥和关系攻击显著正相关,社会排斥不仅能够直接预测关系攻击,还能通过威胁个体的自尊进一步诱发关系攻击,个体的内隐人格观水平缓冲了社会排斥与关系攻击之间的关系,对于倾向于持实体论内隐人格观的个体,社会排斥对关系攻击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对于倾向于持增长论内隐人格观的个体,社会排斥对关系攻击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参考文献

[1]Williams KD.Ostracism.Psychology, 2007,58(1):425-452

[2]程苏,刘璐,郑涌.社会排斥的研究范式与理论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19(6),905-915..

论文作者:蒋志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论文_蒋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