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研究九十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格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民族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思想的进步,而在思想的进步中哲学思想的进步或许是最重要的。因为哲学作为民族智慧的结晶最能反应一个民族的思维水平。中华民族曾经有过辉煌的学术繁荣时代,涌现出了道家、墨家、儒家、法家等著名的哲学流派。但是到了近代,中国落伍了。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先进的中国人清醒地看到,只有向先进的西方学习才能救亡图存。经过甲午海战、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的波折之后,中国的先进分子终于认识到: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而且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以改造国民,才能最终救国。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自然包括学习先进的哲学思想。黑格尔哲学作为世界最有影响的哲学之一,自然要受到中国先进分子的注意和重视。如果从一九○三年第一篇介绍黑格尔的文章算起,黑格尔哲学传入中国已经九十多年了。九十多年来的风风雨雨、黑格尔哲学在中国的历史变迁很值得人们反思和玩味。本文力图对这一历史过程作一简述,介绍各个时期黑格尔研究的主要成果,勾勒出基本线索,以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一点借鉴材料。
一、一九○三——一九一九
这是黑格尔哲学的启蒙、介绍时期。这个时期介绍黑格尔思想的专门文章只有两篇:一篇是马君武先生的《唯心派巨子黑智儿学说》[①],另一篇是著名翻译家严复的《述黑格尔唯心论》[②]。《唯心派巨子黑智儿学说》共分五节,分别介绍了黑格尔的生活、学风、绝对唯心论、伦理学和历史哲学。作者很推崇黑格尔,说“至黑智儿出,而哲学之面貌一变”,“世人之心目为之一新”。他认为,黑格尔逻辑学的基本命题是“物即非物,二者为一”,“相反者相同”,“主观与客观相同而无所别异”。作者把黑格尔和谢林混淆起来,忽视了黑格尔对谢林同一哲学的批评。尽管马先生的理解是粗浅的,但作为我国最早介绍黑格尔哲学的学者,他功不可没。
严复的文章论述了黑格尔《精神哲学》里的“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注意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阐述了黑格尔哲学的师承关系及其独特贡献,特别注意到了黑格尔的否定性的辩证发展思想、“理性的机巧”中的辩证法思想。严复当时能抓住并发挥黑格尔的这些思想,诚为不易,在中国传播黑格尔哲学的历史上不能不将其载入史册。
二、一九一九——一九四九
这是黑格尔哲学在中国的融合、传播时期。到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已开始根据原著进行翻译、介绍和研究。但是,仍然较片面主观,不够深入,介绍的侧重点也往往随各人的游历或留学的时地、阅读与接触的范围和各人对国内政治问题的态度而不同。这一时期翻译发表了黑格尔的《小逻辑》、《历史哲学》、《逻辑学》(节译本),发表了中国学者的研究著作五部,翻译了国外黑格尔研究者的论著六部,发表了研究论文和文章约八十八篇,译文约二十三篇。
(一)综合研究
黑格尔综合研究是相对于“精神现象学研究”、“逻辑学研究”、“自然哲学研究”、“精神哲学研究”、“青年黑格尔研究”等专门研究而言的,它包括黑格尔的生平、政治态度、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认识论、体系与方法、渊源关系、影响等等。
这个时期的综合研究有著作三部、译著四部、论文和文章约四十三篇,主要是对黑格尔哲学作一般介绍。沈志远的《黑格尔与辩证法》[③]论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意义、内容以及各家对它的批评,并区别了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之异同。这是我国最早用中文发表的研究黑格尔的专著,而且作者抓住了黑格尔哲学的实质性的东西——辩证法加以论述,这是有历史功绩的。
全面系统阐述黑格尔整个哲学全书内容的著作是郭本道先生1934年在上海世界书店出版的《黑格尔》。郭先生在其“序言”中说,“在近代思潮中,黑格尔的哲学实占一重要地位,无论信仰他的或反对他的,皆不能否认其价值。……本书的目的在将黑格尔的哲学的整个系统及其逻辑推演的历程详细述明。”全书分为四编。第一编《概论》,介绍了黑格尔的生平,论述了黑格尔受古希腊哲学、基督教神学及近代哲学的影响;第二编论黑格尔的逻辑学,分论有、论所以、论总念;第三编论自然哲学;第四编论精神哲学。该书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黑格尔的基本思想,在解释黑格尔哲学方面有独到的价值。
(二)逻辑学研究
关于黑格尔哲学的逻辑学研究,这一时期翻译出版了黑格尔的《逻辑大纲》,发表论文约十篇。贺麟先生的《黑格尔理则学简述》[④]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成果。《简述》一文不同意只根据《哲学全书纲要》来谈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流行观点,认为《精神现象学》为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导言”、“逻辑学”为全体系的中坚、“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历史哲学》《法哲学》《美学》《哲学史》《宗教哲学》等)为全体系的发挥部分。然后,作者提纲挈领式地阐述了黑格尔的逻辑学,这些内容包括思有合一、有无变、有限与无限、质与量、质量互变、本质、同异对立、根据、实存与现象世界、实在、绝对关系、总念、具体共相、推论、客观化、目的论、理性的机巧、理念、生命、绝对理念。贺先生准确地把握住了黑格尔逻辑学的基本思想,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表述出来并加以自己的评价。他的研究成果直至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一时期关于黑格尔的自然哲学的研究,只有乔冠华的《黑格尔力学中的辩证法》(《清华周刊》)一文。
(三)精神哲学研究
这一时期,研究黑格尔精神哲学的成果相对多一些。中国学者的研究著作有两部。论文和文章约二十篇。
张颐先生是这一时期最早研究黑格尔哲学的首屈一指的人物。贺麟先生曾说,“张真如先生是中国学界专门研究西洋古典哲学的先驱,是北大哲学系多年来注重客观研究哲学史及哲学名著的朴实学风范成者;也是中国大学里最早专门地、正规地讲授康德及黑格尔哲学的第一人。”[⑤]张先生曾在美国、英国留学十载,一九二四年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讲授西方哲学史、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他在美国和英国撰写的博士论文The Development,Significance and some Limitations of Hegel's Ethical Teaching(《黑格尔伦理学说的发展、意义及其限制》)一九二五年用英文出版于上海商务印书馆,次年再版一次[⑥]。这是中国学者最早撰写的论黑格尔的专著。英国牛津大学J.A.Smith(斯密士)教授为该书作序,高度评价了张先生的研究成果,认为在家庭与国家的关系上,“他不只批评了黑格尔,而且考察了一般西方思想与制度所根据的偏见。他对这些偏见的反思是以温和的方式表达的,值得尊重与注意。”“张博士对哲学进展作出了贡献。”
张先生认为,虽然黑格尔从未就任何重要著作使用过《伦理学》或《道德学》之名,但黑格尔确实有伦理学说,而且论述非常透彻和有独创性。黑格尔的伦理学说分散于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美学、宗教学和思辨哲学。张先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了黑格尔的伦理学说,阐明了伦理学说在其全部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而且勾勒出了黑格尔伦理学说的一般特征:诸如,合理的东西与实在的东西的统一,理想的东西与现实的东西的统一,意志与自由的唯理智论等等。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始终以批判的态度论述黑格尔的伦理学说,既不进行无根据的批评也不盲从,对黑格尔的学说作出了较公正的评价。本书出版后,引起了国际哲学界的重视。英国J.S.Mckenzie(墨铿惹)教授、德国E.Hirsch(习尔熙)教授于一九二六、一九二七年分别发表了书评,著名黑格尔专家拉松(G.Lasson)博士一九二八年在柏林的《康德研究》(第三十三卷)发表了书评,认为该书对于黑格尔较许多德国学者尤为公允。可见该书在国外是有一定影响的。
朱谦之是这一时期介绍、研究黑格尔哲学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自称是“半黑格尔主义者”,是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的立场来研究黑格尔的。他长期研究和讲授历史哲学的成果《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一九三六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分为《序论》和《本论》两大部分。《序论》先概述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进而分析了历史哲学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地位。《本论》是全书重点,其目的是把黑格尔关于历史哲学的全部观点概括出来,并加以必要的分析和评论。作者首先分别考察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本概念,认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实际上包括“精神史观”、“英雄史观”、“国家主义观”,然后对这三个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客观的评述。他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评价是,其最大贡献在于给我们一个动的历史观,一个基于史的伦理主义——辩证法——上的动的历史观,而其最大的缺点是用观念辩证法(即唯心辩证法)来区分历史阶段、陷入图式主义。朱先生的著作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理解深刻、分析精当、评论独到,是研究黑格尔哲学的力作之一。
除了上述两书外,还有论黑格尔的政治、社会、历史观的论文约十三篇,如陈公鱼的《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意义及其研究方法的批判》,张君劢的《黑格尔之哲学系统及其国家哲学、历史哲学》;论黑格尔美学的论文约四篇,如林焕平的《黑格尔的美学》;论黑格尔宗教观的论文约两篇,如姚宝贤的《黑格尔之宗教观》。
(四)比较研究
中国学者在介绍、研究黑格尔哲学的初期就注重比较研究,这一时期发表的比较研究论文约十四篇。
贺麟先生发表的第一篇论黑格尔的文章是比较论文,题为《朱熹与黑格尔太极说之比较观》[⑦]。贺先生认为,“太极”(Absolute,绝对)是古今中外客观唯心论哲学家的最基本的范畴,有的哲学家强调太极是心,有的强调太极是理,而朱熹与黑格尔却强调“心与理一”,而且两人都认为要达到心与理一的最高境界,须经过千辛万苦、长途跋涉、辩证发展的过程才能完成。
朱谦之先生于一九三三年出版了他的论文集《黑格尔主义与孔德主义》[⑧]。本书是为纪念黑格尔逝世一百周年而作的。在其中的《黑格尔主义与孔德主义》一文中,朱先生将黑格尔与孔德加以比较,认为,黑格尔是形而上学的代表,孔德是实证科学的代表,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归纳法,黑格尔主义是“破坏的智慧”,孔德主义是“建设的智慧”。而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一文中,他从生命哲学史的角度将黑格尔和柏格森加以比较。他认为,辩证法在历史上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古代辩证法、神学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和生命辩证法,以哈特曼、柏格森、狄尔泰为代表的生命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最高阶段。
三、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学术界发生了很大变化。黑格尔哲学由于其魅力所在,以前就受我国学者重视,现在由于与马克思主义有渊源关系,所以更受重视。另一方面,由于历次政治运动对知识分子的冲击,黑格尔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这一时期一批著名学者兼翻译家翻译出版了黑格尔的《小逻辑》(贺麟译)、《历史哲学》(王造时译)、《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哲学史讲演录》一至三卷(贺麟、王太庆译)、《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逻辑学》(杨一之译)。
(一)综合研究
这个时期综合介绍、研究黑格尔的著作有一部(张世英先生的《论黑格尔的哲学》[⑨]),论文约三十篇。在三十篇论文中,除了论述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对诡辨论的批判、黑格尔的认识论与真理观等内容的文章外,主要集中讨论的是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方面的文章大约有八篇。一种意见认为,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同一的学说虽然是唯心的,但包含着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它在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中起着积极的、进步的作用。另一种意见则纯粹在本体的意义上理解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同一学说,认为它是无任何积极意义的唯心主义的、神秘主义的糟粕。贺麟先生在一九六○年发表的论文《批判黑格尔的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⑩],深刻地分析了黑格尔与近代唯物主义、与贝克莱尤其是与康德的关系,令人信服地指出: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同一的学说的积极意义在于,一方面,他通过有限与无限、现象和本质、特殊和普通等范畴的关系使思维与存在达到了辩证的统一,从而扬弃并超越了康德的消极的理性矛盾说;另一方面,黑格尔引进实践概念作为思维与存在统一的中介,彻底破除了康德的二元论。
(二)精神现象学研究
这一时期“精神现象学”研究的著作有一部,论文约四篇。
张世英先生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述评》[(11)]一书抓住了《精神现象学》的精华部分予以论述。作者认为,一、《精神现象学》实际上是一部唯心主义的意识发展史,书中贯穿了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思想;二、黑格尔把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不断进步的历史;三、贯穿于《精神现象学》的一条根本原则是主体与客体、自我与对象的统一,该书所描绘的意识发展的全部过程可以说是主客统一或自我实现的过程。
贺麟先生的《〈精神现象学〉译者导言》刊登在《精神现象学》[(12)]卷首。在这篇近三万五千字的“译者导言”中,作者介绍和论述了《现象学》一书的写作经过、黑格尔当时的政治态度,“现象学”的来源和意义,《精神现象学》作为“逻辑学”的导言、作为意识发展史、作为意识形态学、作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以及克罗纳(G.Kroner)、卢卡奇(G.Lukacs)等人对《精神现象学》的歪曲和利用。
(三)逻辑学研究
“逻辑学”研究一向为中国学者所重视,这是因为黑格尔哲学的精华——辩证法主要是在“逻辑学”中阐述的。这一时期的研究著作有三部、注释性著作一部、论文约七篇。
张世英先生的《论黑格尔的逻辑学》[(13)]是研究黑格尔逻辑学的专著。该书对黑格尔逻辑学的基本思想作了系统的概括和评论。作者紧紧抓住黑格尔哲学的两大特征即客观唯心论体系和辩证方法,正确地指出,黑格尔哲学深受前人的思想成就和当时科学发展及社会变革的影响,黑格尔哲学的历史功绩之一就是全面地概括、总结了物质世界的客观联系和辩证发展,但是作者同时又强调,黑格尔是站在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来概括的,因此黑格尔把物质世界的客观联系变成了“纯粹概念”的逻辑推演。作者还指出,“辩证法的一切基本特征在黑格尔哲学中都第一次得到了自觉的系统的表述”,作者在每一章都力图发掘出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
姜丕之、汝信合著的《黑格尔范畴批判》[(14)]是这一时期研究黑格尔逻辑学的另一重要著作。作者认为,在古希腊哲学家中亚里士多德对范畴作了最深刻、最系统的研究,但亚氏的范畴理论是以形式逻辑为基础的,各范畴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康德建立了先验唯心论的范畴体系,发现了理性在运用知性范畴去认识超验的本体时所必然陷入的二律背反,这是他对范畴理论的重大发展和贡献。但是康德的范畴是列举而不是推演出来的、是主观而不是客观的,仍然没有超出形式逻辑的窠臼。黑格尔批判地总结了前人的思想成就,创立了辩证的范畴理论。黑格尔认为,范畴不仅是主观的而且是客观的,即是客观事物的核心和本质;范畴不是僵硬的、对立的,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黑格尔把这样的范畴叫做“具体概念”,并把具体概念的发展和认识史的发展统一起来,从而建立了历史上最大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范畴体系。
(四)自然哲学研究
这一时期研究黑格尔《自然哲学》的论文只有两篇。
贺麟先生的《关于黑格尔自然哲学的评价问题》[(15)]批判了新黑格尔主义贬低甚至全盘否定黑格尔的自然哲学的观点,如哈特曼(N.Hartlmann)的“继子论”、鲁一士(J.Royce)的“糟粕论”、谬尔(Müll)的“过时论”,认为“黑格尔是非常重视自然哲学的”,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并没有完全过时,仍有其值得挖掘的合理内核。
雷永生在《〈关于黑格尔自然哲学的评价问题〉的两点质疑》[(16)]一文中,对贺先生的观点提出了反驳,不同意贺先生的“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化”的观点;认为,黑格尔的“存在着的观念就是自然”的命题就说明了黑格尔坚持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贺先生在批判“继子论”的同时走向了另一极端:美化了黑格尔。
(五)精神哲学研究
这一时期关于黑格尔精神哲学的论文约十八篇,其中关于黑格尔美学的论文约八篇,关于黑格尔哲学史的论文约六篇。
贺麟先生的《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17)]认为,《法哲学原理》表现了黑格尔的政治观点和立场的保守性,黑格尔关于王权的思想充分表现了黑格尔的保守主义、尊君思想以及他的非理性和主观性,还有黑格尔鼓吹战争、神化国家的观点都是应该批判的。但和其他著作一样,该书的合理思想是用辩证法来讨论政治、社会、伦理问题,是有一定启发性的。
朱光潜先生在《黑格尔美学的基本原理》[(18)]一文中评介了黑格尔美学的基本观点。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作者认为,黑格尔在这一定义中体现出的理性与感性统一的观点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性的。二、黑格尔强调艺术美,也不完全否认但的确轻视艺术美。三、黑格尔说,人物的“性格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作者认为,在这里黑格尔涉及到现实主义、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以及艺术中的冲突几个重要概念,黑格尔的“意见基本上是健康的、积极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四、黑格尔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来考察艺术发展史,这是他的功绩,但他在个别问题上辩证法运用的很呆板,表现出了他的矛盾心理。
四、一九七六——现在
黑格尔研究在这段时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研究的内容涉及到黑格尔哲学的各个方面,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得以更新,一批后起之秀加入了这一行列,研究成果累累:一九七七至一九九○年的十四年间,共出版研究专著约二十二部,发表论文约三百八十篇,翻译出版黑格尔著作九种、国外学者论黑格尔的著作九种。
这一时期翻译出版的黑格尔著作有:《小逻辑》(再版,贺麟译),《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贺麟、王太庆、王玖兴译),《美学》第二、三卷(朱光潜译),《精神现象学》下卷(贺麟、王玖兴译),《自然哲学》(梁志学等译),《黑格尔通信百封》(苗力田译),《黑格尔政治著作选》(薛华译),《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选》(贺麟译),《宗教哲学讲座、导论》(长河译)。
(一)综合研究
这一时期的黑格尔哲学综合研究涉及到黑格尔哲学的诸多方面,成果较多,有专著四部、论文集两部、“导读”著作一部、论文约一百九十五篇。
王树人的《思辨哲学新探——关于黑格尔体系的研究》[(19)]分别对黑格尔的逻辑学、美学以及他的实践观、自由观和哲学史观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作者认为,黑格尔哲学具有永恒的价值,值得不断地发挥和解释。作者还研究了《精神现象学》中的美学问题,论证了黑格尔美学的发源地,这在国内还是新的见解。
张桂权的《黑格尔的整体观》[(20)]则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黑格尔哲学。作者提出了哲学上的“整体观”概念,并勾勒出了西方哲学史上的整体观的发展线索。作者认为,黑格尔时代的科学成就特别是生物学的成就是黑格尔整体观乃至其全部哲学的科学基础。在第三——五章中,作者详细地分析和论述了黑格尔整体观的“有机原则”、“进化原则”和“系统方法”。黑格尔对有机体(生物体)的观点是,部分(肢体、器官)不能脱离整体(身体)而独立存在,而整体是高度分化的部分的统一体,作者认为黑格尔的“绝对整体”(绝对精神)也是这样的有机体。作者用许多材料证明,进化原则的确是黑格尔的重要思想,并考察了“绝对整体”的发展与进化过程、阶段、方式及其特征,肯定了黑格尔从进化与发展来考察整体与部分的观点。在“系统方法”一章作者认为,系统方法在黑格尔那里既是整体与部分存在和进化的方式(客观)、又是整体(绝对精神)认识的系统方法(主观)。作者还从两种理论产生的相似背景、皆受生物学影响、在基本观点上的一致性以及两种理论的区别等方面对黑格尔的整体观与贝塔朗菲的系统论进行了比较。
关于黑格尔的实践学说,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兴趣。王树人在《论黑格尔实践观的合理内核》[(21)]中认为,揭示人的实践活动的目的性、中介性以及关于实践既包括理论又高于实践的思想是黑格尔的历史功绩。钟宇人在《黑格尔实践学说初探》[(22)]一文中,阐述了黑格尔实践学说的形成:它怎样继承和发展了康德以来德国古典哲学中关于人的能动性和实践的哲学思想,并且概述了古典经济学中有关劳动的论述,作者认为这是德国古典哲学中一个较突出的思想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学说的来源之一。
关于黑格尔学说的总的评价,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冒从虎、郜庭台在《黑格尔哲学: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23)]中认为,黑格尔哲学不仅是西方古典哲学的总汇、现代西方哲学的出发点,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的理论前提。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只是辩证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总的说来已经陈旧。黑格尔哲学中的整体主义,认知主义和绝对主义等非辩证思维方式侵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被人们当作辩证法思想加以信奉,黑格尔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说已是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在一定意义上说,不清算黑格尔哲学的消极影响就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的更新。因此,作者主张应立即全面研究和清算黑格尔哲学在当代的影响。李建平在《为黑格尔哲学一辨——与郜庭台同志商榷》[(24)]中针锋相对、逐条反驳了冒从虎[(25)]、郜庭台的观点。他认为,整体主义并非“非辩证思维方式”,整体主义在今天仍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黑格尔哲学并不单纯是一个认知主义的体系,而是体现着本体论、逻辑学、认识论和辩证法四者的统一;黑格尔也不是一个“重认识轻价值”的哲学家;黑格尔是近代哲学史上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人的非理性成分的哲学家之一;黑格尔的体系化的思维方式也不能全盘否定,其中包含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概念的圆圈式发展、逻辑与历史的一致等著名的方法和原则。
(二)青年(早期)黑格尔研究
这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研究领域,出版研究著作两部,发表论文约十六篇。
宋祖良博士的博士论文《青年黑格尔的哲学思想》[(26)]比较全面系统地探讨了青年黑格尔的政治、经济、宗教和哲学等方面的思想。一、求学时期(一七七三——一七八八),作者论述了黑格尔在中学时期的思想发展过程,指出黑格尔青少年时代起就特别关注辩证法问题。二、早期神学著作写作时期(一七八八——一八○○),作者认为在这个时期,黑格尔不满意康德式的反思哲学,力求与其划清界限。黑格尔以生命作为精神实体,以壹作为合一,以反思作为对立,已勾勒出他后来的许多重要思想的轮廓。三、几篇政治著作写作时期(一七九八——一八○二),黑格尔在这些著作中表达了改革现实的迫切愿望。四、耶拿时期(一八○三——一八○六),作者认为,在这一时期黑格尔为创建辩证法哲学作了不懈的努力。
薛华在《青年黑格尔对基督教的批判》[(27)]一书中着重剖析了基督教的“实定性”(或“实证性”),即它的法定性、强制性、奴役性和压迫性。作者认为,黑格尔对基督教的无情批判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他把辩证法用于批判社会奴役和不平等现象,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发挥了固有的批判精神或革命精神。
(三)精神现象学研究
这个时期,我国学者加强了对《精神现象学》的研究,出版专著三部,发表论文约十八篇。
王树人的《历史哲学的反思——关于〈精神现象学〉研究》[(28)],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即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性的演变的角度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作了系统的批判性研究。论述的问题包括:主奴关系的建立及其演变,古代统治阶段的内部矛盾,资本主义的兴起,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图腾崇拜及艺术中的人性,基督教及其中的人性。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理论意义的问题:如,持斯葛多主义、怀疑主义、苦恼意识等思想的几种人的社会地位,“共体”在人类自身发展中的意义,“母权制”遗风的性质,“启蒙”的历史功绩,黑格尔对雅各宾专政批评的二重性等。
薛华的《自由意识的发展》[(29)]专门研究了《精神现象学》中有关自由的学说。作者认为,《精神现象学》把自由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阐述,从实体到主体、从自在到自为、从经验到概念、从对象到思维的过程也是自由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四)逻辑学研究
“逻辑学”研究仍是这一时期的重点之一,出版了三部著作,发表论文约二十篇。
张世英先生的《黑格尔〈小逻辑〉绎注》[(30)]虽是注释的著作,却很有份量和价值。该书讲解简明扼要、思想连贯、观点鲜明、材料丰富,对《小逻辑》给予了逐节阐释,侧重于对于一些难懂的语句和思想提供理解的线索。作者还提供了详细的背景材料,收集了西方著名黑格尔专家的论述。
(五)自然哲学研究
黑格尔的自然哲学研究在这一时期受到重视,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约十篇。
梁志学的《论黑格尔的自然哲学》[(31)]是国内第一部研究黑格尔的《自然哲学》的专著。作者认为,黑格尔在自然哲学中运用了“逻辑学”中的辩证方法,他设法把自然科学中的知性范畴转变为理性范畴,把形而上学概念转变为辩证法概念。该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在阐述《自然哲学》的同时,上承德国自然哲学的发展,下继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黑格尔自然哲学的批判继承,从而勾画出德国自然观的发展。总之,作者不同意西方黑格尔主义者对《自然哲学》的蔑视态度,根据自己翻译和长期探讨《自然哲学》的体会,较全面地提炼了《自然哲学》中的“合理内核”。
(六)精神哲学研究
这一时期的“精神哲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出版专著七部,发表论文约一百篇。
《论黑格尔的精神哲学》[(32)]是张世英先生花了二十多年撰写的精心之作。作者认为,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是他的全部哲学的顶峰,而精神哲学就是关于人的哲学,人的本质在黑格尔看来是精神和自由。该书贯穿了黑格尔的这个基本观点。该书第一部分阐述了黑格尔的“主观精神”即现代心理学;第二部分阐述了“客观精神”,即黑格尔的伦理学说和政治学说;第三部分阐述了“绝对精神”,即黑格尔的艺术观、宗教观和哲学观。在该书中,作者增加了大量的《法哲学原理》中的内容,阐明了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贯穿的人的自由本质的观点,并针对国内长期贬低《法哲学原理》的倾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侯鸿勋的《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33)]较系统全面地研究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作者认为,黑格尔是德国软弱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他的历史哲学是一部充满矛盾的著作,它非常突出地表现了他的革命辩证法和保守的哲学体系之间的矛盾。黑格尔的历史观是唯物史观创立以前资产阶级思想家在探索社会历史问题方面所取得的最高成果,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辩证发展思想和历史现实内容,而且还有不少“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黑格尔的美学研究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出版了专著三部,发表论文约四十五篇。朱立元的《黑格尔美学论稿》[(34)]是我国第一部关于黑格尔美学的专著。作者研究了黑格尔的美学、《美学讲演录》的构架、自然美、艺术美、艺术家与艺术创造、想象、艺术鉴赏标准与作品评论、艺术类型的历史发展、艺术体系的分类、艺术的解体与美学的终结等问题,并概括出了黑格尔的独创的美学范畴体系。作者认为,黑格尔美学的特点有,初步的实践观点,辩证的有机整体思想,巨大的历史感,浓郁的现实感,鲜明的伦理色彩,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高扬的乐观主义音调。作者认为,黑格尔美学开拓了美学研究的新纪元,把德国古典美学推向了最高峰,黑格尔美学对十九世纪以来的各种流派的美学思潮发生过、并且继续发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七)工具书与刊物
这一时期出版了由我国著名黑格尔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张世英先生主编的《黑格尔辞典》[(35)]有近四十位黑格尔学者参加撰写,约一百万字,选收黑格尔哲学体系及各部门的基本概念、范畴、黑格尔常用术语和专门术语共四百六十八条。该辞典释文忠实、释义详尽,每一词条都是根据黑格尔的原文、原意来解释的。该书熔学术性、知识性和资料性于一炉,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我国尚无专门的黑格尔研究刊物。姜丕之、汝信曾主办《康德黑格尔研究》[(36)]丛刊,出版了第一、二辑后因经费短缺停刊。另外,发表黑格尔研究论文较多的丛刊有《德国哲学》[(37)]、《外国哲学》[(38)]、《外国哲学史研究集刊》[(39)]。
中国还成立了《黑格尔全集》中文版编译委员会,贺麟先生[(40)任主任委员。《全集》准备收黑格尔的主要著作,计划出十六至二十卷,预计本世纪内出齐。
以上,我们简述了我国自一九○三年以来介绍、翻译和研究黑格尔哲学的情况。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黑格尔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黑格尔的主要著作已基本译成中文,出版的研究著作有三十三部,发表的论文约五百四十篇,研究的领域和范围涉及黑格尔哲学的各个方面。我国的黑格尔研究是有自己的特色的,这就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和以中国学者特有的视觉去研究黑格尔,这种研究能够在世界的黑格尔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注释:
[①] 《新民丛报》一九○三年第二七期。
[②] 《广益丛报》一九○七年第一二八期。
[③] 上海笔耕堂书店一九三二年。
[④] 《国立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一九四八年。
[⑤] 贺麟《康德黑格尔哲学东渐记》,《中国哲学》第二辑,三联书店一九八○年。
[⑥] 受贺麟先生之托,笔者已将该书译成中文。
[⑦] 《大公报》文学副刊一九三○年第一四九期。
[⑧] 上海民智书局一九三三年。
[⑨] 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一年。
[⑩] 《哲学研究》一九六○年第四、五期。
[(11)] 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
[(12)] 商务印书馆一九六二年。
[(13)] 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九、一九六三、一九八一年初版、再版、第三版。
[(14)] 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一年。
[(15)] 《新建设》一九六四年第五、六期。
[(16)] 《新建设》一九六四年第十、十一期。
[(17)]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一九六一年。
[(18)] 《哲学研究》一九五九年第八、九期。
[(19)] 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20)]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21)] 《论康德黑格尔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22)] 同上书。
[(23)] 《学术月刊》一九八九年第五期。
[(24)] 《学术月刊》一九九○年第八期。
[(25)] 当时已去世。
[(26)] 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2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年。
[(28)]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29)]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30)] 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31)] 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32)] 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33)] 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34)] 复旦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35)] 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36)]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37)]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38)] 商务印书馆出版。
[(39)]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40)] 一九九二年去世。
标签:历史哲学论文; 逻辑学论文; 自然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黑格尔哲学论文; 黑格尔辩证法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哲学基本问题论文; 西方美学论文; 唯物辩证法论文; 精神现象学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小逻辑论文; 康德哲学论文; 哲学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