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现场播报之我见论文_李必纳

如何做好现场播报之我见论文_李必纳

清新广播电视台 广东清远 511500

摘要:现场播报是新闻点睛之笔,是记者最能出彩的地方,把握得好,可以增加新闻的可观性。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新闻的现场播报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关键词:现场播报;点睛之笔;取长补短

现场播报是新闻点睛之笔,是记者最能出彩的地方,把握得好,可以增加新闻的可观性。我认为要做好新闻的现场播报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做好现场播报要从写稿入手,这个是一个锻炼的过程

作为一名记者,无论是文字记者还是摄像记者,都应该要学会写稿。写稿是一个创作过程,要写一篇好的新闻稿真是好难的,但是写稿也是一个锻炼的过程。只有当我们写了十几篇,甚至几十篇稿以后,我们就会知道怎么去报道新闻了。当我们来到新闻现场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把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或者是挖掘到的新闻故事,整理成新闻稿件,再传播出去。

写新闻稿也可以有公式可寻,首先描述现场情况,接着讲述故事经过,然后交代故事结果。在这三步中,适当插入故事参与者的采访。最后,经过配音、编辑、审片,一条新闻就可以播出了。这样做虽然比较公式化,但是这个也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因为只有做多了,我们才能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更好地插入记者的现场,否则,我根本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

二、现场播报应该说什么

1.现场播报可以是看到什么说什么。

有了这样的基础训练,那么我们来到现场应该说什么呢?最简单的记者现场就是“看到什么说什么”,我管它叫描述性现场播报,尤其是在报道突发新闻的时候。

比如,我们在报道水灾等一些突发性的新闻时,记者在现场就应该把现场你所看到的东西,通过你的口述以及镜头告诉观众。

再比如,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采写的《通往汶川213国道道路抢修现场》的新闻。电视画面显示,由于地震,通往汶川213国道道路发生山体滑坡,道路被堵。记者张泉灵来到事故现场后,立刻向演播厅发回报道。当时的新闻,张泉灵全程都是用现场播报。她首先向观众交待了事故现场的状况,并把她在现场所见所闻一一向观众交待,还现场采访了施工人员对抢修道路有什么对策,解开了观众的疑惑。我们从她的文字结构可以看出,张泉灵的报道层次鲜明、逻辑清晰。这条新闻获得了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的一等奖。

2.现场播报要告诉大家镜头里读不到的信息。

现场播报记者的表达内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是搜集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也就是要通过记者的语言,使镜头本身不能记录的抽象的信息得以显示。比如:记者在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时候,一般会来一段建设前和建设后的对比,对于一些没办法通过镜头呈现的东西,就需要记者想办法进行述说。

比如,《陈屋村为破旧房屋装饰外墙》的新闻,记者的现场是这样说的:“观众朋友,那条就是陈屋村。不过,我站在村口就已经被阵阵的桂花香所吸引了,不知道该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是否更吸引人呢?现在,我们就进去看看。”

在这个现场播报里面,记者告诉观众,在这条村里面,有桂花的香味,这些是观众无法从镜头中看到。如果遇到了一些摄像机拍不出来,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话,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辅助。比如:石头、尺子等。

比如,洪灾来袭,很多地方都被大水淹没。记者在进行相关报道时,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么,就需要记者动脑筋想办法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报道。其中,《农民灾后自救降低损失》的新闻,记者的方法就比较可取。当时,洪水还没有完成消退,农民为了减轻损失,纷纷走出田间地头,用水瓢泼水积极洗干净粘在秧苗上的泥水。因为如果不及时洗干净这些粘在秧苗上的泥土,秧苗就会枯萎。记者为了说明,眼前看到的秧苗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还泡在水里。那么放眼望去都是水,怎样才能直观地告诉观众,水田被浸的范围呢?于是,记者就拿起一块小石子,使劲往水里扔出去,最后,石子落在距离记者大概三四米的地方,记者转身对着镜头告诉观众说,其实刚才石子落下的地方还是农田的,对于还泡在水里的秧苗,农民真是没有办法抢救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就能够很直观地告诉观众,水淹情况还是比较严重。

在这一点,我觉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是比较擅长的。比如,1997年6月30日晚,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所做的《香港回归时刻:驻港部队先头部队入港》。当年,这个现场令让他一夜成名。

那晚8点多,当白岩松来到深圳皇岗做现场报道时,他抓住了“管理线”这个深港两地标志性的分界线作为切入点。他说道:“我左脚这边是香港,右脚这边是深圳,这条让香港和内地人民伤心的管理线,再过三个小时就要消失了……”其表述辅助肢体语言及其形象、客观。当晚8点20分内地驻港先头部队第一辆车驶过那条管理线时,白岩松及时抓住这一历史的瞬间,即兴报道说:“管理线并不长,车速也并不快,可是跨越管理线的一小步,却是中华民族跨出的一大步,为这一步,中华民族等了一百年。”简短的几句话却寓意深刻,把管理线背后的新闻蕴涵解读得如此精妙。在他的解读下,中国与香港之间这150年的时空交错仿佛弹指一挥间,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白岩松的现场之所以精彩生动,是因为他抓住现场的核心信息,并以它为切入点,充分挖掘和利用背景性新闻事实对新闻报道进行支撑,令新闻真实、具体、可感,让人记忆深刻。当年,由于出色的表现,白岩松成为了中央电视台香港回归报道表彰大会唯一获得一等奖的现场报道主持人。白岩松是很善于做这一类“借景(物)生情”、“借题发挥”的现场报道的,值得借鉴。

3.做好现场播报要懂点技术,知道呈现的可能性。

2015年2月,我去采访美丽乡村建设时,做了一期新闻叫《黄北炘的记事本》。当时,我想要用一个现场播报表达,该村要把村前那一排挡住村民视线的烂屋子拆掉。我在做记者现场的时候,就和摄像探讨,可以不可以用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变焦镜头,和观众一起感受一下,当视线被挡住时的难受,和当视线清晰时的那种豁然开朗的感受,用一个对比来说明要拆旧屋的重要性。后来,我们确实拍出来我想要的那种效果:

“美丽的东西,大家都想看清楚点。眼前这个篮球场,过去是一排参差不齐的烂屋,把整条村前面的风景都挡住了,为此,该村在建设美丽乡村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拆旧屋,开阔视野。”

在说得过程中,摄像很聪明把镜头对准一朵盛开的茶花,慢慢由模糊转变为清晰。

看起来,这个镜头好简单,其实要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又要拍得好看,又要拍得合情合理。想了很多办法以后,才找了一朵花做前景,但是这朵花也是找了好久才找到,因为后面有一个摇镜,所以这朵花又要开的好看,高度又要跟我一致,在实际操作上还是有难度。但是因为我本身有拍摄基础,所以在跟摄像沟通的时候,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

记者懂点拍摄技术,能够把镜头和所要说的内容结合运用,出来的效果也会很好。因为对于电视,镜头才是第一语言,记者现场的镜头拍好了,也能为新闻加分。

4.做好现场播报要有一定的编导能力,要与摄像配合好。

采访记者和摄像记者在电视新闻现场播报之前、采访过程中以及后期编辑工作中,都必须要尽可能地进行交流沟通,特别是对现场采访记者来说,必须要拥有一定的编导能力,要把采访意图、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简单清楚的告知于摄像记者,让双方可以对此次现场播报心中有数。

三、结束语

我觉得要想记者现场做得好,肯定要多看其他媒体的节目。观众看的是热闹,而我们看的是门道,看其他记者怎么做现场,优势在哪里,然后我们就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朱建勤,《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播报》,传媒论坛

[2]吴志文、陈嘉琪,《“白岩松风格”透视》,个人图书馆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414/11/7941640_368750170.shtml

姓名:李必纳 职务:清新广播电视台编排中心副主任

论文作者:李必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如何做好现场播报之我见论文_李必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