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琼 云南省嵩明县嵩阳镇一中 651700
摘要 阅读与写作是当下中学生考试中的两大“拦路虎”,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中学语文老师需要探索的问题。笔者从事语文教学20多年,一点小小的经验是在课本中找“米”,只要找准方法,用好课本,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阅读 写作 兴趣
一、以课内阅读材料为诱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也如此。现如今,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娱乐消遣方式也多样化,再加上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以致大多学生不喜欢进行阅读,很少花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利用课内阅读材料,结合学生实际,适时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广泛阅读。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了“名著推荐与阅读”,其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以课内阅读为基础,激发兴趣,走进课外阅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我就指导学生精读教材上精选的三个片段:当“海盗”去、“海盗”生活、洞中历险,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汤姆为什么要去当海盗呢?汤姆和蓓姬为什么会困在洞中?她们从山洞里走出来了吗?这些问题的提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整本名著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我就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这部作品,并做好读书笔记。在利用“名著推荐与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同时,我还结合课文内容的教学,适时引导,更好地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教学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我认为教材编写者设计这样一个主题单元,目的就在于让刚跨入中学的学生通过学习,激发阅读的兴趣,从而主动多读书,读好书,因此,我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个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契机。
教学本单元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在反复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理解、感悟文学的魅力,在细细品读中认识阅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在联系自己阅读实际的合作探究中诱发了打开文学之门的激情。当学生读着“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样一些语句时,当他们知道不做“高智商的野蛮人”时,阅读的兴趣自然被激发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习第六课《往事依依》时,学生从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成长经历中进一步明白“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的道理。这样,通过课内阅读材料的教学,拉近了学生与文学的距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跟着课文学作文,注重词语句子的积累。
首先是学习课文中的好词。我先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两个字的、四个字的)勾划出来,结合语境和注释,弄清词意,并读熟带有好词的句子,能正确写出好词,接下来,教师说词义,学生猜出词语。同时课文的复述也是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的好方法,比如在教学《背影》时,我选择课文中的六个关键词复述课文前三段:祸不单行、奔丧、狼籍、变卖典质、惨淡、赋闲,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同学的复述和课文的不同之处。(你可以把“祸不单行”放在前面,作为一个总领:“这是一段祸不单行的日子。”也可以把“祸不单行”放在结尾:“这真是一段祸不单行的日子啊。”)这样的练习,既积累了学生的词汇量,又让学生积累了写作的段式。有时,我会抽出其中一两个好词让学生说或者写一两句话,最后再让学生把这些好词摘抄到词句积累本上,在此基础上,我又会和学生一起搜集一些描写同类对象的课外好词。
专题的学习也是学生积累词语的大好机会,比如在教学《叶》专题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就重在叶词语的积累,在赏叶的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说说选择采摘该片叶子的理由,以达到以说带写的目的,接下来,我利用幻灯片出示叶子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你看到这些图片你会想说哪些词语和话语,最后让各小组把他们交流积累的带叶和写叶的词语写到黑板上,与此同时,教师也把自己收集到的带叶和写叶的词语展示在幻灯片上,让学生把他们积累在好词好句本上,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利用收集到的词语写一句关于叶子的句子。这样做的目的是达到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以便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词可用,力图达到改变学生“词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
利用课文,积累优美的句子和段落。比如在《为你打开一扇门》这一课中,我就让学生把课文第四自然段摘抄在词语积累本上,然后带着学生去欣赏他。有的句子和段落,除了让学生去欣赏,还让学生进行仿写,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积累优美句式和段式的写法。例如在教学《散步》、《七根火柴》《一面》时,积累扩展式描写句式,如“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草地的气候就是奇怪,……;中国人……”;利用课文,积累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常用方式。
利用课本,还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例如专题《叶》中叶的组成叶的非凡本领等知识,就是写作“叶”的说明文的良好素材。
跟着课文学写作的一些技法,学习《社戏》时,可以学习如何使事情叙述得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因为古人说得好“文章看似不喜平!”,除了这一点,学习该文,还可以借鉴文中写景的一些方法。七年级上册《春》可堪称写景的典范之作,教学时,把该文与《社戏》中的写景进行比较,然后让学生小结两篇文章写景方法上的不同。可以这样说,学会《春》中写景的方法,将受用不尽。
总而言之,课本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该细读文本,实现教师的真阅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在作文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文作者:沈永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词语论文; 兴趣论文; 祸不单行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好词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6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