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前城市里遍地都是高楼大厦,绿色树木少之又少。因此,为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尽快加强我国乡镇的林业建设,而乡镇林业规划设计是乡镇林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造林技术是乡镇林业建设的核心。本文就如何做好乡镇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做了重要阐述。
关键词:乡镇林业;规划设计;造林技术
基于经济发展迅速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我国森林资源受到严重影响和破坏,进而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平衡,使人类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威胁。目前,森林资源短缺已引起了人类极大地关注。积极研究造林技术,做好林业方面的规划设计工作便显得极为重要,这也是进一步促进乡镇林业发展规划与设计造林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1、乡镇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重要性
乡镇的空气质量较高,土地面积广阔并且与城市相连接,不仅能够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土地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而且还能协调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就我国目前的乡镇林业状况来看,很多专业人员在乡镇当中进行林业规划设计,并且研究造林技术,为乡镇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为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加强我国乡镇林业建设和造林技术。上级管理部门也积极地参与,为乡镇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提供有力支撑。
2、乡镇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现状分析
2.1 乡镇林业的现状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城市绿化不足,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保证我国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加强乡镇林业的建设刻不容缓。就目前我国乡镇林业状况来说,政府积极采取政策来促进乡镇的林业规划进程,而乡镇的林业开发势必会带动和协调城市的环境质量。
2.2 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现状
对于我国的乡镇林业规划和造林,现阶段尚处于探索阶段。乡镇政府积极地参与和投入这项事业,这有利于技术的研发提供物质保障和实践基础,有利于更好地规划和更深入地研究。在乡镇林业的规划中,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乡镇林业的规划设计
3.1 选定合适的造林位置
在乡镇虽然较城市来说有了更多的土地和空间供林业建设,但在进行具体林业规划时必须要有针对性,选择确定的范围作为林业建设的具体位置。而合适的位置选定则决定了可造林的范围、资源量以及其产生的环境效益。在选择植树造林具体位置时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首先要确保远离居民聚集区,避免因为浩大的工程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再者是要保证足够的种植面积,只有大规模的种植才能满足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最后要保证造林位置有利于研究人员的观测和研究,方便随时查看和记录生长过程,留下宝贵的经验,为日后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3.2 选定适宜生长的树种
树种的选择取决于自然地理环境、造林的位置条件以及树种自身的生存特性。在乡镇林业的规划设计中,要将本土树种作为主要种植的树种类型,其他树种作为配合和替补树种,规划成造林书里的类型选择表,在考虑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后确定最终种植的树种类型。除了要根据造林书的生态建立,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来建设当地生态特性库的结构,并且依据这些对种植的土壤、波杜、厚度、湿度和海拔等进行探讨,对不同地域特性适宜种植的树木进行分析,选择最优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乡镇林业的造林技术方法
4.1 物种适地化
在乡镇林业的造林技术中要重视物种适地化技术,这种技术指的是在进行林业规划设计时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树种。乡土树种对本地的生长环境具有强烈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有利于林业资源的健康生长。另外,在种植树种时还要对日照的角度、地下水位、土壤的特性以及污染情况等条件进行分析,选择具体的树种,例如桃李和池杉喜光,应将其种植在林地的边缘,而银杏和松柏怕涝,宜种植在地势较高的山坡上,黄栌和沙棘耐盐碱,因此可以种植在富含钠盐的碱性土壤里。尤其注意不要盲目地引进外国或外地的树种,这样易导致因树种不适宜当地环境的生长而出现生长不良、抗虫害侵蚀能力差等,易引发林业病虫害现象的发生。例如在北方引入了南方的香樟和楠木,香樟和楠木喜酸,而北方的土壤呈碱性,因而当出现严寒天气时香樟和楠木的叶片会发黄、树木躯干易受冻而死亡,还容易引起松材线虫病等病虫害的侵入。在乡镇树种的选择上,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以本土的树种为主,引进的树种为辅,进行搭配协调种植,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格局。
4.2 种类多样化
物种多样化指的是在树种的选择上应尽量挑选多品种的树种,来培养多样化的健康森林。在多样化树种的搭配上要基于植物、动物以及各种微生物之间的生态交互性,保持各种物体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乡镇林业规划设计的最初阶段可能由于研究和观测需要对造林树种的选择取向单一化,但是这只是基于人们的短暂需求。就长远利益来看,需要构建多样化的林业体系,让各种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混植,只有注重林业树木种类的多样化才能构造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森林,这样不仅能够让不同的物种相互补充,还能够增强整体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
4.3 结构复层化
结构复层化指的是林业规划设计时除了选择多样化品种的树种之外,还要注意树种各层间的混合种植,对树种进行杂交。在进行结构复层化技术的实施时,要保证不同树种种植的自然条件保持一致,这是进行结构复层化技术的基础,除此之外,还要保持在苗木管理方法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培育和测定。在培育的过程中,要对苗木的生长、虫害、越冬状况等各方面进行定期的观察后,经过一到两年的测定之后,从培育的苗木中选择30% 左右的树种建立无性系,运用插穗繁殖或扩繁等形式进行区域试验。对其余剩下的70% 左右的苗木继续进行观察和测定,对发育良好的苗木再次进行无性系测定,直接淘汰发育较差或易遭虫害的苗木。
4.4 实行本土化策略
由于不同乡镇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采取的林业规划和造林技术也应该是不同的。一种树苗在一个乡镇长得好不一定就适合另一个乡镇,种植在别处也许会出现衰败的长势。因此,在乡镇林业规划设计及造林技术研究中,都要将本土化策略放在首位,从实际出发,更加有利于植树造林的建设。在造林选用的苗种上要尽量从当地进行选择并在当地进行培育。由于本地的苗种对当地的环境已经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和抗耐性,在播种种植的过程中能够顺利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之中,实现良好的生长发展,对于病虫害也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在林业规划设计时,还要注意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如是否会影响附近居民的用水状况或是占用耕地给农民带来的损失等。
结束语:
乡镇的科学化林业规划设计及造林技术有利于改善当地环境、净化空气,同时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乡镇对林业进行专业的规划和技术设计时,要注意造林位置的合理选择以及适宜生长的树种的科学选择,同时要结合当地情况,从实际出发,多次进行试验,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林业,实现乡镇造林的目的,成功改善当地环境。也能够为今后林业的改造规划提供试验结果,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赵飞、吕兰琼. 探讨乡镇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J]. 吉林农业.2013(6).
[2] 莫义花. 浅议乡镇林业规划设计造林技术[J]. 现代园艺, 2012(20).
论文作者:李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林业论文; 乡镇论文; 树种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技术论文; 生长论文; 苗木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