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措施探讨。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性急救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观察组。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化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更加有序的进行各个流程,使得护理人员的技能得到增强,临床效果得到提高,治愈率和患者满意度得到改善,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干预;冠状动脉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163-02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下降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心脏急性缺血性坏死[1]。近几年来,随着人们不断增大的生活压力,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不断提高趋势。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和措施进行探讨,选取60例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这段期间在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这段期间在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性急救护理措施。这些患者均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年龄在50~79岁左右,平均年龄为(62±2.1)岁,其中有9例女性,21例男性;对照组患者年龄在51~78岁左右,平均年龄为(61±2.7)岁,其中有10例女性,20例男性。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具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如果患者胸痛应立即就诊,护理人员迅速将患者的抢救床放置好并告知医生,将绿色通道打开,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吸氧等检查,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会诊、用药、化验、静脉通路创建、抽血及心电监测,并给予?患者溶栓、PCI等急诊步骤。
1.2.2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优化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2.1药物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有效调整治疗方案,根据药物的作用和药性对滴速进行调节。为防止患者血压急剧下降,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密切观察;15min内完成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时,速度不宜过快;使用抗凝药物肝素时对是否出现出血现象进行观察,对患者大便颜色进行观察。
1.2.2.2介入治疗护理:如果患者需要进行急诊介入治疗,则立即对患者进行化验、检查及抢救,为使得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急诊急救护理和治疗,手术时机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采取。护理人员对绿色通道进行了解,对患者进行急诊急救护理,将有关疾病的预防治疗知识告知患者,使得患者有效的药物、饮食及活动指导得到保证。
1.2.2.3康复期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病情原因易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严重影响,护理人员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给予患者关心,可使得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消除,治疗信心得到提高。②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将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知识讲解给患者听,对患者的不良习惯进行指导。③饮食指导:给予患者鼓励,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为防止出现便秘患者应多些蔬菜水果,为防止诱发心肌梗死对患者食盐的摄入量进行控制[2]。④疼痛护理:对患者胸痛持续时间进行密切观察,注意对患者的呼吸和面色进行观察,防止患者出现呼吸抑制。
1.3 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1.4 数据处理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l3.0统计学软件,P<0.05,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观察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护理结果比较(%)
3.讨论
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性损伤等是由于冠状动脉受阻或缺血而导致的,从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大部分患者发病前都会出现一些症状,但患者易忽视这些症状。心前区疼痛伴左上肢放射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典型症状,特点是病变快、发病急,与时间成正比的是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的变化和坏死范围,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功能衰竭,严重时患者会猝死。急救过程中重点是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措施和急救准备,适合危、急、重症抢救的是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化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更加有序的进行各个流程,使得护理人员的技能得到增强,临床效果得到提高,治愈率和患者满意度得到改善,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春晖,贾三庆.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疗法的现状和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1(1):3-4.
[2]熊华峰.急性心肌梗塞的现代治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1(2):1-4.
[3]梁健球,胡大一,高运来.从急性心肌梗死获得治疗时间的变迁看我国急救系统差距及展望[J].中国急救医学,2013,22(10):587-588.
通讯作者:蒋琳,汉族,女,大学本科,主管护师,急危重症护理, 邮箱:597430617@qq.com,科室电话:0991-4366132
论文作者:阿里厅?江阿力,古扎拉依,蒋琳(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急诊论文; 措施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满意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