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级财政信息系统审计的实践与思考_综合日志审计平台论文

市(县)级财政信息系统审计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系统论文,财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市(县)财政信息系统审计的必要性

一是对市(县)财政内部控制审计的需求。在信息系统条件下,财政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各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等都与信息系统高度融合,形成了财政信息系统的系统控制、业务控制和功能控制等控制模块。如需对财政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可信赖度进行审计评价,就必须对财政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二是对市(县)财政数据审计的需求。一方面,在信息系统条件下,财政数据的输入、存贮和输出,受信息系统的约束,并且不同的信息系统对数据的约束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财政数据是政府审计的基础,取得完整、真实和有效的财政数据,也是开展诸如环保审计、社保审计和行政单位审计的需要。因此,只有开展财政信息系统审计,才能确保财政数据全过程以及全部财政数据的真实、有效和安全。

三是对市(县)财政管理绩效审计的需求。从财政管理角度看,财政管理效率和资金运行效益,必然在财政信息系统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此外,近年来推行的各项改革,如: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等提升财政管理绩效的举措,也日益依赖于财政信息系统。因此,只有开展财政信息系统审计,才能从源头上开展财政管理绩效审计。

二、对市(县)财政信息系统审计的可能性

可以选择作为信息系统审计的项目很多,但选择财政信息系统作为审计对象,主要因为:一是市(县)财政信息化程度高,财政业务和财务数据关联紧密,并且可以结合同级财政审计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一起做,实现审计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市(县)财政普遍采用用友系列软件,财政业务流程和后台数据近似度高,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审计解剖价值,审计查证问题在较大范围内有一定的普遍性,审计影响和整改效果均比较好,能在较大范围内促进财政信息系统和财政资金的安全。三是市(县)财政作为政府审计的主要对象,从计算机辅助审计到计算机数据审计的实践,为审计培训了财政和计算机方面的复合人才,加上审计机关陆续引进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在审计技术力量上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有条件开展财政信息系统审计探索。

三、某区(县)财政信息系统审计的实践

(一)某区(县)财政信息系统简介

某区财政局主要采用用友公司的A++和R9软件、oracle10g数据库,建立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缴、工资统发和国有资产管理在内的财政核心业务统一平台。数据和系统文件分别存放在小型机和刀片服务器上,并在上级财政局FTP做异地容灾备份。网内双交换机热备份,远程通过电信光纤与政府网相连。设备和软件均由供应商负责有偿维护。目前该网络信息平台基本能满足需求,近三年未发生过安全事故。(参见图1、2)

(二)某区(县)财政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1.系统要素安全性方面:(1)无备份的单线通讯。由于租用电信光纤专线价格较高,该系统远程单线通讯,可能存在大楼以外单位,如部分预算单位和银行等不能实时访问该系统的风险。(2)系统维护依赖度大。该系统设备由供应商维护,软件和数据库由用友公司驻点维护,维护的专业性要求高,相应的维护费用较高,有时难以保证及时到位的维护。(3)系统维护约束机制不分健全。没有建立维护机制,维护记录不健全,存在数据修改和泄漏的风险。(4)没有与系统运行相配套的人员及资金保障。由于受机关编制和经费预算限制,该局没有配备专业人才,相应的岗位交叉兼职,且兼职人员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训。

2.系统功能要素有效性方面:(1)不同系统之间、系统各模块之间没有关联数据接口,因财政系统升级,造成联网审计系统取数不正确;系统内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务会计各模块之间,也没有实现数据的无人工干预直接关联。(2)没有按财政部要求规范底层数据,信息无法交互共享。(3)系统设计是对现有财政业务的模拟,数据冗余严重,多维基础信息在几十个数据表中重复存贮相同的内容。(4)系统授权功能存在缺陷,在对人员角色授权时,个别菜单功能不能独立授权。(5)系统数据远程备份保留份数不符合常规,系统日志未定期备份,垃圾数据未及时清理。(6)由于是商业软件,软件商未提供数据字典和源代码;系统升级和重大维护没有留存完整规范的资料。

3.系统项目要素经济性方面:(1)由于设备和软件的采购费用相对较高,对于市(县)级财政业务量和资金量来讲,系统建设、运行缺乏性价比。(2)省级财政没有就市(县)级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实行集中政府采购,不利于提高采购性价比和使用满意度。(3)财政部门没有依托信息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4)信息系统项目招投标和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规范的现象。(5)系统缺少财政收入预测分析模块,此外系统个性化设计不足,部分应用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

四、对开展市(县)财政信息系统审计的思考

(一)关于市(县)财政信息系统审计项目的组织

由于对市(县)财政信息系统审计,才开始探索和实践,可以结合同级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同时开展,这样才能充分有效利用审计资源,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被审计单位的配合。如果条件允许,当然也可以就重点信息系统独立开展审计。审计机关可以配备包括精通计算机的专业技术力量和精通财政审计的业务骨干人员在内的综合审计小组,并按照信息系统审计目标进行合理分工、组织实施,可以取得比较好的信息系统审计效果。

(二)关于市(县)财政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和内容

对财政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探索,其审计目标的制定要注意量力而行,在立足系统安全性和数据有效性审计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审计探索,条件成熟后再进行审计目标的拓展。审计内容和重点的确定,并不需要大而全,可以有所侧重。一般认为,审计目标是揭示因财政信息系统缺陷而导致的信息和经济安全风险,促进财政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提高系统建设和运行效益,同时保证审计等所需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审计内容主要有:一是信息系统安全性,重点关注网络、设备、系统、数据库和环境等系统要素的安全性;工是信息系统有效性,重点关注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共享信息和数据准确等功能要素的有效性;三是信息系统的经济性,重点关注组织目标实现、性价比和利用覆盖率等项目要素的经济性。

(三)关于市(县)财政信息系统审计方法的运用

信息系统审计方法的运用,必须坚持谨慎性原则。在审计实践中对系统要素的安全性,采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观察等审计方法;对功能要素的有效性,采用流程图检查、日志分析和平行模拟等方法;对项目要素的经济性,采用面谈询问、文件审阅等方法。但对测试数据法、源代码检查法、漏洞扫描法和信息捕获法等方法的运用,除非发现规律性异常和源自信息系统的错弊,否则应当谨慎使用,以免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四)关于市(县)信息系统审计的评价和整改

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按照重要性原则,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切不可夸大可能造成的损失;对系统的有效性评价按照建设性原则,除揭示存在的系统错弊和漏洞,还应尽快促进完善信息系统安全和确保经济安全;对系统的经济性评价按照绩效性原则,从使用覆盖率、满意度和投入性价比等方面评价系统是否物超所值。

对信息系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问题,可以采取边查边改的方法,而不必等到报告后再整改,以免造成更大损失的可能。对重大系统缺陷和漏洞,要注意披露方式,以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标签:;  ;  ;  ;  ;  

市(县)级财政信息系统审计的实践与思考_综合日志审计平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