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领导方式的转变_领导者素质论文

县级领导方式的转变_领导者素质论文

县级领导方式的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县级论文,领导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领导方式的转变与环境和任务,以及领导者的素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任务和环境,不同的领导素质,领导方式也就不一样。在县级领导实践中,领导方式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多样的。一个合格的县级领导者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任务、环境、下属的情况,以及自身的影响力,恰当地选择领导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胜任本职工作。

在县级领导实践中,不同素质的领导者其领导方式是不一样的,但基本上可归于三种:第一种是专权命令式的领导。采用这种方式的领导者往往有能力,很有主见和创造力,但愿意大权独揽,对下属要求很严,有能力带领下属把各项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政绩斐然。第二种是授权参与式的领导。采用这种方式的领导者就单方面的素质讲并不强,但会用人,能充分放权,不揽权,下属的积极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出了问题领导者敢于承担领导责任,善于推功揽过,使下属可以放心大胆地工作。第三种是既揽权力又无能力的领导,即专权揽权式的领导。这样的领导者不但自己没领导能力,缺乏主见和创造力,而且大权独揽,限制下属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对上唯唯诺诺,对下压制民主,听不得不同意见。前两者在实践中一般下属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可以干出政绩的,而后一种在实践中的危害极大,下属干出政绩很难,是必须加以避免的。当然在领导实践中,也不乏既有领导能力又善于授权的领导者,这样的领导者一般很超然,其自身和下属工作都很轻松,也最容易出政绩。

不同时期不同的任务和环境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不一样,其领导方式也就不同。在民主革命时期,由于主要任务是战争,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任务均服务于战争这个中心,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打仗、筹款、土改,调动农民参军参战,保卫胜利果实。这样的任务就形成了具有战争特点的领导方式,即单一的、军事化的,是命令式的、下级服从上级的领导方式。当然,在战争年代的领导也有民主参与领导方式,根据环境和战时请况的变化,下级指挥员也有相机处理发生突发事件的权力。

新中国建立后,许多部队的营团职干部转到地方就任县委书记、县长,由过去主要是打仗为主,逐步向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转变。由于当时处于封闭的环境,所以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战争时期的领导方式和方法仍被广泛采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传统的思维方式、观念和领导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但由于旧的领导观念、传统农业经济、计划经济体制等的影响,小农经济条件下的领导方式仍然起作用。主要表现为:

其一,重“经验”,轻科学的领导方式。实际上是封闭守旧的领导方式,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县域圈子里,只相信自己过去的领导经验,不懂得现代领导科学,不顾复杂多变的社会大环境和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不重视信息的作用,不依专家学者的分析论证,全凭个人的老经验进行决策。

其二,重人治,轻法治的领导方式。以为领导者的权威就是大权在握,有权就可以办通一切事情。习惯于一个人说了算,以我为中心,不按规章、法律办事,甚至“无法无天”。

其三,重眼前,轻长远。凡事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胸无大志,不识大体、不顾大局,为地方、小集团利益扯皮,搞“地方保护主义”,小事精明,大事糊涂,甚至以牺牲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换取一时一点的小集团、地方和个人利益。

其四,重事务,轻效率。工作没有目标,办事缺乏严密计划,不分轻重缓急,忙忙碌碌,事无巨细,整天忙接待,尽管效率低下,效果不佳,仍不以为然,反而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这些不良的领导方式,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已成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在转型期必须采用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领导方式,即: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经验式向科学式、由人治式向法治式、由事务式向效率式转变。

其一,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县级领导者由于许多是土生土长的,走的是村干部—乡干部—县干部的成长道路,熟悉本县的事务,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同时存在着文化素质偏低,视野不开阔,社会关系网密集等问题。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就极易把自己封闭起来,领导方式也就比较陈旧。对此,县级领导者就必须走出去,请进来,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勇于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的挑战。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已日趋社会化、一体化、全球化,各国间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世界性联系日益扩大,整个世界是个全方位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要想发展自己,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都不能闭关锁国,而必须与世界接轨,融入世界一体中。面对开放、纷繁变化的世界,县级领导者要立足本县,站在时代、全局、长远的高度,考虑问题,进行决策,既注重现实和历史,从实际出发,又放眼于未来和世界。要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在角逐中吸收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精华,在动态中不断接受新的信息,把本县放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认清自己的优势,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走前人未走过的路,走出县域的圈子,发展自己,开创未来。

其二、由经验式向科学式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县域经济社会环境,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广泛的搜集和科学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制定出符合本县客观实际的决策。铁岭市铁岭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县,过去没有在农业生产上下功夫,而是盲目大办乡镇企业,开始时“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可谓轰轰烈烈,后来是“户户熄火,村村欠债”。县委县政府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情况下,开始在农业生产上增加投入,但只是在单产亩产上以求增加收入,实际效果不佳,后来搞“立体农业”,即在稻田里养鱼养蟹养鸭,池埂种葡萄、种豆的农业生产模式,并改良水稻品种,施有机化肥,采用抛秧技术,使亩产水稻超千斤,亩均收益过千元,实践证明现代农业已不是单纯种地,而是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等一体化的农业,因此,领导方式必须适应市场经济,走科学管理之路,才能在领导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三,由人治式向法治式转变。县级领导者要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一是必须树立法治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任何个人、组织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面前必须人人平等。必须明确领导者的权力是法律赋予的,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权力必须得到有效的制约,不能被滥用,更不能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二是县级领导者必须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必须改变习惯于行政命令的领导方式为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的领导方式,学会运用经济杠杆,运用各种法律法规管理日常事务,并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四是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加大反腐败力度,建立健全各项责任制度,包括反腐败责任制度、工作人员考核制度、政绩公开评估制度等等。对违法违纪行为,绝不姑息养奸,坚决一查到底,绝不心慈手软。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必须摆脱人情风,支持公、检、法机关依法办案,不能用权干预办案。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法律权威,使领导工作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

其四,由事务式向效率式转变。从烦琐的小事中解放出来,抓决策,抓大事,成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这就要求,一是从体制改革入手,合理设置机构,避免重叠,互相扯皮,每个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既不超越权限,又要保证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领导者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不同层次的领导者要明确分工,主要领导者要学会授权,不能事必躬亲,限制下属积极性的发挥。二是要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县级领导者要勤奋工作,搞好调查研究,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做好做实。三是求真务实,力求快节奏,高效率。就是要为人民办实事,不能空话套话连篇,虚报浮夸,欺上瞒下,“数字”出干部。办事要力求高效率,改变文山会海,繁文缛节,公文旅行,当传声简、传达室。要创造性的工作,善于把上级的政策和指示,转化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标签:;  ;  ;  

县级领导方式的转变_领导者素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