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及管理对策分析论文_邓先强

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及管理对策分析论文_邓先强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林业局 513200

摘要:森林作为林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更是我国的生态源,直接关系到林业生态防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森林的管理逐步向以生态建设为目的转变,公益林的保护及管理也随之不断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

引言

建设好生态公益林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环境保护的一项国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在日常的管理中,要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生态公益林,从而促进其建设的健康发展。建设好生态公益林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只有立足实际,对生态公益林进行创新管理和保护,才能促进其建设,并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价值。

1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及管理中的问题

1.1对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大部分基层领导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认识不清晰,没有正确意识到生态公益林的重要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林业处于主体地位,但是过于注重其经济效益,不重视其身后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的盲目对生态公益林进行低效林改造,砍掉原生树种后栽植经济效益好的其他树种;有的一味注重结构调整、增加效益,借森林病虫害防治毁灭性地破坏生态公益林。

1.2补偿标准太低,至林农毁林开垦增多

生态公益补偿涉及范围较窄,已有规定里面针对管护实行相对性补助方法,以适当弥补生态公益林投入与禁止商业采伐等造成的损失,但补偿标准不明确。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有的农民置政策法规不顾,随意砍伐地势平坦林地里面的树木,将林地用于农业耕作,给生态公益林造成巨大损失。

1.3林分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生态公益林内部结构单一,一般都是人工林或纯天然,林地利用率低,生态防护功能较弱。生态公益林中山杨、落叶松、油松、桦树等树种所占比例较大;交互林比例偏低,幼龄树木很多,为乔灌草复层异龄结构,林分质量不高。此外,由于林业结构非常简单,会增加病虫害发生概率,严重影响森林的整体质量,进一步降低森林防护能力。

1.4公益林保护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是我国现有的法律仅《森林法》中第八条“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规定,但是有关补偿基金的建立、使用范围和补偿方式等法律责任和义务没有规定,在实践中缺乏法律依据和有效手段。二是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较多[3]。在公益林管理中,人员少、工作量大,资金偏少,导致监管工作效率低,且随意占用林地现象突出,应引起公益林管理部门的重视。

2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及管理对策

2.1高生态公益林管理的认识水平

要提升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质量,首先就要做好宣传工作,很多农户搞不清什么是生态公益林,还有这些已经具有生态公益林的基地,有的是省级,还有的是国家级别,这些都应该让民众知道,让他们知道这些生态公益林的价值,并认识到管理和保护这些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参与到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管理与保护中。这就要求林区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做好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宣传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后,针对一些地方部分不重视的现状,必须进行思想的扭转。特别是他们认为的生态公益林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且地方也没有精力和财力投入建设,从而疏忽了管理和保护,那么这样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地方领导者和林区管理部门正确认识生态公益林价值及重要性,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提升对生态公益林的重视程度。在具体的建设中提升质量,对公益林中的部分林地进行补助种进行改造,特别是生长在陡坡或土层中贫瘠的灌木林进行保护,从而让生态公益林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2.2建立和完善生态公益林效能补偿机制

通过补偿的形式激发保护生态公益林,从而落实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因此,要不断完善生态公益林效能补偿机制,从补助转化到财政补偿的形式,成为常态化,并逐步提升财政补偿的力度,让林户受益,并激发他们育林的动力。对于财政补偿具体如下。一是补偿分为政策性和劳务性的两部分。对于政策性的,我们主要是补偿集体或农民的损失,而劳务性主要是针对生态经济林的管理和保护的劳动报酬,总而言之,不能让农户和林户受到损失,而是让他们真正受益。二是对与补偿采取了分期进行的,根据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标准,这样更符合实际,从而逐步提升补偿金额,而不是一层不变,不然随着经济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民众的积极性就会丧失,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标准。总之,生态公益林的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从而实现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价值。特别是要加强林区农民的公益林保护意识的培养及加强对补偿机制的研究,从而实现生态公益建设的健康发展。

2.3合理采伐,提高林分质量

其一,采用封育方式提高林分质量和管护水平。根据生态林具体生态区位、封育条件、树种类型及农民生活生产需要,灵活采用全封、半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封山育林。其中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区域、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水土流失严重、河流上游、植被难以恢复的地区应该实施全封对策,特别是水源涵养林及核心生态区位,则需要进行长期封育;全封区域不得实施任何人为活动;对于林木涵盖范围广、树种多样化、生长态势好的区域则采取半封方式,即是在生长季绝对节封禁,其他时期可实施常规抚育和实施林下经济活动。其二,采用封育结合的原则,采用人工促进和天然更新相结合的管理方式。郁闭度>0.4则需要采用天然更新管理方式,减少和避免人为营造和抚育的干预;反之则应该采用人工促进方式,抚育和营造该地区优势树种,确保森林生态群落的稳定性;封山育林期间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实施破坏森林的行为。

2.4拓展互利共赢的管理模式

为提高林农生产积极性,我国实行了林地经营权转移的改革,使林地经营权回归到林农手中。但林地自主与公益林区划间的矛盾及区划不集中、不连片等问题依然影响了公益林的建设与发展。为此,一是要坚持整体稳定,部分调整的思路。在大部分林农自愿的基础上,遵循公益林区的有关规定,按照整体稳定、部分调整的思路,对林分简单、树种单一、生态和经济效益较低的区域,进行适当补充和更换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兼备的优良树种。对生态公益林中的空地,直接补种乡土和珍贵树种,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二是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生态区划分应该考虑到林农利益,实现林区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作,让林农参与到公益林区的设计、管理和维护中,并在管理方面达成共识,共谋发展。如此,林农在公益林管理中得到了好处,自然会积极投入到公益林的保护中,最终实现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在公益林的管理中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统一标准的管理配套设备和技术,科学地进行生态林区维护,提高林区保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从而促进公益林建设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对现代社会发展、生活和后代子孙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保护和管控措施,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公益林资源安全,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花.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机制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6):267.

[2]孙金华,唐小明,黄艺.我国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内涵及体系结构[J].世界林业研究,2011(4):45-49.

[3]丁胜.广东省生态公益林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J].林业调查规划,2012(1):33-3.

论文作者:邓先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  ;  ;  ;  ;  ;  ;  ;  

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及管理对策分析论文_邓先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