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_池凤丽

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_池凤丽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中医院 黑龙江富裕 161200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原因。方法:对我院2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整理,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妇产科患者术后最常见的为呼吸系统感染,并且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结论:引发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很多,且随年龄增大而感染率升高,临床应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临床分析

前言

妇产科手术是临床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妇产科疾病患者的常用方法,包括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全切术、剖宫产手术等。经过实验研究表明,因为女性生殖系统尿道比较短直,术后容易引起上行感染。研究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对提高妇产科患者的治疗率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文就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本课题随机选取200例于我院接受妇产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相关数据予以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在术前均没有合并任何感染且除外其他疾病干扰,术前检查符合手术要求。纳入标准,患者于术前已进行相关检查,确认无相关部位感染;排除标准,患者在术前已存在感染或处于某些感染的潜伏期。其中妇科患者83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0.27±18.96)岁;产科117例,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23.76±4.24)岁。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术后感染管理:

1.2.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由我科室主任护士长牵头,与术后感染管理委员会监控护士、病区护士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并采取分级管理,认真规范落实《术后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制度,并贯彻执行各项预防措施。

1.2.2提高术后感染风险意识

通过组织全员护士开展术后感染防护培训、举办术后感染知识讲座,以使产科护士明确术后感染的概念,并深刻认识到术后感染的危害,从而提高术后感染风险意识,增强工作主动性,进而在产妇分娩期、产褥期能充分明确自己在术后感染控制中的责任,自觉遵守各项无菌护理操作规程,将预防控制术后感染工作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全程。

1.2.2分娩期感染控制

严格执行待产室和产房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限制进入分娩间人员,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疾病的产妇,应予以隔离分娩,并做好交叉感染预防。手术接生人员必须严格手消毒,戴无菌手套,并在换台手术时更换衣帽。每日用含氯浓度为1000~2000/L消毒液擦洗地面,并紫外线空气消毒,每周用蘸取95%酒精的纱布擦拭灯管一次,每月空气、物体表面、消毒物品及医务人员手部进行细菌学培养监测,控制感染发生。合理处理产房医疗废弃物。接生的废弃物等医用垃圾装入黄色塑料袋,待分类密封后,从产妇污染区经外走道运送,并作无害化处理,避免逆行于产妇内限制区,以免污染产妇环境;将损伤性废物置于防渗耐刺的利器盒内,同时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及卫生用品,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物品,妥善收集后集中毁形处理;对医疗废弃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护士长定时抽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产褥期感染控制

医护人员在接触产妇及新生儿前需严格洗手,重视手消毒及灭菌。加强新生儿沐浴用物的管理,在新生儿沐浴之前,需保证沐浴用物消毒合格,做到一人一巾一垫,并杜绝交叉使用。加强母婴同室环境管理。保持病房整洁、空气流通,并加强对地面、空气及物品进行消毒,出院后对母婴同室进行终末消毒。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时,应暂停哺乳,并加强隔离。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及陪伴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1.3临床治疗方法

1.3.1抗菌药物的使用:妇产科患者感染较为严重的时候,可以先根据感染位置和患者身体情况,早期适当的选用覆盖面较为宽广的抗生素,然后再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析,联合使用对症治疗的抗生寨,并且抗生素的使用量要足量。

1.3.2对症疗法:妇产科患者感染后,会引起患者一系列的身体机能反应,如发热、寒战、酸中毒、头晕头痛、氮质血尿等,医生要对患者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纠正感染所引起的机体功能障碍。患者术后感染时,由于细菌的大量繁殖,机体内菌群失调,白细胞数量增多,引起患者寒战高热,面色潮红以及出冷汗,治疗感染的同时,还要控制高热,维持患者的正常体温。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引起机体内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会导致肾脏损伤,因此患者要输入晶体溶液和激素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从而维持酸碱平衡。

1.3.3支持疗法:在治疗患者术后感染的同时,还要进行支持疗法,为感染的治疗提供支持,提高妇产科术后感染治愈率。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时,说明患者术后愈合较差,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当患者有营养不良和贫血症状的时候,首先要给患者输入血量从而纠正低血容量。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内蛋白质消耗过多,可以给患者输入蛋白质从而纠正低蛋白血症,还可以给患者补充维生素、葡萄糖,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从而加速伤口的愈合程度。

1.4数据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率

200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共计19例,感染率为9.5%;其中妇科手术患者的感染率比产科患者稍高。

2.2术后感染部位分析

200例患者术后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共有7例,占36.84%,其次为切口感染。

2.3患者年龄与术后感染的关系

200例术后感染的患者中,年龄<30岁发生术后感染最低,为15.79%,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比率呈相对升高。

3讨论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妇产科疾病实施手术治疗,但是患者手术后由于侵入性操作,术中出血量过大,使得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手术后感染成为当前临床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对患者的预后及恢复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妇产科手术中,大多在全麻下实施手术,患者需要气管插管,可能导致呼吸道粘膜损伤,加大了感染的可能性。且患者术后免疫力低下,医院的人流量大,所携带的病原菌较多,使得呼吸道极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发生感染。在手术之前,应做好患者关于呼吸、咳痰、咳嗽等方式的指导。在全麻气管插管时,加强规范化操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呼吸粘膜的损坏,预防感染。另外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留置导尿管的规范操作,导尿管能对尿道黏膜产生刺激,使用不当易引起泌尿系统的感染。留置导尿管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避免反复插管和尿管污染。在留置导尿管后,应加强周边部位的护理,防止感染的发生。术后,患者免疫力降低、体质较弱,肠道吸收能力下降,水电解质紊乱,易发生消化道感染。临床治疗时应加强患者的饮食和营养的指导,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由于年龄较大,患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的身体较为虚弱,其自身免疫力也相对较低,机体修复能力差,这就使得患者在术后切口难以愈合,且高龄患者的周围血管对于炎症的反应能力弱,导致吞噬细胞活力降低,易动脉硬化使局部抗感染能力下降。高龄患者手术创伤后,是感染的高发人群。体重指数超标患者,其皮下脂肪较多,血液供应不足,使得切口愈合较难,极易发生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毛莉.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13

[2]唐梅.加强妇产科护理管理有效预防术后感染[J].四川医学,2014,35(3):403-404

论文作者:池凤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  ;  ;  ;  ;  ;  ;  ;  

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_池凤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