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江川农场小学教师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二)阅读中要求: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4、阅读浅近的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6、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第一项课标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了解和积累,学习水平是了解,学习内容是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和词语,前提条件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在阅读中。
第二条维度目标是情感态度,行为动词是阅读、向往、关心,学习水平为经历、认同,学习内容是故事、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
第三条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体会,学习水平是了解,学习内容是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教材分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是在学习了《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两篇以“助人为乐”为主题的课文基础上进行的。《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中自然而平实的对话,蕴含着浓浓的感情和深刻的道理,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并通过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理解其中的感情。本课中好词佳句较多,要引导学生积累。这篇课文传达出的关于“关爱”的主题以及阅读方法,都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将要学习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一课提供了帮助。
学情分析:
优势: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而且具有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对阅读叙事性课文的兴趣已初步体现,而且他们敢于大胆地表现自己,学生乐于朗读。
劣势:低年级孩子对课文的的理解能力还有局限性, 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可能会不到位,应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慢慢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材分析中指出:“通过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表达其中的感情。”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好问句、感叹句等语句,理解和表达人物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
课标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以及“阅读浅近的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但从学情分析中可以看出“低年级孩子对课文的的理解能力还有局限性,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可能会不到位。”所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 联系上下文品读体会问句的表达效果,形成不甘为弱者,保护弱小的意识。
学习目标:
1、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的练读以及教师的讲解,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和效果。
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品读体会问句的表达效果。
3、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理解课文,学生能形成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揭题,读题:(预设时间1分钟)
1、(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指读)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就是最弱小的?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家人中最小的孩子——四岁的萨沙说的一句话。他为什么这样说,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是一个什么的孩子?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好的假日,走进萨沙的内心世界,相信大家会对“弱小”一词,对萨沙一家的美好品质有更深刻的理解。(齐读课文)
【点评: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由此过渡到课文内容的教学,进而提出与课文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预设时间15分钟)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森林的美好?(学生自读)
(二)组织交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是野蔷薇美;二是一家人非常温馨和谐。)
(三)小结:是啊,森林里的景美,相应投影出示图、文,你情不自禁的相对他说句什么话?带着你的这种情感再读这句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正在这时一场大雨突然来临,请同学们读描写雨景的语句,划出体现雨大的词。
1、相应出示 :倾盆大雨,“倾”是什么意思?
2、形容雨大的四字词语,你能说出几个吗?(生回答后再适当补充:)
滂沱大雨 大雨如注 瓢泼大雨 狂风暴雨 疾风骤雨 暴雨如注
3、课文虽只有寥寥三个词,却把雨前、雨中的情景描写得生动逼真。谁能选用大家提供的这些词说一段描写雨景的话?指名说,点评。
(五)就在这雨中,一场温馨的关爱弱小的传递开始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划出萨沙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说每一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试着在书上做标注。
【点评:让学生与书中人物对话,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提升了口语表达的能力。从书中对雨的描写,拓展到课文外形容雨大的词语,在阅读中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丰富了知识。】
三、品读对话、体验真情(预设时间15分钟)
(一)学生默读自学。
(二)组织交讨论:
1、谁来和大家交流第一句?生读后交流。指导读好疑问、惊讶的语气。
2、面对萨沙的疑问,妈妈做出回答,大家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板书)
3、面对妈妈的回答萨沙又说了什么?交流第二句,这是什么句?可以把它变成这样吗?为什么?
(投影出示: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表达丰富而强烈的情感。指名读好萨沙的问话。
4、面对萨沙的反问,妈妈笑着说——生读,这下萨沙该怎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
生回答,出示投影语段和图。萨沙是一家中最弱小的,把雨衣让给他,我们是懂得的,那萨沙为什么要把雨衣让给野蔷薇呢?我们来看看雨中的野蔷薇是怎样的?
投影出示图和文: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指名读,并说说:看,雨中的蔷薇花正向我们呼喊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更想做什么?此时的萨沙做了什么?谁来读?
5、作者要告诉我们弱小者不仅仅是年龄、力气、身体比我们弱小的,一切身处困境急需帮助的人或其他事物都是弱小的,都需要我们的保护。萨沙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他又说了什么话?(生读)你会把它变成带句号的句子吗?对比读,你认为他这句话里饱含着什么意思?妈妈又将怎样回答他?你会怎样称赞他?(自豪、自强、自信、善良)
6、过渡: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他们这种自觉保护弱小者的精神让人感动。现在让我们再次用心用情读这一段话。分角色朗读萨沙的三次对话。(投影出示三次对话 )
7、总结:父母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而年幼的萨沙内心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而努力的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者更让人感动、钦佩、学习。
【点评:教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学生以饱满的情感朗读课文促进理解。三次问话的处理细致到位,使学生借用问句和感叹句来体会人物心理和思想,落实了文章的重点。】
四、联系生活,检测导结(预设时间9分钟)
(一)你会用哪些词形容萨沙 ( )( )( )( )
萨沙只是四岁的孩子,他已经不甘心做弱小者,尽一份自己绵薄的力量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那么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者其他东西呢?
(二)投影出示仿写语段:一棵小树正在狂风中剧烈摇晃,它是弱小的,我要保护它,于是( )。
(三)总结:许多事物都会发生变化,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齐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我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点评:从课文里,到课文外,让学生临摹仿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促进了学生对难点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总体点评:
爱,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题,因为有爱,才会甘于奉献、乐于助人。《我不是最弱小的》整节课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我觉得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思维和情感熏陶中获得思想启迪。教师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主要运用了阅读感悟的方法,让学生品读语言文字,走进文本内容,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体会。
(二)注重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通过积累词语理解“倾盆大雨”的意思,通过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很扎实、有效的课,完成了原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有收获,更有进步。
论文作者:韩慧 杨宏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弱小论文; 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上下文论文; 的人论文; 词语论文; 人物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