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论文_张寒

红旗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论文_张寒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红旗渠精神,以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科学内涵,影响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有用内核是高校思政课堂的优质资源和有效载体,是当今社会现存的宝贵的优秀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的思想教育功能,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鲜活教材。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旗渠精神;大学生

周恩来总理曾高度评价红旗渠:“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1]而伴随修渠过程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仅早已流淌在红旗渠儿女的血液中,成为了一方民风,也已成为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我们党和国家接续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很好的教育启示作用。

一、红旗渠的由来及其精神内涵

(一)红旗渠的由来

林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造就了林州独特的气候。林州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就是干旱。从1435年到1949年的五百一十四年里,有记载的自然灾害就发生过一百零四次,其中大旱绝收38次。翻开林县志(现林州),“旱、大旱、凶旱、连旱”等字眼比比皆是。人们便把对水的期盼,托付给了虚无缥缈的神灵。于是村村集资修庙,户户烧香祈雨,但这丝毫没有改变残酷的现实。林州的一块刻于清朝的石碑上曾记载:“人口无食,十室之邑存二三。夫卖其妻,而昨张今李;父弃其子,而此东彼西。食人肉而疗饥,死道路而尸皆无肉,揭榆皮以充腹,入庄村而树尽无皮,由冬而春,由春而夏,人之死者大约十分有七矣。”[2]缺水造成的种种苦难,让当时的林州人民下定决心,一致同意引漳河水进入林州,誓要改变数百年来林州地区干旱缺水的现象。

(二)红旗渠精神的内涵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历经十年,林州人民凭借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和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在这些高山大岭、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修建的时候,正值我国经济发展困难时期,为了不给国家添负担,除了国家补助,当地人民勒紧裤腰带自筹了86%的资金。为了节省资金,当地人民想方设法自己烧石灰,造水泥;很多时候修渠的工人没有饭吃,只能用野菜树皮来充饥,甚至在冰天雪地里喝不上一口热水便又转身投入修渠的工作中。红旗渠修通以后,不仅解决了当地人民吃水难的问题,还带动了林州各行各业的发展。如果说在上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吃水问题,太行儿女选择了“战太行”,那么在红旗渠修通以后,十万太行儿女选择了“出太行”。在修渠过程中培养的能工巧匠开始前往祖国各地承揽建筑工程,将精湛的建筑技术融入建设国家的需要之中,用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和精湛的技术打造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90年代,在外努力打拼的红旗渠儿女,腰包开始鼓了起来。于是,他们纷纷回归家乡,反哺家乡。在当地企业家的帮助下,各行各业开始发展。眼前还流传的“林县疙瘩头,炒菜不用油”的顺口溜,现在哪里敢相信如今太行山的崭新面貌。再看现如今的太行山,第二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第三产业依托山清水秀的太行山,也呈现出勃勃生机,逐渐构筑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动人蓝图。

红旗渠精神的新内涵。红旗渠精神经过反复凝练,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穿越历史时空却历久弥新,贯穿在以红旗渠儿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当代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新的红旗渠精神应运而生,无论是在修渠过程中凝练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还是在社会主义新征程中凝练出的新内涵,无不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代表。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内涵和自强不已的奋斗精神,都是当前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珍贵资源。

二、把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大踏步前进,这就需要青年学子肩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可以说,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的面貌和状态。而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无疑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强化思想引领,不断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一)以红旗渠精神为切入点,对培养大学生的崇高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4]面对当前大学生信仰缺失,理想信念不坚定的情况,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很现实的意义。现在的红旗渠,不单单是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而存在,更有意义的是在这其中产生的红旗渠精神,在以自力更生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的基础上,既体现了当地人民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却也早已超越地域表现出强烈的积极作用,在接续传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上、在坚定大学生崇高信念、追求远大理想方面上做出了良性示范,是大学生在新时代征程中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支柱。

(二)以红旗渠精神为切入点,对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经济社会深刻变革,信息技术在方便我们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裹挟西方价值观念和错误的社会思潮以迅猛之势攻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成型阶段,极易受到影响和误导。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大学生应该严肃对待的重大人生课题。红旗渠精神所倡导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正确价值观念,和在修渠过程中涌现出的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一心为人民服务的诸多英雄劳模,甚至是能力虽小却也贡献出自己力量的成千上万的普通群众,都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是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天然途径和重要教育资源。

三、结语

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我们认清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之后,就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在大学生培养成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永葆青春活力。红旗渠精神作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代表,可以作为高校思政课堂的优质资源、有效载体,对引领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尝试探索一些具有可行性、有效性的措施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让思政课堂更生动、更有趣,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有声势、有力度、有深度、有实效,使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由表及里,不断深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全景.永远的红旗渠精神[J],红旗文稿,2012(12):23

[2]王宏民.《红旗渠志》[M],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9):9

[3]蔺伟.高校共青团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核心命题和实践载体[J],中国青年研究,2017(2):56

[4]王伟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7

作者简介:张寒(1994年-),女,汉族,河南安阳人,单位为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作者:张寒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红旗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论文_张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