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元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_二年级论文

大学生元学习状态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研究论文,状态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9.241文献标识码:A

一、本次调查概述

(一)调查目的及样本情况

随着元认知研究的进展,认知心理学家新近几年,提出了元学习的概念。所谓元学习,就是学习者本身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激发、知觉、监察、调控与体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元学习状态如何,与学习的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1]。本次调查时间是从1999年9月至2000年元月,调查的目的在于(1)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元学习状态;(2)试图探明这些状态是否存在着群体差异;(3 )以便在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上提出改进的意见,使学生的学习比现在更加有效,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质量。

本次调查的样本,是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调查单位,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抽出被访者210人,他们的学科分配、 性别分配以年级分配如下:

表(1)大学生元学习状态调查取样分配表

学科 文 经 类理 工 类

性别 ∑X

年级

男女 男女

二年级1520 2015

70

三年级1520 2015

70

四年级1520 2015

70

∑X 4560 6045 210

说明:进行调查时,因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未适应大学生学习生活,故未取样。

(二)调查问卷

根据Biggs&Moose的元学习理论[2], 参照国内外的有关实验研究[3~5],笔者自行设计本次调查问卷。该问卷有54个问题, 另加1个附题,一共55题。假想中的元学习由下列9个因子构成。

1 激励性Encouragement

该因子反映学习者激励自己好学,勤学,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自觉克服学习过程中障碍。自始至终,主动学习,积极学习(1-6)。

2 计划性Project

该因子反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制订学习计划和活动时间安排的情况,表现在学习课程,晚自修、课堂讨论以及考试等方面(7-12)。

3 准备性Preparation

该因子反映学习者进行学习以前的准备状况,包括知识准备、物质准备、技能准备与心理准备(13-18)。

4 意识性Consciousness

又称自觉性,该因子反映学习者对学习对象、学习任务明确的程度(19-24)。

5 方法性Approaches

该因子反映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时,对比较笼统的带有态度和倾向意识的方法的选择与知觉,以及对具体的学习方法的选择与知觉(25-30)。

6 控制性Domination

也即执行性,该因子反映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时执行计划,集中精神,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状况(31-36)。

7 反馈性Feedback

该因子反映学习者自己检测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进行反馈与评价(37-42)。

8 补救性Remedy

该因子反映学习者依据反馈的信息,及时采取补救的措施,以实现学习目标(43-48)。

9 总结性Summarization

该因子反映学习者是否养成做学习总结的习惯,吸取经验教训并使之概念化的情况(49-54)。

调查问卷中,每个问题都附有3个以上答案,可供被访者选择。

(三)调查方法

按照表(1)组织好被访者,将问卷与答卷纸一并发给他们, 请他们仔细阅读每一个问题,选择其中一个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答案,在答卷纸的“○”打上“×”。若备选的答案均不理想,权且选一个近似的答案。本次调查虽无时间限制,但要求被访者无须过多考虑,只求如实回答,切勿漏掉问题。

(四)采分与解释

1.采分标准

本次调查采用三级记分制。本问卷(辅题55除外),其中有正向题51题,采分为a3,b2,c1;负向题3题,采分为a1,b2,c3。 每个因子最高可得分为18分,总分最高可得分为162分。

2.解释

依据采分标准,分别计出元学习状态的总分和因子分。总分:就是第1题至第54题,各题分数之和,元学习的总分越高, 标示他的元学习状态越高,反之,就越低。因子分:指各个因子测得的分数。每一个因子反映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各个学习阶段的学习状况。因子的得分越高,其状态越好。

本问卷附设第55题,不计分数。其目的是了解学习者最近的一般情况。如,关于校风的评价(55-1);课余进行学习的地方(55-2);经济安排(55-3);睡眠时间(55-4)以及担心的事情(55-5)。 为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元学习状况提供资料。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1 大学生的元学习状态

表(2)本次调查学生元学习状态九个因子原始分均数比较

元学习因子 激励性E 计划性P[,Ro] 准备性P[,Re] 意识性C

原始分均数 14.42 12.90 13.77 14.68

最高可得分 18.00 18.00 18.00 18.00

百分比(%)

80.11 71.67 76.5 81.56

元学习因子 方法性A 控制性D 反馈性F 补救性R

总结性S

原始分均数 12.96 13.0112.7513.83 13.26

最高可得分 18.00 18.0018.0018.00 18.00

百分比(%)

72.00 72.2870.8376.83 73.67

2 大学生元学习状态的学科差异

表(3 )本次调查文经与理工两类学生元学习状态差异及显著性检验

元学习因子 激励性E 计划性P[,Ro] 准备性P[,Re] 意识性C

理工类

14.46 13.12 13.76

14.69

n=105

S

1.82

1.95 1.891.88

文经类

14.39 12.70 13.68

14.68

n=105

S

1.87

1.96 1.721.99

CR0.27

1.57 0.320.04

元学习因子 方法性A 控制性D 反馈性F 补救性R 总结性S

理工类

13.05

13.4413.1214.04 13.44

n=105

S

2.061.93 2.16 1.93 1.97

文经类

12.88

12.5912.3713.62 13.08

n=105

S

1.871.64 1.85 2.11 1.63

CR0.633.44 2.70 1.51 1.44

显著性

* * * * *

说明:*P<0.05差异显著、* * *P<0.01差异比较显著,* * *P<0.001差异非常显著。

3 大学生元学习状态的性别差异:

表(4)本次调查男、女大学生元学习状态差异及其显著性检验

男生 n=105

女生 n=105

因 子 S S CR

显著性

激励性E

14.181.89 14.66

1.76

-1.90

计划性P[,Ro] 12.641.87 13.18

2.02

-2.01*

准备性P[,Re] 13.682.08 13.76

1.48

-0.32

意识性C

14.432.01 14.93

1.81

-1.89

方法性A

12.872.01 13.05

1.93

-0.67

控制性D

13.062.03 12.97

1.640.35

反馈性F

12.762.06 12.74

2.010.07

补救性R

13.462.16 14.20

1.82

-2.68

* *

总结性S

13.081.93 13.43

1.67

-1.41

4 大学生元学习状态的年级差异

表(5)本次调查二、四年级学生元学习状态差异及其显著性检验

因 子

年 级 SCR显著性

激励性E 二年级14.57

1.81

四年级14.24

1.93 1.04

计划性P[,Ro] 二年级12.71

1.77

四年级13.57

1.93 -2.75

* *

准备性P[,Re] 二年级13.83

1.89

四年级13.93

1.62 -1.89

意识性C 二年级14.81

1.85

四年级14.71

1.63 0.34

方法性(A)二年级12.81

1.89

四年级13.37

1.90 -1.75

控制性D 二年级13.14

1.64

四年级13.41

1.92 -0.89

反馈性F 二年级12.83

1.88

四年级13.90

1.75 -3.49 * *

补救性R 二年级14.10

1.98

四年级13.90

1.75 0.63

总结性S 二年级13.24

1.55

四年级13.76

1.65 -1.92

*N[,2]=70,N[,4]=70

(二)分析

从表(2)看出,大学生的元学习状态,从总体来说, 处于中等水平。按照它们的得分与最高可得分的百分比,其9 个因子的顺序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意识性(C)——激励性(E)——补救性(R )——准备性(P[,Ro])——总结性(S)——控制性(D)——方法性(A )——计划性(P[,Ro])——反馈性(F)。得分最高的是意识性(C),均分为14.68,百分比为81.56%,标示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性较高,对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较为明确,较为了解。根据调查,每次进行学习,对于具体的学习任务,“经常明确”的,占27.1%,“有时明确”的,占55.7%,“不明确”的,仅占4.7%。 而对于教师讲评作业时,最关心“意义与方法”的,点74.7%,“答案是否一致”的,占20.5%;“抄一下教师的答案”的,仅占4.6%。得分最低的是反馈性(F),均分为12.75,百分比为70.83%,标示学生在学习活动后,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效果进行检查、反馈、评价,乏力或者不及时,最明显的例子是:课上完后,“能经常”用习题来检测自己的学习状况的,仅占15.3%,而“从来没有”的多达38.1%;“有时”进行检查的占46.6%。

从表(3)看出:理工类与文经类学生的元学习状态,通过Z检验,控制性(D)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1,反馈性(F)的差异比较显著,P<0.01。

关于控制性(D),根据调查,他们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理工类学生比文经类学生爱动脑筋,多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当要求被访者回答:“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时,你是否努力动脑筋,尝试多种办法,直到问题解决。”回答“基本上是”的,理工类占52.3%,文经类占32.3%;回答“不是”的,理工类占4.7%,文经类占7.6%。其次,在处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与学习上,理工类学生比文经类学生更具节制。例如,在回答“上你不喜欢的老师的课,你同样可以学好吗?”选择“可以”的,理工类占32.3%,文经类只占8.5%; 选择“不可以”的,理工类占17%,文经类占26.6%。再次,在遵守课堂纪律,用心听课方面,似乎理工类学生比文经类学生做得更好。据统计,“上课时,有没有在课桌上涂鸦或看与上课无关的书籍?”“从来没有”的,理工类占33.3%,文经类占19%;“有时有的”,理工类占62.8%,文经类占74.2%;“经常这样”的,文经类多达10.4%,而理工类只占3.8%。最后,在对自己的管理与约束方面,理工类学生比文经类学生更有自觉性。当问及“你以为,学生有没有必要给自己制订契约?”时,认为“很有必要”的理工类占28.5%;文经类占14.2%,而认为“没有必要”的,理工类占16.1%,文经类占23.8%。

关于反馈性(F),似乎理工类学生比文经类学生及时且多样化。具体表现在:(1)作业方面,据调查,“当天完成”的, 理工类学生占46.6%,文经类只占32.3%,“拖着等教师催要再完成”的,前者只占4.7%,后者多达14.2%。(2)采用多种方式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方面,理工类学生,能经常“用课本中的习题或作业来检查自己的学习状况”的占24.7%,而文经类学生只占5.7%,相差甚多。 “通过朋友与同学之间的互查”来检查对知识是否掌握,“经常这样”的,理工类学生占22.8%,文经类学生占4.7%,也相差很多。(3)在纠正自己学习的错误方面,理工类学生倾向于由教师纠正,或由朋友、同学纠正,而文经类的学生倾向于由自己纠正。据调查,学生学习上发生的错误,前者由教师纠正的占32.3%,由朋友、同学纠正的占27.7%。自己纠正的占40%,而后者,由教师纠正的占27.6%,由朋友、同学纠正的占22.8%,有49.5%的学生则由自己纠正。

为什么会发生上述的差异呢?看来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科的性质不同。众所周知,理工类的许多科目,都较为抽象,逻辑性较为严密,对基础知识、对知识的连续性要求较高,没有教师的指导,决难学好,学出成效。理学院有一位老师说:“学物理、学数学就要老实,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投机取巧,急于求成。”许多理工类学生有过这样的体会,上课务必用心,开小差就难以跟上教师的思路。掉下来,要爬上去就更吃力。二是学生对学习的看法不同,在调查中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理工类学生有62.8%,“不用别人督促,也能主动学习”,而文经类学生只占31%,相反,在文经类学生中,认为“即使认真学习,也没有什么意思”的,占6.9%,而理工类学生只占2.8%。

从表(4)看出,大学生中, 男生与女生的元学习状态存在差异,通过Z检验,发现男女生间的补救性(R)差异比较显著,P<0.01, 计划性P[,Re]的差异显著,P<0.05。现就补救性(R)从三方面加以说明。第一,从善于吸取学习的经验教训方面看,似乎男生比女生强。一个明显的例子,“在考试中,是否会重复以前相同的错误?”,选择“经常是”的,男生占12.3%,女生占14.3%,选择“没有的”男生占14.2%,女生只占7.6%。第二, 从攻克不感兴趣的学科以及向老师请教方面,女生则比男生更加主动,更有热情。“对于不感兴趣的科目,你也努力学好吗?”回答“同样努力”的,女生占53.3%,男生占38%;回答“有时努力”的,女生占35%,男生占46.6%;回答“没有劲头”的,女生占11.4%,男生占15.3%。在遇到不懂问题,“经常、及时请教老师”的,女生占21.9%,男生占16.1%;“有时有”的,女生占70.4%,男生占65.7%,“从来不问”的,女生只占8.5%,而男生多达18.1 %。第三,在记课堂笔记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加重视。对于各门课程,有“专门的听课笔记”的,女生占70.4%,男生占62.8%,“几门课共用一个本子”,女生占10.4%,男生占18.1%。

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与学生的性别特征有关,由于生理上的差异和社会化的结果,男女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尽相同,正如心理学的研究所表明的[6],女性有较负责任、温柔、听话、 友善、细心、善记、感情丰富、敏感等心理特征;而男性有独立、刚强、粗率、随便、务实等心理特征。男、女的心理特征不同,反映在学习活动中自然有差异,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如果上课时,可以自由选择座位,你将选什么地方?”有57.7%的女生会选择“有利于听课与记笔记的地方”,而男生只占35.2%,而选择“教师容易忽视的地方”,男生占9.5 %,女生则为0。

从表(5)看出,大学生的元学习水平是不断变化的, 不会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通过Z检验,发现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的元学习状态, 其计划性P[,Ro]的差异比较显著,P<0.01,反馈性(F)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1。

先谈计划性P[,Ro],具体表现在:(1 )对课堂讨论的准备方面。“经常有”准备发言提纲的,四年级学生占47.1%,而二年级学生只占10.4%;而“没有”准备发言提纲的,二年级学生占17.1%,四年级学生占7.6%。(2)在与同学、朋友交流学习计划方面。“经常进行”的,四年级学生占31%,二年级学生占5.7%, 而“没有进行”的四年级学生占20%,二年级学生占44.2%。(3)对于晚自修的安排方面, 四年级学生比二年级学生更有计划性。据调查,对于晚自修,“经常有计划”的,四年级学生占52.8%,二年级学生只占15.7%,而“没有制订计划”的,四年级学生占11.4%,二年级学生占14.2%。

再谈反馈性(F),四年级学生优于二年级学生。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利用课本的习题,来测试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经常这样做”的,四年级学生占32.8%,而二年级学生只占5.7%, 而“没有这样做”的,四年级学生占27.1%,二年级学生多达38.5%;(2)是习惯于通过同学、朋友之间互查,检验对于知识的掌握方面, “经常有”的,四年级学生占28.5%,二年级学生占5.7%;“有时这样”的,四年级学生占47.1%,二年级学生占65.7%;“从来没有”的,二年级学生占35.7%,四年级学生仅占17.1%。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对于任课教师布置的作业,二年级学生倾向于当天完成,而四年级学生倾向于2~3天完成,也就是说,前者的反馈比后者来得快。

发生上述年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四年级学生在大学里已经接受了三年的教育训练,所形成的一种学习习惯,也可能是学生,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经验。至于最后出现的那种情况,或许与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轻重有关,或许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具某种惰性所致。

三、小结与建议

(一)小结

通过对本次调查结果的系列分析,概括出三个结论:

1.当前大学生的元学习状态从总的说来处于中等水平,但9 个因子的发展不平衡。意识性(C)较高,反馈性(F)偏低。

2.大学生的元学习状态,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存在群体差异:(1)学科上,反馈性(F)差异比较显著,控制性(D )差异非常显著;(2)性别上,计划性(P[,Ro])差异显著,补救性(R)差异比较显著;(3)年级上,计划性(P[,Ro])差异性比较显著,反馈性(F)差异非常显著。

3.产生群体差异的原因较为复杂的,有的与学科性质有关,有的与性别特征、年级特征有关,有的与学习者本身的素质有关,它们之间的联系如何?仍需继续加以研究。

(二)建议

1.元学习理论的本质,就是认为人是一个信息系统、一个能量系统,相信人是积极活动的主体。人能计划未来,监控现在。学习者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直到完成任务。要重视大学生的元学习。

2.要加强对大学生,特别是文经类学生与低年级学生反馈性(F )的指导与训练。提倡在学生的学习中,做到有反馈、及时反馈、正确反馈。因为,反馈不单可以修正错误,同时也是一种激励。提高学生的反馈能力,应作为教学的任务和追求的目标之一。要教学生学会反馈的方法。继续保持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过程的自觉性。

3.承认并重视大学生元学习的群体差异。对于理工类学生,要鼓励他们扬长克短;对于文经类学生,要启发教育他们,善于约束自己,集中精神听好课,学习过程中,做好反馈工作。对于男生,鼓励他们在学习中遇不懂的问题时,多向老师请教,教师也要主动密切与他们联系,帮助男生攻克不感兴趣的科目,重视记好课堂笔记,把记笔记看作一种知识的再生成技术。对于女生,尤要注意总结学习上的经验教训,减少以至最后消除学习上“同样的失误”。对于低年级学生,要加强学习的计划性训练,力求做到“晚自修”有安排,“课堂讨论”有准备,多与同学、朋友交流学习情况,学会通过和利用多种方式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新生入学训练,应有这方面的内容。对于高年级学生,要警惕产生懒惰性,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习更多的东西。

4.提倡在大学生中,普遍开展元学习的测查与诊断,至少在二三年级进行一次,为需要接受辅导与咨询的学生,及时提供服务。

(本次调查得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各学院辅导员的帮助,特此致谢!)

标签:;  

大学生元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_二年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