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英语学习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英语课程标准修订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英语学习论文,健康成长论文,课程标准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十年之际,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在深刻总结十年实施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广泛听取了广大英语学科的专家、学者、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
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
(一)坚持改革方向,适应发展需要
修订组自2007年起对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与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深入研究,并认真研读了来自全国的修订意见和调研数据。通过分析发现:各地对《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设计以及内容与要求的满意率均达到95%以上,总体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因此,本次修订工作坚持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保持原《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结构框架和目标体系,在总结十年来课程改革实验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着重解决课程改革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力求满足和适应未来十年国家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突出课程价值,强调能力培养
本次修订突出体现英语课程对国家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在为学生打好学习英语基础的同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强调教育要关注对学生的品行、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的任务与目标,此次修订进一步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的意志品格、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适当调整要求,促进均衡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注重质量的目标。本次修订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中等发展水平为基准,考虑全国各地英语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区不平衡性等因素,在语言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以及文化意识等方面适当降低了目标要求,一方面增强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灵活性,提高了课程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减轻课业负担。
(四)加强教学指导,增加实际案例
此次《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反馈意见主要集中在其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方面。
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重点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英语课程中的渗透
修订后的标准更好地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阐述了英语课程对国家和对学生发展的意义。第一段着重阐述课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对于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小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开设英语课程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段着重阐述了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学习英语还有利于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体现在课程理念、课程设计、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的建议中。修订中特别强调英语课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遵循循序渐进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设计课程。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提出,教材应选编一定比例的介绍祖国文化的内容,积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民主与法制教育。在教学建议中,强调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
(二)充分体现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巩固和深化
为了巩固课程改革十年以来的成果,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调英语课程要为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在学习方式上,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强调教师要创设有意义的语境,为学生学习、实践和运用英语创造条件;同时,还要继续完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为进一步深化英语课程基本理念,此次修订中特别修改了原来课程理念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普适性问题。经过修订的课程理念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凸显了英语学科的特点,因而也就更有利于教师在英语课程实施中把握、理解和落实。
修订前的英语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2)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
(3)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4)强调学习过程,倡导体验参与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修订后的英语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4)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5)优化评价考试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6)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这些理念涵盖了英语课程的各个方面,涉及课程的总目标和基本定位,所阐述的要点包括:英语学习的目的与价值、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与基本任务、基于语言学习规律的课程设计思路、基于语言学习特点的教学原则与方式、基于课程目标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以及基于课程实施的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和途径等,为实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三)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进一步反映了国际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外语教育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外语的过程不是一个枯燥地背诵和记忆的经历,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
课程目标的变化必然带来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变化。课程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此,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以描述学生“用英语做事”为主线,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在教学建议中从八个方面为英语教师提出了既具有指导意义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体现了以培养能力为导向的改革方向。
(四)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体现英语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设计沿用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设计思路,即采用分级的方式进行设计。在修订中强调了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基于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这一思想成为此次课程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的课程体系。该体系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五个方面设计课程总目标和分级目标,这五个方面是: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总目标采用多维方式描述课程目标,实现了英语课程既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注重优化学习过程,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较强的文化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修订后的英语课程目标体现出更加清晰的三个层次,即:课程总目标、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课程总目标提出目标的总体框架结构,指出:要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共同构成,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课程总目标进一步突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展现了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也凸显了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分级目标则是在整体目标的框架下按级别从五个方面整体描述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表现。而分级标准是对总目标和分级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即根据总目标的五个组成部分,对语言技能按五个级别描述具体的标准,而对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则按照二级和五级两个出口级别进行标准的描述。
此次修订还在文字和图表上强化了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区分与衔接,体现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如: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以初中三年级(即义务教育九年级)为终点,并与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相衔接。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含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阶段)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形成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课程。
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的具体内容
(一)合理设计课程内容,科学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对课程内容的修订主要依据的是过去十年《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验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1.对课程内容和容量的调整
此次修订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中等发展水平为基准,考虑全国各地英语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区不平衡性等因素,分别明确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这一方面是为了降低难度,另一方面也为了更科学地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例如:减少了一级和二级语言技能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和歌谣的数量,将表演英文小话剧修改为简单的角色表演;将二级目标描述中“说”的要求中的“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同时还删除了话题项目中的植物、玩具等话题,以及数量、时间等相关意念;调整和删除了文化意识标准中的部分内容,如删除了五级文化意识标准中的“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了解常见动植物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了解自然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义”;将原来的“了解英语国家中的个人隐私习俗”调整为“了解英语国家中的人际交往习俗”。修改后明显缩减了课程容量,也降低了难度。
对个别语言技能标准的调整是从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把握好渐进性原则出发的。主要调整的内容有:在一级语言技能标准的“读写”要求中,增加了“能模仿范例写词句”,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在二级标准“说”的要求中,增加了“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将二级标准“写”的要求“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修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渐进性,为初中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2.对词汇学习的认识和词汇表的调整
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词汇知识学习的描述,进一步突出了对词汇学习本质的认识。强调词汇并不只是单个的单词,学生应在语境中理解词汇的意义和词汇的表意功能,如用词汇来描述或命名事物,而不是单纯学习和记忆词汇本身的含义;用“学会使用”代替以往的“掌握”,更加突出了语言的运用。
修订后英语课程标准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表,替换和补充了部分词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量要求增加了弹性(1500~1600个),提供了1500个词汇的词汇表,要求学习和掌握基本词义和用法。此次修订对词汇表的呈现方式也做了较大调整,未列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其理由是:(1)英语单词的词性和词义是在具体语境中体现出来的,许多英语单词具有多种词性和中文释义,列单词的哪些词性和中文释义缺乏可靠的依据,且中文释义与英语单词并不完全对等。单纯、机械、脱离语境地简单罗列词义和词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不利于语感的形成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2)标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词义有可能导致部分教师脱离语境地教授词汇,学生脱离语境地学习单词的词性,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造成学习效率低下。(3)不列单词的词性和中文词义符合在具体语境中学习和使用单词的理念,有利于教材编写的灵活性。(4)单词的词性和词义可由教材编写者根据选材的具体语境和语义表达需要标出。
(二)增强实施建议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落实课程理念与目标
课程改革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好课堂教学,关键在教师。教师应在教学中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整体规划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实施建议共包括四个组成部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
1.教学建议部分
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针对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对如何实施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实现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比较具体和可操作的教学建议。教学建议共八条,是在原教学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了逐条整合和文字修订,力争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做到语言简洁、逻辑合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条是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打好基础。建议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不断进步。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和学习风格,发掘学生的潜能,与学生建立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因材施教。
第二条是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教师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第三条是加强学习策略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和模仿英语发音的特点;掌握有效记忆和使用英语词汇的方法;理解英语句型的结构和语用功能;初步运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获取、处理和传递所需信息;在具体语境下开展有效交流;主动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等。
第四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此,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五条关注的是教师如何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该建议指出教师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教学实际需要、学生现有水平、课时安排等,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同时,该条建议还指出,教师对教材的补充或删减不应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还要避免为了满足考试需要而对教材作出取舍。
第六条强调了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造有利条件。建议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也要充分发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作用,使各种教育技术和手段都能科学、合理、恰当、简约地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而服务。
第七条建议指出,教师要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途径,从而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这个平台使学生可以激发和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语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和塑造性格。
第八条是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从教师自身语言素质、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以及教师实践能力与反思能力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还在附录中提供了教学实例,希望通过这些实例,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在具体教学中的体现和落实。
2.评价建议部分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保证新课程理念和新的培养模式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继续强调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评价的维度,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力求体现课程内容“以人为本”和“培养具有社会适应力和跨文化人才”的核心理念。本次修订提出了九条评价建议,同时对案例进行了整合和调整,补充了大量的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分小学和初中两个部分编排,在各自部分又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呈现,突出了对小学和初中不同阶段的评价指导。
3.教材编写建议部分
教材要以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编写依据。在满足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应尽可能灵活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材应融入先进的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还要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的原则。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
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保证。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提出四项具体建议:(1)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要求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只有深入地研读教材,教师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2)开发与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拓展教与学的渠道,更新教和学的方式,使英语教学更加真实、生动、开放和灵活。(3)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增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性和多样性,使学生之间更有效地相互帮助,分享学习资源,为开展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条件。(4)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学生资源蕴藏在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之中,也隐藏在他们丰富的情感和活跃的思维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重要意义。通过创设开放性的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平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
(三)倡导多种途径开展教学,调整对“任务型教学”的表述
在2001年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任务型教学途径得到了倡导。从近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实践看,一线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表现出积极的热情,但对于如何实施任务型教学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和问题。一些教师误以为《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只倡导任务型教学,因而忽视使用其他多种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方法;此外,在外语教学界,对于任务型教学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也有争议,有人认为课程标准不应只提倡某一种教学方法;也有人直接借“任务型教学”批评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过于西化,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修订调整了对此的表述,倡导采用多种途径开展教学。要求“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既保证了与实验稿在理念上的一致性,又鼓励教师在尝试采用任务型教学这一先进教学途径的同时,根据需要采用其他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四、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与新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要求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刻认识英语课程的价值,深入理解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体现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价值、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同时,挑战还来自于课程理念与多年形成的教学常规与行为的冲突。虽然新课程实施以来,核心的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对于不少教师而言,这些理念还停留在认识阶段,还没有转变为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要真正将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学习、大胆尝试、明确方向,在实践与反思中加深对课程价值、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性质的认识,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既重视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充分吸收和继承各种方法,取长补短,优化教学方式,建立起先进理念与自身教学行为之间的联系,逐步做到知行合一。
第二个挑战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素质。目前还有不少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不高,给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和目标带来了困难,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影响。为此,教师要从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出发,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重视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应用、学习策略的发展、情感态度的调动、文化意识的提升和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营造激发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使他们能够在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思维、交流情感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第三个挑战是对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的要求。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课程进一步推进所关注的重点。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客观规律,以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确定合理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连贯、清晰的教学步骤,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与能力。此外,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与反思,教师有机整合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与认识,形成自主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教师还应通过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机制与其他教师主动分享,加强交流,逐步提炼适合个人特点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成为一名不断进取、具有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英语教师。
第四个挑战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如大班教学、学生差异、教材适应度,以及教学的有效性和考试评价的局限等。特别是评价改革尚未能完全与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步,以及中小学衔接尚未引起重视及得到有效解决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全力支持,也需要广大的教师和教研员的共同努力,相信修订后英语课程标准能够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课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本文由王蔷执笔。王蔷,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
标签:英语论文; 课程评价论文; 英语学习论文; 课程论文; 课程标准论文; 教学技能论文; 课程开发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教师技能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课程目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