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定邦评说中国资本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资本市场论文,梁定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制度要进一步改革
融资渠道单一累积金融风险
美国经济历史学家恩格思·麦迪逊教授通过对从唐朝到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预言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和将继续维持。麦迪逊同时认为,中国要实现发展目标,必须做好三件事: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制度要因应世界的水平发展、国企要进行重大改革、税收制度要有重大的调整和发展,这三者相互之间又是息息相关的。
麦迪逊的研究代表了一种对中国经济比较公允客观的看法,所提出的三个条件也是合理的。从内地金融制度方面来看,亟待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企业融资途径单一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除了上市公司外,中国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相当高。1998年国际清算银行报告的统计显示,中国的银行贷款相当于GDP的97%左右;而在工业化国家,企业的资金来源就要均衡得多,企业从银行获取的贷款和从资本市场所筹得资金的比例相差不多。
融资途径单一所带来的市场后果不能不引起警惕。如果一个国家的融资过于依赖银行,风险就会累积得太高。因为相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银行对企业的监督的有效性是很低的。银行对企业放贷是两个组织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一过程往往又控制在少数几个经办人手里,而且贷款是商业秘密,他人无从得知。企业如果经营不善常常会借新债还旧债,这样日积月累就会积累巨大的风险。
日本银行界近年的颓势主要就根源于此,这通过亚洲金融危机的放大使不少国家吃足了苦头。1997到1998年底,从亚洲新兴市场撤出的资金超过1000亿美元,主要流回了日本。因为日本银行界在前些年的盲目放贷中出了不少问题,继任的银行家们为了保住银行纷纷从海外收回资金,这对处于危机中的其他国家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
分业经营原则成为全方位金融服务障碍
从国际潮流来看,银行本身的角色定位近来也在不断改变。过去银行靠息差生存,但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息差越来越低,而风险却越来越高,于是银行不得不拓展其他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比如清算、代人理财和做托管网络等。其实,国内的许多银行家也有类似的想法,但由于《商业银行法》有分业经营的限制,银行不能从事证券市场等方面的业务。现在,保单正在逐步演变为一种投资工具,与基金的投资组合已经相去不远。这种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会不断冲击我们的市场结构,促使我们对现有的法律框架作适当的校正。这样的改变也许在数年之后,也许在一两年后就会发生。
让金融衍生工具重新登场
除了股票,基金在资本市场也是不可或缺的成员,市场要扩容,需要一大批机构投资者。但现在市场上的基金都是封闭式基金,由于种种原因,开放式基金迟迟出不来,这样的市场是不完整的。这又和另一个问题连在一起了,那就是我们现在几乎没有金融期货与期权等避险工具。经过“3.27事件”后,金融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在内地被禁止了,但如果没有它们,市场就很难进一步扩容,因为开放式基金对它们的需求非常迫切。中国现在还处于资本市场的初级阶段,下一步要仔细琢磨如何在充分管理风险的情况下,把衍生工具逐步引入市场。
证券市场要进一步发展
发展中介机构作市场第一看门人
国内上市公司及其董事弄虚作假的不少。新《刑法》已经开始加重在这方面的处罚力度了,但在民事责任方面仍无大的进展。如果投资者的利益不能得到良分保障的话,将给股市扩容带来很大困难。如何使投资者的民事诉讼权利得到伸张和维护,应该引起管理层的重视。
要处理好前期的预防工作,需要发展中介机构来作市场的第一看门人。在市场中没有谁是配角,大家都是主角。作为投资者和公司最先接触的人,中介机构的地位非常重要。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业务规范的专业队伍,由他们来引导投资者和公司合法地参与市场活动。如果他们未能尽到引导责任,就是违反了专业操守,应当受到处罚,轻则罚款,重则除牌。这套规范在全世界都是得到了切实的执行的,我们在下一阶段也应在类似的前提下发展,信守公平和公正的市场原则。
机构投资者应主导大市
市场要优化就必须容纳多方面的投资者。现在市场上只有十几支基金,资金规模约有三四百亿元,只占市值的1%左右;其他的大多是散户,他们能够动用的资金很少,这不利于市场的稳健发展。法人应当成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国企能够买卖股票是必要的一步,但在操作方式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美国通用金融公司可以成为一些大企业理财的一种参考,它原来只是通用电气的内部财务公司,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投资者之一。不过,他们要参与市场运作,需要很多金融工具,否则就难以满足其长期和短期的财务要求。
此外,保险和退休基金也可以成为市场的长期投资人。老龄人口增加是我国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年龄超过50岁的人占人口的一半以上,显然会超出国家的承受力,也不可能完全寄希望于银行存款利息的增加,必须寻找能够保值并能不断增长的投资,以此建立新的退休保障制度,退休制度的改革必须要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还可以考虑让外国的机构投资者进来投资,目前B股和H股实际上就是这方面的先导。当然,这是一个需要极其谨慎对待的问题。可利用可控制的开放模式:外国机构投资者先要在中国银行开户,把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并获准以一定额度的人民币参与A股市场的买卖;如果他们想把资金撤回国外,必须在缴纳了税费和管理费用后,才能到中国银行把人民币兑换成外币汇往海外。如是我们给外国机构投资者设定了这样的运行通道后,就能确保我国的监管当局有效掌握和控制其动向了。
允许外国机构投资者进来有很多好处,他们的投资周期很长,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他们其实比当地资金守得更久。在台湾和印度市场上,都有上百亿美元的资金在参与买卖,如果中国内地也引进外国机构投资者的话,会比台湾、印度的市场扩容更快。外国机构投资者往往很珍惜自己的市场声誉,挑选企业时要作大量的分析和研究,这使得他们所选的企业股票往往会引起市场跟风,而企业也会主动与他们接触沟通,这有利于使市场透明度得到提高、市场环境得到优化。同时,外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也可以帮助我们的股票进入MSCI(摩根士丹利国际资本指数)、IFC(国际金融公司金融资产指数)和FTSE(英国金融时报指数)等主要指数,这将会大大提升中国企业的金融地位。
此外,加大市场的流通量,可以解决股市波动过于剧烈的问题;新股上市,每支股票盘子的大小其实不是问题,关键是要理顺发行制度;在未来几年,收购兼并很可能成为股市扩容的重要方式,收购兼并条例很快就将送交给社会咨询。另外一点是,应该设法使现有的非流通股流通起来,当然,把全部非流通股一下子扔进市场会把大家吓坏的,这既不必要也不实惠,稳妥的办法是使之逐渐进市场,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五六年或更长的时间,但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也许会缩短这一进程。
金融一体化在下一步扩容中的作用和位置要好好考虑清楚,银行、证券和保险三类业务和机构的市场位置该如何布局,以及三个监管机构如何协调交流对提高市场运作的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