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陪着你走——中国股市“劲牛疲熊”现象揭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陪着论文,你走论文,中国论文,股市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回顾中国股市的发展历史自1992年起中国股市的运行便开始出现“劲牛疲熊”(或叫做“短牛长熊”)现象——上扬行情突然疾速、升幅惊人但持续时间极短下跌行情缓慢,不断反复,但持续时间极长。如果算上1999年井喷勃发的“5.19行情”,从1992年5月开始, 剔除短期内的震荡行情,图表上清晰可辨的,就有6次“劲牛”和4次“疲熊”。
以沪指为例1992年5月中旬,沪指从500余点开始起动,只用了一周多的交易时间,便狂涨到5月25日最高点1429.29点,涨幅接近200%。 这是中国股市第一次“劲牛”之后股市进入“疲熊”至1992年11月17日跌到最低点386点,时间长达近半年。
1992年11月下旬,“劲牛”卷土重来,用了13个交易周左右的时间,将沪指推上了1500点大关,于1993年3月创下1558.96点历史高位。随后,“疲熊”反击,股市又一次进入绵绵熊市, 至1994 年7 月底创下325点最低点,本次“疲熊”时间扩大为1年零4个月。
1994年8月,“劲牛”再度发力,在6个多交易周内,至1994年9 月创出1053点高位,股市升幅达200%。然而好景不长, 随之而来的“疲熊”竟长达1年零8个月,直至1996年5月创下512点才止跌。
1996年下半年,股市的“劲牛”看上去要相对温和一些,从6 月至12月攀上1258点,用了近半年的时间。然而应该看到的是,1996年12月股指由不足1000点升至1200余点,只用了不足一周的时间,若不是《人民日报》从上面泼了一盆冷水,难以设想本次“劲牛”究竟能够蹿到多高。这之后的熊市,极快地创下了800余点新低,随即又转入了牛市, 从表面上看,似乎摆脱中国股市“劲牛疲熊”的老套路。然而,由于这次短暂的熊市缘于政策的强力于预,是对“劲牛”的一次快速修正,因而,从根本上说,它并未能改变中国股市“劲牛疲熊”的固有框架。
果然,股市经过短暂的盘整后“劲牛”又爆发了,在12个交易周内;至1997年“火红的5月”股指于5月12日创下了1510点高位。这次“劲牛”,可算是对1996年底“劲熊”的“再修正”,假如排除政策的利空因素,1997年上半年的“劲牛”行情完全可以看作是1996年12月上旬“劲牛”行情的对接和延续。
令投资者记忆犹新的是,在1997年5月沪指摸高1510点后, 中国股市进入了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疲熊”从1997年5月中旬至1999年5月中旬中国股市的“疲熊”运行了整整两年,其间虽有过1998年春天的所谓“资产重组行情”,但由于股市呈现的是“垃圾开花”、“一股得道,鸡犬升天”的非理性现象,因此,在1998年的行情中崇尚理性的投资者非但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反而大多深陷其中。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5.19 至”至“7.1”的井喷行情后至今,中国股市又再次走入了“疲熊”的格局。
因此,纵观中国股市的波段运行规律完全可以用两句诗予以总结:牛市一一“好花不常开”;熊市——“此恨绵绵无绝期”。如果说牛市是美好而短暂的春日,在漫长如严冬的“熊市”里,被套率的中、小投资者则是被困在冰层下的鱼,已习惯了没有阳光的日子。
缘何“劲牛疲熊”
中国股市的运行向来与国家经济形势不相关、不密切,很多专家及业内人士将其当作中国股市“劲牛疲熊”的原因。然而,通过分析中国股市运行的内在动因,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股市与经济形势不相关、不密切,并不是“劲牛疲熊”的原因,而是“劲牛疲熊”的结果。中国股市正是由于“开张”时间短暂,很多方面还未能按市场规律进行管理和监控,才造成“劲牛疲熊”现象,从而导致股市运行与经济运行不相关,甚至背离的奇特景观,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干预因素。
中国股市“开张”还不到10年,与西方发达股市相比,完全是“小儿科”。由于股市运行机制和股民投资心理的不成熟,因而,适当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然而,过多的政策干预,对股市造成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出来。
中国股市被投资者当作是“政策市”、“消息市”,不能不说主要是因为过多的政策干预造成的。在这种环境下,投资者热衷于打探政策、刺探消息、侦察主力动向,而荒废了研究国家经济走向、挖掘公司股票潜力等这样的“基本功课”。股市的投资者似乎都成了一群贫瘠山区的农民,守着一块“望天田”,只等着天降喜雨。中国股市的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那些坚守理性的投资者常常跌破眼镜,成为股市的落魄者;而那些对政策、消息和主力动向的先知先觉者,倒能成为股市的“常胜将军”。
中国股市的管理层在监管股市的职能上存在错位。由吴敬琏教授负责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本商场课题组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管理层在监管股市中明显存在着职能错位问题,本该由管理层管好的信息公开、真实、交易公开、公正等问题没有管好,而本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上市规模、上市速度及证券种类等领域,管理层却管得过多、介入太深,严重制约了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产生了严重的腐败,使弄虚作假、内幕交易等欺诈行为屡屡发生。
这份报告令人深省,中国股市的确存在很多欺诈行为。远的有“琼民源事件”,近的有“红光事件”、“飞龙事件”、“国泰事件”、“蓝田事件”……股市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些股票莫名其妙地大涨特涨,消息却迟迟不见,投资者跟也不是,不跟也不是,等消息公布时,股价早已升天,此情况如“国嘉实业”。或者,投资者手中的股票忽然莫名其妙地大跌,消息亦跚跚来迟,等消息出台时,投资者才大呼上当,此情况如“飞龙实业”。
与此同时,对上市公司违规和欺诈行为的制裁却不够有力。如邵永强等10位股东状告“红光实业”涉嫌欺诈一案,尽管目前国家法律和条件已构成了对“红光实业”欺诈案进行惩处的条件,但此案至今仍没有下文。
可以想象,在这种市场条件下,投资者是难以树立理性投资、长期驻扎市场的理念的,而只能以短期心理在股市中搏杀。一旦股市升势确立,投资者立刻蜂拥而至。这种投机心态,是造成中国投市“劲牛”现象的最主要原因。
二、缺乏做空市场机制。
西方主要的成熟股市,都有做空机制。如果把股市的多头能量称作“阳”,那么空头能量就是“阴”。因此,股市的做空机制是平衡和调节市场阴阳的最有效的市场手段。但是,中国股市只有市场扩容、舆论干预这样的非市场做空能量,而缺乏市场本身的做空能量,导致市场阴阳不调和。这种市场机制的不健全,也是中国股市“劲牛疲熊”的主要原因。
中国股市反复出现“劲牛疲熊”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一波行情暴炒后,股价远离投资区域,主力自然出局。尽管主力已看空,却无法做空,只能干瞪眼,识相的干脆远离股市观望等待。当然,也有“良心发现”的主力,临走时丢下几句“长线是金”、“耐心持有”、“股指经过调整后将冲上多少多少点”之类的抚慰语。被套住的是谁?自然是后期追涨的广大中小散户。散户被套住后能怎么办?自然也只有“耐心持有”。谁愿意一上阵就割肉呢?结果,散户的耐心越好,“疲熊”的时间越长,这成了中国股市无法逾越的怪圈。
中国股市始终无法形成“共赢”的格局,其原因即在于此。股市成了主力和散户进行“猫捉老鼠”的游戏场所(主力自然是猫):主力在底部接筹,拉高,之后散户大量跟进,主力出货,散户套牢,于是“劲牛”过程迅速完成。然后,主力耐心等待,散户“耐心持有”,慢慢煎熬、遗忘,直至股市磨下足够的空间,老散户割肉离开了,于是完成了“疲熊”。主力接筹后又是一波“劲牛”,一批新的散户又加盟了,接过主力的高位筹码,然后又进入“疲熊”,如此循环,以至无穷。
三、市场主体风险不对称。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份结构是独特的和罕见的:上市公司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并占据绝对的控股地位,因而,上市公司没有被市场收购和控股的风险。在这种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必将失去风险压力和经营动力。上市公司经营发展的风险,无疑将转嫁到二级市场。而让永不能取得控股地位的二级市场来全部承提上市的股价风险,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正是因为这种风险的不对称,使中国股市出现了诸多不良现象:上市公司管理不善、经营无方、乱投资;热衷于配股圈钱,有项目要配,无项目也配,配股价高得惊人,即使配股后二级市场股价跌破配股价也在所不惜。与此相对应的是,上市公司即使赢利,也不分配,既不分现,也不送股,所谓“不分配概念”,成了中国股市的一大奇观。上市公司的赢利,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二级市场资本的作用,这种不愿分配的做法,贬损了中国股市上市公司的整体形象,极大地挫伤了投资者投资二级市场的积极性,扭曲了投资者的投资理性,滋长了短期投机的不良心态。
“劲牛疲熊”何时休?
中国股市的“劲牛疲熊”现象,主要是因为以上原因导致的过度投机造成的。在这种投机泛滥、理性受挫的市场中,除了那些精明的投机者不断获得暴利或诞生新的股市投机暴发户之外,以国家、公司和广大个人投资者都是有害的。
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说,股市是国家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是国家推动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石,是国家财税的重要来源,也是关系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因此,一个长期与经济运行不相关联、过度投机的二级市场,是不利于国家经济平衡发展和社会安定的。
对上市公司而言,过度投机的二级市场,不利于上市公司的融资,甚至导致一些上市公司在经营上不思进取,而将目光盯在二级市场的股价变化上,并易产生弄虚作假、内幕交易等腐败现象。
对广大个人投资者而言,由于普遍投资者在掌握国家政策,公司信息等方面处于劣势,因而,过度投机的股市的最终受害者必将是他们。长此以往,广大个人投资者投资二级市场的信心将会受到打击,股市发展的根基亦将不再牢固。
以上现象及其危害,值得管理层高度重视。只有制定相应措施,铲除一切不利因素,方能使中国股市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真正形成国家、公司、个人投资者三方共赢的良性格局。
首先,管理层在干预股市时,除了按照国家经济运行态势适时推出金融货币调控手段外,不应再对股市舆论引导,而应把投市运行方向交给市场自身进行判断。这有利于改变中国股市“政策市”、“消息市”的不利局面,培养投资者的投资理性和股票价值发现能力。同时,管理层应调整股市监管中的一些职能错位问题,将应由市场发挥作用的上市规模、速度、券种等由市场因素确定,减少人为因素;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券商交易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规操作、内幕交易等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以促进股市的法制化建设,保障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其次,尽快在股市中施行做空机制。这有利于平衡股市中的多空能量。市场本身的力量,更能使过度投机得到尽快的修正,避免股市反复出现“劲牛疲熊”这种不正常的“投机游戏”。
另外,管理层应逐步解决中国股市国家股、法人股不能流通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就一天是悬在中国股市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很多专家对此都有论述,在此不再赘言。总之,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深化改革,改变上市公司经营观念,以及平衡股市主体的风险分配。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劲牛疲熊”,中国股市才能真正迎来一个运行稳定、发展健康、多方共赢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