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因材施教_因材施教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因材施教_因材施教论文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材施教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高校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因材施教是反映学校教育规律的一条普遍适用的教育原则,不仅适用于智育,而且适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文化知识和业务技术才能培养中的因材施教,而忽视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是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在激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按照这种差异给予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按照“品德的差异”和“区别对待”的精神,就是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第一,因材施教是新时期培养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的需要。

教育要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管哪一类人才、哪一层次的人才都应该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祖国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不断追求新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高等教育要适应新时期的这一要求,就必须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针对学生的实际差异,培养多类型、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必须树立多样化和发展地看问题的新观念。

例如,我们过去考核学生,常常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去要求,如每年评选“三好学生”,总是要求面面俱到,往往把“四平八稳”、听话、顺从,看作一成不变的标准,而对于那些个性突出的创造型、开拓型的学生认为是骄傲、是“个人主义”,这实际上是有意无意地磨灭学生的锐气,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第二,因材施救是适应新时期青年学生特点的需要。当代青年学生有着求知、求新、求真、求个性发展的鲜明特点。特别是自我意识的增强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生理条件的基本成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接触的大量增加,促使学生的自我意识日益发展。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突出地表现为力量上的自信,人格上的自尊,精神上的自主。

力量上的自信,使青年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充满了信心,他们要求有更多的发言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解决各种问题和战胜各种困难。一般地说,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精神上的自主,使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喜好思考。他们对新生事物的认识,大都在自觉的比较、鉴别、思考中完成。他们常常不满足于现存的答案,而是要自己去刨根问底,不满足已知的,追求未知的,不满足于平面型的思考,而是进行立体型的思维。

由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信、自尊、自主等意识的增强,使一直使用的“先进层”和“落后层”的界限难以掌握。有的学生平时看起来自由散漫,可关键时刻却能见义勇为;有些一直表现很好的同学,在紧要关头的表现却令人失望。这些特点,使他们在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上呈现出复杂的个性和差异性。因此,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注意个别引导,因材施教。

第三,因材施教是调动千差万别的各类个性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的需要。

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过程是较为复杂的,除了内在的原因之外,其根源和基础在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成长一刻也不能离开社会环境。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个性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学生的思想不是主观自生的,它是在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处于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掌握知识和形成思想品德要经历一定的顺序,他们在心理发展特征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即普遍性。但共性存在于一切学生的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由于各个学生的生理条件、家庭条件、社会影响以及过去所就读的学校各不相同和所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在心理发展速度和面貌上也就不同,形成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品德差异。因而同一年龄阶段,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的共性在各个学生身上的反映也是千差万别的。心理学研究的个性心理特征表明,学生在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上都是各不相同的,比如有的学生热情、开朗、活泼、外向;有的学生深沉、多思、内向;有的学生胆大、自信,但不仔细;有的学生胆小、悲观,但认真;有的学生行动泼辣果断,有的学生慢条斯理,如此等等。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多样化将会更加鲜明。

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所以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既促进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健康形成和发展,又努力培养他们的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

第四,因材施教是提高所有不同思想品德水平的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的需要。

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看,有阶段之分,从横向比较的角度看,有高低之分。俗话说:“一娘养九子,九子各不同”,“十个指头不一般长”,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是不平衡的。心理学的研究证实,动机是个人推动和维持行动的心理状态,产生动机的原因是需要。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需求的表现。人有生理、安全、社会、自尊和自我实现等各种需要。由于个人所处的地位、文化知识、社会关系和思想觉悟的不同,对于各种需要的需求程度也就不同,追求的层次也就不同。一个人,当他所追求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激发出积极的热情。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决定因素是学生的内在动机(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和主观努力程度),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要求要符合学生的内部动机,一切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都可能造成“拔苗助长”。因此,应当根据各个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异地不断提出相适应的思想品德标准,引导学生自觉接受这些要求,并努力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崇高的思想和优秀的品德。

二、因材施教要从教育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态度等几方面入手

长期以来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科学性和层次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质上压抑了人才的个性发展。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第一,在教育内容上,既坚持人才培养的基本政治标准,又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把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都在原有的水平上逐步提高。要使一部分学生成为共产主义者,但是不能期望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共产主义者。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政治标准,又要充分注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的实际差异,在教育内容上建立起多层次的标准体系。例如,在通常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总体设计上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把思想教育同学习目的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立志成才的教育;二是把理想教育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三是把理想教育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教育结合起来,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只有做到较高层次和较低层次的结合,才能做到既使起点较低的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人才培养的基本政治标准,又使起点较高的学生能够有继续努力的目标,通过因人而异地确定教育内容和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落到实处。

第二,在工作方法上,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由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和受教育者的内部思想矛盾运动所构成的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掌握这一矛盾运动发展的特殊规律,让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促进矛盾的转化。按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不断地向学生提出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引导学生自觉接受这些要求,并转化为个人的优良思想政治品德。

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促进学生内部思想矛盾的运动和转化,教育者施加的外因,就必须适应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实际水平和个性差异的内容。因此,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采用“公式化”、“一刀切”的做法,不可能有一种万能的钥匙去启迪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个性差异,用不同的钥匙去打开他们的心扉。因材施教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各类个性的学生要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类个性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第三,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热忱地帮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要针对差异,区别对待,就要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了解学生应该做到“三知”,既知情、知性、知心。知情,就是了解学生过去和现在的各种情况,如学生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家庭和社会关系等;知性,就是了解学生的性格、脾气、能力、爱好等个性特点;知心,就是要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脉搏,他们想些什么、有什么困难和要求等。只有做到了知情、知性和知心,才能切实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做人的工作,是在人和人之间进行信息、情感的交流。在教育者和学生之间存在一个感情问题,俗话说,情顺而理通,入情入理方入人心。动之以情,就是教育者从平等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真挚的感情去关心学生、感动学生、教育学生。感情是行动的先导,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要求的,他们需要温暖和友爱。青年学生的情感丰富、奔放,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带有一定的情感成分。一个教师如果与学生情感融洽,深受学生的尊敬、仰慕和爱戴,他的工作就能得到学生主动的支持和帮助。可见,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的说来,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克服片面性,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实践型、开拓型、创新型的人才。

标签:;  ;  ;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因材施教_因材施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