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柳江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广西 柳州 545100)
【摘要】 目的:探究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选自我站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90例放置宫内节育器出现不良反应的育龄妇女。依据来站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育龄妇女45例。实验组育龄妇女给予针对性护理,参照组育龄妇女接受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育龄妇女的SAS、SDS评分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对放置宫内节育器出现不良反应的育龄妇女实施针对性护理服务,可有效缓解育龄妇女的不良情绪,提高育龄妇女对我站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并实践。
【关键词】 育龄妇女;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不良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270-02
宫内放置节育器是育龄妇女的常用避孕方法,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第二代节育器多为带铜IUD和含孕酮IUD,其避孕原理是通过改变女性的宫内环境,达到阻碍受精卵着床的效果[1],且在女性有生育需求时,将其取出即可。该种避孕方法具有简便、经济、安全及可逆等多种优势,但一些女性在放置宫内节育器后会出现不良反应,为其身心带来一定负担。本文为探究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的有效护理对策,对我站一年来所收治的部分育龄妇女实施针对性护理,且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研究过程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均选自于我站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90例放置宫内节育器发生不良反应的育龄妇女,依据入站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5例。实验组育龄妇女的年龄均在25~42岁,平均年龄为(34.8±4.6)岁;不良反应:出血26例,感染7例,节育器异位或脱落5例,腰腹疼痛7例。参照组育龄妇女的年龄均在26~41岁,平均年龄为(35.2±4.5)岁;不良反应:出血27例,感染6例,节育器异位或脱落4例,腰腹疼痛8例。两组育龄妇女的年龄、不良反应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临床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育龄妇女来站就诊期间给予用药指导、注意事项告知、自我情绪调节等常规护理;实验组育龄妇女给予针对性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因放置宫内节育器出现不良反应的育龄妇女入站就诊后,多数会因不适感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及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要以温和的语气与育龄妇女沟通,耐心听其主诉,依据育龄妇女的不良情绪来源,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2]。告知育龄妇女,不良反应在放置宫内节育器中具有一定的发生率,但只要积极配合护理会得到有效缓解或消除。对于有严重不适感的育龄妇女,可为其准备一些杂志书刊供其阅读或者引至温馨舒适的休息室,为其播放音乐,以分散育龄妇女的注意力,缓解其不良情绪及消极心理。
1.2.2对症护理 ①出血:由于节育器压迫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充血或损伤,引起出血情况。护理人员要对育龄妇女的出血量、出血时间及颜色详细记录,对月经量过多者,要为育龄妇女补充铁剂,并遵照医嘱服用止血环酸等[3],连续护理治疗2周后,如育龄妇女未出现明显改善,应考虑为其更换节育器。②感染:在放置节育器时如果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或育龄妇女置环后不注意卫生等均易引发感染,会出现血性或脓性阴道分泌物等,个别育龄妇女还会出现发热、下腹坠痛等症状。在感染育龄妇女的护理过程中,要取出节育器,遵照医嘱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检查血常规[4]。在此期间育龄妇女应禁止同房,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洗澡要选择淋浴,不可进行盆浴或坐浴,保持外阴干燥清爽。③腰腹疼痛:因节育器压迫子宫内膜或造成损伤,部分育龄妇女易出现下腹疼痛。如果育龄妇女的节育器大小、形态不适用于其子宫形态,因刺激产生疼痛者,可给予小剂量吲哚美辛、甲灭酸等抗前列腺素药。同时配合心理护理,缓解其心理压力。如治疗及护理无效时,可取出宫内节育器,视具体情况或更换宫内节育器种类,或换用较小宫内节育器。④嵌顿、脱落或异位:育龄妇女的子宫异常或过度倾曲、带环时间长、过度劳累等均会引起嵌顿、脱落或异位等情况[5]。如育龄妇女的月经周期有明显改变、阴道点滴出血、下腹痛等异常情况时,应考虑节育器可能出现嵌顿、脱落或异位。及时为育龄妇女进行B超和X线检查,结合腹腔镜检查,确定育龄妇女的宫内情况。在确诊后,要及时取出节育器,并配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及护理。
1.3 观察指标
采用SAS(焦虑情绪自评量表)、SDS(抑郁情绪自评量表)对育龄妇女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者则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明显[6]。
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我站自拟自用的满意度调问卷由育龄妇女不记名填写,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数据软件包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育龄妇女的SAS、SDS评分
两组育龄妇女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育龄妇女的SAS、SDS评分优于参照组,说明实验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2.2 比较两组育龄妇女的护理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育龄妇女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44/45),参照组育龄妇女的护理满意度为84.44%(38/45),经统计学分析,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详细数据见表2。
3.讨论
放置宫内节育器所出现的出血、感染及疼痛等不良反应,可对女性的心理及日常生活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如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及护理。对该类育龄妇女实施心理护理十分必要,能够缓解或消除其不良情绪及消极心理。此次研究中,实验组不良反应育龄妇女给予针对性护理后,育龄妇女的SAS、SDS评分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充分说明针对性护理模式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出现放置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的育龄妇女,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及消极心理,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表1 比较两组育龄妇女的的SAS、SDS评分(x-±s分)
*
【参考文献】
[1]李新爱.育龄妇女宫内放置节育器不良反应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2):150-151.
[2]周海英.人工流产术后及时放环78例的护理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7):130-130,131.
[3]石健.改善宫腔内放置节育器女性心理状态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6):52-52,66.
[4]张悦敏,赵文新,左庆军等.1例节育器异位致膀胱结石的治疗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4(34):4349-4350.
[5]冯玉珍.目标性心理护理对改善宫腔内放置节育器女性心理状态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2,24(4):5-5.
[6]孙跃峰,吴悦.宫腔内放置节育器术中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9):54-54,56.
论文作者:周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育龄论文; 妇女论文; 宫内论文; 节育器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心理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