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分析论文_吴素美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分析论文_吴素美

潍坊市潍城区人民医院 山东 潍坊261021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对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最后对比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分析。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临床数据显示: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数据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缩短患住院时间,同时又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肺炎;急性心力衰竭;护理方法;效果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是情况比较危急的一类疾病,如不进行积极有效治疗护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预后,甚至会威胁其生命安全。且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对于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护理模式已不能达到患者住院期间需求[1]。为了帮助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护理满意度,现对在我院进行治疗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1.5+4.3)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2.7+4.1)岁。患者入组标准:1)所有患者或家属入院后均知晓同意此次调研,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患者入院诊断均符合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及家属均无精神障碍疾病,可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方法有:1)病情观察:患者入院后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和病情发展。如注意患者体温变化,有无发热,主要用于了解肺炎控制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注意患者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痰多阻塞给予及时吸痰处理;对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应注意护理时的无菌操作。在患者日常护理中,应做好常规日常护理,如定期翻身拍背,嘱患者多饮水,以便稀释痰液,利于咳出。2)心理护理: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疾病危急,患者一般都会比较恐惧和紧张,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时应做好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在同患者进行日常沟通时,做好主动热情,尊重患者,消除其紧张害怕心理。患者住院对症治疗期间,应观察其心理变化,有无不良情绪产生并进行积极引导。护理人员主动关心患者,让其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和爱护,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以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情绪比较消极患者,护理人员应做好相关心理护理,以积极健康心理状态来感染患者。并对患者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与家属一起对患者实施心理安抚,让患者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患者由于疾病的严重危急,一般会比较担心自身安危及预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有效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其疾病发展,提高对疾病认知,增加疾病预后信心[2]。3)健康指导: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做好日常生活指导,告知自我照护重要性,在其饮食休息等方面,应做好积极有效健康指导。饮食易清淡,少食多餐,多饮水,禁生冷凉性食物摄入;平时注意多休息,避免疲劳,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方可进行适当活动。

1.3临床结果分析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模式,最后比较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患者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护理满意度主要从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和总满意度进行对比。对所得的临床数据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后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6+2.1)天,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2.3+2.4)天;由此可以看出,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数据间存在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后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5.5%),两组数据间存在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为了提高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其疾病康复预后,应对其进行积极有效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应给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本着“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对其实施全程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方法有:病情观察,由于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危重,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应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及病情发展[3]。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给予患者有效对症护理,还可以协助医生进行临床治疗诊断,给予实施对症治疗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存在心理健康不良患者运用心理护理知识,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疏导其不良情绪,做好良好沟通交流。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工作中的配合度,还可以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由于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恢复需要一定时间,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指导工作,帮助其提高照护能力,利于疾病康复。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疾病对症照护和病情观察等方面。综上所述,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对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整天临床效果好,值得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戴春晖. 老年患者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护理急救方法和效果[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11):59-61.

[2]孙健, 李曼. 全面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19):93-94.

[3]全面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 11(27):172-173.

论文作者:吴素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分析论文_吴素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