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京 210014
摘要:中国传统佛教建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主要建筑的布局模式和建筑形制有着较为严格的制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佛教建筑的功能逐步拓展,寺庙建筑群的规模也逐渐扩大。一些新的功能性佛教建筑组团则需要从新的视角去进行设计,禅修院组团便是其中一支。佛教建筑时常依山而建,为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通常不希望对山体进行过多的人工雕琢。在山地环境下,如何合理利用地形,同时满足禅修院组团的功能布局,形成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群体,便成了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图1)(图2)
关键词:禅修院;山地环境;融合;功能性
一、项目概况
本案位于南京市溧水区城东的东庐山风景区。这里钟灵毓秀,为百里秦淮河的源头,远离城市中心,背倚东庐山,面临中山湖,景观资源优越。东庐山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历史上东庐山各个山峰上的寺庙众多。东庐山景区整体规划意图积极挖掘佛教文化内涵,以特殊的定位和理念营造环境,提升项目的吸引力,增强佛教文化旅游的参与性,以此满足信众的宗教活动需求。
本项目基地北侧有东庐观音寺、禅修院一期等佛教文化景点。新建观音寺为鸡鸣寺下院,建筑规模宏大,是溧水佛教圣地。基地处于山地区域,内部存在10余米的高差。(图3)
八、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宗教旅游作为一类独特新颖的文化旅游,将宗教文化和旅游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势必会在旅游产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在弘扬宗教文化、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佛教建筑在传统布局模式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拓展新的功能组团模块;同时佛教建筑与自然山水相结合的特质,也对相应建筑的设计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东庐观音寺禅修院二期工程的方案设计,由如何结合自然山水环境,以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布局方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出发点,研究山地禅修院建筑布局模式、功能区域、交通流线组织、建筑造型展现等方面的问题。希望给广大建筑师带来一些启发,能够更好的探索新时代环境下的禅修建筑营造思路。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版).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论文作者:陆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佛教论文; 建筑论文; 庐山论文; 溧水论文; 山地论文; 环境论文; 功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