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论文_刘振能

论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论文_刘振能

摘要:市政道路是城市建设与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市民对城市的居住条件、生活质量、出行方式及城市空间景观等提出新要求,对城市路网规划布局与设计也提出更高要求。市政道路设计是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关键内容,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与交通通畅运行。因此,做好市政道路设计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现状;设计对策

一、城市道路设计要点

(1)在规划时,要对城市的环境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考虑,突出城市的人文历史特点,使城市道路设计能同城市文化氛围达到与谐统一。

(2)把城市用地及功能区进行综合设计,根据功能区的要求与用地性质来提供各种各样的交通模式。

(3)在设计城市道路过程中不仅要认真考虑城市的特点,还要突出道路的游览功能及交通功能。

(4)要对地面地下及高架立体间的综合运用进行充分考虑,将道路使用者提供综合服务作为出发点与立足点,除了承担普通意义上的交通功能外,还要承担其管线载体功能、生活功能与景观功能,对全部空间范围内道路承载功能充分考虑,能合理布置设施,与传统道路设计的内容略有不同。

(5)要从以机动车交通作为中心逐渐转为综合考虑公共交通、行人、机动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要根据道路等级与服务对象优先权差异,对各种交通工具路权资源合理分配,保证各种交通设施参与主体安全,显现路权资源分配的公正、公平、合理。

(6)要增强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的连接,结合城市自身特色,根据规划而提出近期指导性要求及远期控制目标,针对建筑特色、景观风貌、道路宽度、空间组合及断面布局等来进行综合设计。

(7)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在设施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出对人的关怀,要充分重视人在城市生活的心理感受及生理需求,使人们能得到舒适方便、美好和谐的享受,重视细部构造的设计,充分体现出精细化分类。

二、市政道路设计的现状

3.1市政道路绿化问题

随着国内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生活中的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道路绿化正是建设生态化城市是城市的一项重要目标。在设计初期,设计人员容易忽视道路绿化,没有考虑对质量控制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政道路的不完善设计。

3.2设计理念的问题

很多城市将道路工程看作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容易剑走偏锋。在实际道路设计时方向很不规则,导致很多城市在进行后期道路规划时,难以形成合理道路的路网。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等级道路的密度及结构宽度的特点,支路不成系统也难成网络,建设工作过分集中在干路与立交。辅路及快速路的设计缺乏科学合理的根据。因此,设计理念必须将主干路与次干路打通,避免出现断头支路。

3.3交叉口设计与通行规则设计问题

在市政道路上各类交通转换、通过、汇合都是依靠交叉口实现的,也是交通管理与组织的控制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小、运行车速低、难以形成路网系统,交叉口数量过多、间距小影响道路通畅。通行规则不合理导致交叉口通行效率低,事故率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3.4市政道路平面设计

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往往更多注重能看得见的明显的环节,经常把平、纵、横三大要素独立设计,缺乏三者的相互融合,但这三者却是决定道路设计成败的关键要素,如设计的市政道路路线处于急弯时,经常出现平纵组合不协调,同时缺乏考虑道路加宽等细节。

三、市政道路设计的对策

4.1针对道路绿化问题应注意的问题

有机结合道路美观性及使用功能,设计人员对其性质进行区分,应结合市政道路实际特点,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绿化。道路绿化在功能上具有遮荫防噪降噪、装饰、避暑、空气净化及视线诱导等明显优点,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城市环境、道路功能、等级等实际情况多方面特点,设计规划要力求规范合理原则,使道路更适应周围建筑风格。周围绿化会对行驶车辆产生诱导作用,在城市中主干路及快速路中车辆的行驶速度通常较快,因此合理的视线诱导达对驾驶员驾驶更有益,更有效提高行车安全。除此之外,道路绿化需融入海绵城市概念,构造一个景观与水环境平衡结合的道路交通环境。

4.2设计理念的改变

道路设计应遵循实用、高效、安全及经济环保的原则,要根据对城市人口分布,时段流量,人口迁移的大数据统计结果进行设计,考虑现有道路网络布局,使新增道路与原始道路网络协调运作。要注意道路宽窄的设计,应采取主路支路相结合,有效起到支路在交通高峰期的分流作用,由支路贯通主路之前形成网格式布局或放射状卫星型路网。

(1)车道设计理念。由于行驶车辆绕越、超车、停车等原因,在多车道情况下,车道的通行能力会受到影响,对没有中央分隔带的同向车道,通过统计分析,若以靠中心线的车道通行能力规定为1,则由内到外其其车道的通行能力分别为:0.80~0.90、0.65~0.80、0.50~0.65、0.40~0.50。结合我国驾驶员驾驶习惯与城市实际情况,城市主干道的数最好不超过8条双向,4条单向。

(2)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设计。行人与非机动车时交通中的弱势群体,因此要合理设计道路保证弱势群体的安全通行,使行人与机动车互不干扰有序安全的通行,注意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交叉位置的设计合理性,行车必要时通过信号灯加以控制。在很多道路中,机动车在导流岛位置右转时,经常与行车产生冲突点,此时可考虑通过黄闪灯或者信号灯控制的方式,使车辆把速度减缓甚至停下来,保证行人过街安全。

4.3交叉口与通行规则设计对策

交叉口位置速度低,容易导致通行效率差,对大型主干道路可根据时间段的不同变化双向车道数,使用可移动护栏,保证大流量方向的有效通行。对流量比较小的路段实行红绿灯时间缩短,提高变换频率。对主干道周边的小型路口高峰时段派人力协助控制交通,减轻主干道压力。安全方面应充分重视行人与非机动车安全问题,保证不混流,专用灯的模式。

4.4道路平面设计问题解决

若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大小不均衡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感觉,因此平、纵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平纵组合要求尽量达到“平包竖”,使驾驶人心情愉悦。根据国内外经验,平曲线内的竖曲线半径一般保持在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横断面设计时应根据平曲线合理设置超高加宽,交叉口位置在用地允许的情况下可拓宽一条右转专用车道,减缓道路拥堵。

结束语:市政道路设计工作的开展,同整个城市道路的建设、城市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提高,都有着密切关系,必须得到广大道路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市政道路设计必须结合城市交通量的实际情况,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解决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掌握城市规划与道路设计方法,以确保城市道路的质量与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林春娥.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与建设改进分析探讨[J].价值工程,2010,21(18):40~42.

[2]郑述刘.浅析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J].江西建材,2014(10).

论文作者:刘振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6

标签:;  ;  ;  ;  ;  ;  ;  ;  

论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论文_刘振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