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在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罗贵全

遂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中心三病区 629000

【摘 要】目的:对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析。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诊治的92例心律失常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中,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46例;常规组单一应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常规组为82.6%,相比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胺碘酮;美托洛尔;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4-173-01

心律失常是临床内科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症,在发病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会发生改变,易发生急性左心衰,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1]。当前,临床针对该病以药物治疗为主,胺碘酮是常用的一种药物,但临床效果不一。为进一步探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对92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研究,系统分析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心内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2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均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心动图等检查确诊,符合《实用临床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有关标准[2]。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肺心病、意识障碍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对此项研究知情并同意。基于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6例。其中,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为25:21;45~73岁,平均(57.3±4.2)岁;心功能:II级28例,III级18例;常规组:男女患者比为27:19;47~71岁,平均(58.1±3.7)岁;心功能:II级26例,III级20例。在一般信息、病情、心功能等方面,两组基本一致(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1.2方法

两组诊断后均进行常规治疗,主要是改善心功能、局部血循环、吸氧及电解质平衡维持等治疗。对比组应用胺碘酮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099)3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40mL,行静滴,10min完成;在完成后应用静脉泵持续输注胺碘酮,初始6h内给药速率控制在1.0mg/min,之后改成0.5mg/min,在首个24h内用药总量控制在2200mg之内,等心律稳定后继续维持2~4h,用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研究组初始应用150mg胺碘酮加入5%葡萄糖溶液20mL,行静注;在30min后,口服美托洛尔(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B2025391)25~50mg/次,2次/d。

1.3疗效观察

根据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标准予以评价:(1)显效,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等症状基本或全部消失,室性早搏次数减少≥90%,且心电图恢复正常;(2)有效,室性心律失常得到显著改善,室性早搏次数减少≥50%;(3)无效,治疗完成后临床症状、心电图未得到明显改善,室性早搏次数减少50%以下。总有效为显效和有效之和。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中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处理

应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资料统计处理,计量数据用例数(%)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5.6%,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6%,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常规组对比,*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在用药过程中,研究组2例出现低血压,发生率为4.3%;常规组出现1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低血压,发生率为6.5%。两组均在停药后自行消失,未发生过敏反应、心衰等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心律失常就是心脏搏动时起搏点发生于窦房结之外的位置、窦房结异常搏动及心脏搏动传导中发生节律异常所表现出的病症,一般发生于心血管疾病,可独立发病,也可和其他心血管病症一同发病。当前,临床上治疗仍是以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快钠内流,减缓传导速度及延长动作电位时间等。

胺碘酮是抗心律失常的一个常用药物,其成分主要是含碘的苯并呋喃基生成物,其作用机制就是通过抑制体内钾离子外流,使心房、心室等电位时间得以延长,达到纠正心律失常的目的。通常患者在应用该药后,较短时间内心率可有效控制,心肌耗氧量也会随之减少,心肌受到的外部阻力减小,使冠动脉得到有效扩张[3]。但从临床应用报道看,单一应用该药效果上有差异,如长期用药会出现或轻或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美托洛尔是一种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属于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药理机制就是通过选择性阻断心肌细胞表面的β1受体,来控制和稳定心率。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上述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有所差异的,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心律失常症状。胺碘酮对β受体的阻滞效用较弱,但和美托洛尔联用,可发挥协同效用,强化对β受体的阻滞作用,进而增强疗效,达到稳定心律目的。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联用胺碘酮、美托洛尔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6%,显著高于单一应用胺碘酮治疗对比组的82.6%,用药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这与周文田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4]。

综上而言,对于心律失常治疗在常规应用胺碘酮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效果更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昊.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8):70-71.

[2]鲁端.实用临床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指南[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9.

[3]安俊涛.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0):146-147.

[4]周文田.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28):141-142.

论文作者:罗贵全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4

标签:;  ;  ;  ;  ;  ;  ;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在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罗贵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