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既要改变因循守旧的语文教学习惯,又要避免唯技术至上的观念,把握好信息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的关系,将二者进行深度融合,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信息化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应充分利用新时代赋予的新媒介,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与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开展顺应时代发展、具有时代特点的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信息化背景;AP教学
“Advanced Placement”美国高中AP课程,实际意义上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提供的在高中授课的大学课程。高中生可以在完成课业后参加AP考试,得到一定的成绩后可以获得大学学分。是最符合美国一流名校的招生理念和选材思维模式的课程,只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达到各大学要求的成绩,即可将AP学分带入大学阶段。AP课程涉及22个专业37门课程,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便可深度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尽早确定大学专业方向,适用于高一高二、计划前往美国读本科的或对未来的专业方向已有一定的认识的高中生。本文从“创造真实情境、创新教学方法、创设交互空间”出发,进行信息技术与AP(Advanced Placement,大学预修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过程,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更广阔的语言环境中主动学习,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一、创造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视频式情境教学。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融合视频、图像、文化等多种传播的媒介,来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以一个形象逼真和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给学生们创设一种直观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们的大脑皮层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极大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对《江南的冬景》这一课时进行教学讲解时,语文教师们可以运用教室里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来给学生们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江南冬景和北方冬景,以此来让学生们在直观上感觉到南方和北方的冬景区别,深刻领悟到文章中所描绘的自然之美,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获取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可以通过影视、电子书、微课等教学素材,为学生呈现出更加直观、立体、丰富的教学内容,创设出形象生动、逼真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
(二)配音式情境教学。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真实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语文课堂更活泼、灵动、富有内涵,让学生感受到移动互联网给语文学习带来的便利与乐趣。配音、电影或话剧表演创设的具体情境,能促使学生在阅读鉴赏、探究合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了解人物个性。
例如:面对跌宕起伏的《鸿门宴》,教师可结合文本,选取情节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楚汉传奇》,让学生分组抽取经典片段:项伯告密、项庄舞剑、樊哙擅帐,并针对抽取片段进行现场配音表演。活动中,学生们自主选用道具,创造性地设计舞台语言和动作,感情充沛地进行配音,大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影视式情境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特点,教师利用形象、生动、有趣的电影视频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更为直观的理解。通过名著与影视的对比阅读,增进学生对文学作品和电影两种创作方法的理解,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
例如:在《巴黎圣母院》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原著小说与根据它改编的电影、音乐剧进行对比阅读,写成一篇小论文。学生从文学作品、影视改编和改编效果等多个角度,进行批判性的比较分析,并深入反思、理解辨析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恰当的价值观审视其思想内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
(一)依托网络软件,创新语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教育软件、社群媒体等学习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力图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师生、生生之间广泛参与、高效互动、实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运用UMU、微信、HUB等平台进行作业布置和作品分享,用云盘进行作业收集,用石墨文档进行多人实时协作,用金数据、抢答网进行评价和问卷调查,用全民K歌、录屏软件等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完成特色作业。可见,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借助翻转课堂,优化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学习资源提前分享给学生,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学习,而课堂上师生主要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探究。如在执教《前赤壁赋》时,笔者尝试利用信息技术,运用H5网页制作平台、多人实时协作的云端文档、互动学习平台和思维导图工具的翻转平台,将课文翻转到课外。学生通过“熟读成诵—疏通文本—自主测试—提出问题—协作讨论—课堂分享—总结固化”的自主学习路径,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把握作者的情感发展脉络,了解作者前后情感变化的原因。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教学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研究者。
三、创设交互空间,实现个性教学
(一)利用手机APP,构建网络课程群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智能手机和一大批手机软件的普及。尤其微信作为目前最受广大高中生青睐的一款聊天软件具有普及性、容纳性、互动性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学习群,组织主题讨论,分享文字、照片、语音、视频和相关链接,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巩固所学。教师还可以随时通过微信,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通过公众号发表原创文章、分享学习经验等,和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和互动,构建语文学习的立体网络。
(二)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构建课程讨论模块。多样化的教育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虚拟学习环境,创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学习生态。在Edmodo、HUB等平台上,教师可以自主设计课程模块、创建讨论区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微博、博客、公开课等平台上发布在线讨论话题,以任务型学习为驱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三)拓宽阅读媒介,形成个性化教学。在“互联网+”时代,阅读媒介种类繁多,手机、平板电脑已成为学生普遍的学习工具;阅读软件多样化,使用方便,且多为免费阅读;多媒体资源丰富,各种音频、视频、网页等,形成了立体的学习资源。基于网络的协作性与交互性,语文阅读教学更像是在开放、多元的社群中一种参与性学习,使学习更加个性化。
结语: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拓展了师生、生生交互的空间,让互动更加频繁、开放和多元。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互联网+”教学改革,创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学习生态,实现个性化教学。学生应以学习任务群为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主题性阅读,以便交流共进,逐步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爱英.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及关键问题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5):52.
[2]吴斌毅.基于信息化对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0):149-150.
[3]陈惟妍.信息化背景下AP高中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18(17):35-36.
[4]陈洪钦.高中语文在现代信息化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
论文作者:高海宁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情境论文; 课程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