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县人民医院 四川 雅安 625400)
【摘要】目的:探讨局麻药应用于儿外全麻术后镇痛的安全性有效性问题。方法:选择具备清楚表述能力,年龄>=5岁的儿童40例,手术均为表浅外科手术,麻醉方法为全身麻醉,药物为芬太尼、丙泊酚、肌松药组合,术后给予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记录苏醒时间、术后疼痛分级、副作用、伤口恢复情况,分析局麻药用于儿科全麻术后镇痛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儿科全麻术后局麻药镇痛40例患儿均获得满意苏醒,镇痛效果确切并且不影响伤口愈合。结论:局麻药用于儿科全麻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低、不影响伤口恢复,安全可靠,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局麻药;儿外手术;全身麻醉;术后镇痛;伤口愈合
【中图分类号】R7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117-01
小儿手术一般均为短小表浅的手术为主,小儿因为配合度差,很少能配合完成局麻或椎管内麻醉,而麻醉方式的选择基本以全身麻醉为主。全身麻醉患儿全程无意识,无体动,医生手术安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最明显的就是术毕全麻药物迅速代谢后患儿伤口的疼痛问题。目前小儿麻醉常见的方案有很多:(1)单纯全身麻醉,(2)单纯椎管内麻醉(仅少部分配合小儿可完成),(3)骶管神经阻滞+全身麻醉(一般适用于婴幼儿),(4)全身麻醉+术后自控静脉镇痛,(5)硬膜外神经阻滞+术后椎管内自控镇痛(仅少部分配合小儿可完成),考虑到患儿配合度、舒适度、副作用、可操作性、医保收费,如何在满足外科手术的同时,安全有效的解决小儿这类特殊人群的术后镇痛问题。本试验儿科手术选择具备清楚表述能力的较大儿童,能够明确表达术后疼痛情况,全部采取全身麻醉切口局麻药局部浸润,操作方便经济,术后患儿麻醉苏醒质量好,副作用低,镇痛效果确切并且不影响伤口愈合,医生及家属满意度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择具备清楚表述能力,年龄>=5岁的儿童40例,平均7.43±1.93岁,体重23.71±6.85kg;ASA Ⅰ~Ⅱ级,均以短小表浅的手术为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方法:手术前按照麻醉要求完成不同年龄儿科禁食禁饮。物品常规准备气管插管用物及各类急救药品。
麻醉方法:常规监护,面罩给氧去氮,麻醉诱药物为芬太尼、丙泊酚、肌松药组合,麻醉维持以七氟烷为主,可复合其它镇痛镇静药。手术结束缝合伤口前,在伤口局部给予低浓度局麻药1%利多卡因(总量不超过4mg/kg,避免局麻药中毒)局部浸润,然后停吸入麻醉及其它维持药物,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待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满意(TV>6ml/kg、ETCO2 40~50之间)拔除导管。
术后记录患儿手术结束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级、副作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低血压、运动阻滞、瘙痒、尿潴留)、伤口恢复情况。
统计学方法: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剂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
疼痛评级采用VAS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1]0分无痛,3分以下为轻微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患者疼痛病影响睡眠,患者尚能忍受,7~10分为重度疼痛,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
伤口恢复情况以甲乙丙级,甲级代表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乙级代表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丙级代表切口化脓,需要切口引流。
2.结果
儿科全麻术后局麻药镇痛的40例患儿均苏醒迅速,平均苏醒时间17.58±4.72min。镇痛效果确切,平均VAS评分1.58±1.83。副作用低,40例患儿仅3例发生恶心不适感,无1例发生呕吐、呼吸抑制、低血压、运动阻滞、瘙痒、尿潴留情况。并且全麻术后局麻药镇痛不影响伤口愈合,所有患儿伤口均为Ⅰ甲愈合。
3.讨论
小儿手术因为配合度差,很少能配合完成局麻或椎管内麻醉,而麻醉方式的选择基本以全身麻醉为主。但全麻后患儿伤口的疼痛问题,因为小儿的表述能力,病房的监护状况,医务人员的观念等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一般术后镇痛分为静脉自控镇痛、椎管内自控镇痛、口服镇痛药物、一次注射镇痛药物、多模式镇痛等。单纯静脉或椎管内持续自控镇痛要求患儿有比较表述能力,能够很好的配合使用,年龄过小的患儿一般都无法实现这两种方式的术后镇痛。并且这两种模式的术后镇痛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低血压、运动阻滞、瘙痒、尿潴留等副作用。这些都会明显增加小儿术后不适感,影响患儿围术期恢复。对与麻醉科和病房的护士在管理方面都是很大的挑战,同时也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所以目前很大一部分的做法都是根据患儿的哭闹烦躁情况,让家属给予安抚,如果安抚不行再考虑给予一次注射镇痛药物的方式来处理。长期以来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小儿外科术后镇痛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试验参考《米勒麻醉学》第八版中“急性术后疼痛”[2]以及《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中的“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3],全部全麻患儿均在伤口给予局麻药,结合儿科手术多数短小表浅的特点,试验中患儿均获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而且因为在伤口局部给药,不用担心其它镇痛方式的副作用以及副作用造成的小儿不适感。试验中所有患儿因提前给予了局麻药做镇痛,全身麻醉药物提早停用,所以术后苏醒迅速、苏醒质量好。同时根据伤口恢复统计情况,试验中患儿无1例发生愈合不良情况。
综上,将局麻药用于儿科全麻术后镇痛,特别是短小表浅手术,操作方便经济,术后效果确切,副作用低,患儿苏醒质量好,并且不影响伤口愈合,提高了病人家属以及医生的满意度,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值得进一步在其他患者(如年龄偏小的患儿以及成人)中推广。考虑镇痛时间,可以将利多卡因换成其它长效局麻药。
【参考文献】
[1]谭冠先.疼痛诊疗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
[2]RonaldD.Miller主编现代麻醉学[M],第8版,.北京:人民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2688.
[3]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2017-1-295.
论文作者:程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
标签:术后论文; 局麻论文; 患儿论文; 全麻论文; 小儿论文; 疼痛论文; 副作用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