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孙彦敏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平舒镇卫生院;河北廊坊065900)

摘要:目的:对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实施中医针灸疗法,试验组实施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干预组的86.67%,同时试验组的巴氏评分(67.12±7.06)分,明显高于干预组的(54.98±6.70)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康复疗法;中风偏瘫患者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

中风偏瘫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又常被称为半身不遂[1]。中风偏瘫具有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的特点,患者发病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同时还会伴有语言障碍等症状,不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还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临床实践与研究中指出,在治疗脑中风偏瘫的患者时,常用方式有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两种方式。但是由于单纯应用某种方式进行治疗时,临床疗效有一定欠缺,所以临床上常会联合2种方式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偏瘫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干预组各30例。试验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在41-73岁之间,平均(63.9±5.6)岁。干预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42-75岁之间,平均(64.9±7.8)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干预组实施中医针灸疗法,试验组实施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

1.2.1中医针灸治疗

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温针疗法交替针灸治疗,选取30号的毫针,注意对要下针的穴位进行消毒,运用提、插、捻、转等方式使其找准合适的位置,下针30分钟后取出。针对下肢瘫痪的患者,需要选择:悬钟穴、环跳穴、太溪穴和委中穴;针对上肢瘫痪的患者,需要选择:曲池穴、合谷穴、大椎穴和阳池穴;对于口斜嘴歪患者,需要选择:地仓穴和人中穴。每日针灸一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1.2.2康复疗法

①基础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对症治疗,对于脑出血患者用以调整血压的方法,防止患者继续出血,对于中风偏瘫的患者用以溶栓和抗凝。②主动锻炼和被动训练相结合:为保持患者的关节功能,患者应于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小时的康复运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站立、迈步、缓慢行走等训练动作。③穴位按摩:从患者的印堂向太阳穴部位移动,在其的颧骨处至耳前部位,用拇指反复按摩;患侧肢体对肌肉进行向心性按摩,局部穴位进行点按,以患者感觉酸痛为度,每日2次,坚持一个月为一疗程。

1.3 评价指标

①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正常,并且肢体能够自由活动;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肢体可以进行一些简易的活动;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②巴氏评分:分值为0-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4 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干预组的86.67%,同时试验组的巴氏评分为(67.12±7.06)分,明显高于干预组的(54.98±6.70)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与表2。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实践发现,中风偏瘫的发病率有逐年攀升的趋势,该疾病的发病群体以老年人为主。中医学上认为,中风偏瘫是由火、风、痰所引发的疾病,由于心火旺盛、阴阳失调、气血上逆、阴阳气血逆乱等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半身不遂、突然昏厥、口眼歪斜、神智不清、肢体功能障碍等是该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因此,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灸治疗是将尺泽、委中、极泉、内关与三阴交作为主穴为患者行针灸治疗,再根据症状类型对痰热腑实患者选择丰隆、曲池、内庭等穴位,气虚患者选择足三里、血海与气海等穴位,肝阳上亢患者选择太溪、太冲等穴位。既可调理肝脾肾、益气回阳,也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进而促进脑血液循环恢复和重建阎。该次研究中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常规组的大,临床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下肢FuglMeyer的评分经比较以后,数值比较接近,组间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下肢FuglMeye:的评分都出现显著的改善,联合治疗组患者改善幅度比较大,组间对比以后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文研究结果证明,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干预组的86.67%,同时试验组的巴氏评分为(67.12±7.06)分,明显高于干预组的(54.98±6.70)分。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易小琴.中医针灸与康复医学相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6):103-104.

[2]宋聪琳,邢晓东.浅析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3):132-133.

[3]陈晓东.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9):167-168.

论文作者:孙彦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  ;  ;  ;  ;  ;  ;  ;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孙彦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