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倩

身份证号码:1201091987****4022 天津 300000

摘要: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工程造价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建筑项目在完工之后常常会遭遇到二次索赔以及“三超”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工程造价数据不清楚有直接的关系。而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BIM技术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BIM技术在数据存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阐述了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着重阐述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策略

1BIM技术特点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是帮助工程造价进行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方法,是一种新型技术,其主要是将工程建筑业当中的工程信息与施工流程进行数据收集,并将所收集的数据信息通过其构建的数据模型展现出来。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中所制作的建筑设计图纸一般都以二维效果显示,而采用BIM技术便能够使设计效果立体化、清晰化、准确化,使工作人员能够从多角度且更为直观地理解工程设计,方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高效化管理,并使风险最小化。以下为BIM技术的主要特点。

1.1协调性

协调工作是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无论是企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都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且必须贯穿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传统的施工协调工作基本上都是派专人负责沟通,但在实际施工当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及时性与全面性,并且给施工人员造成一定的麻烦。因此,采用BIM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协调问题,并且该技术可以覆盖到工程当中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并立即向工程相关人员反馈,方便其制定和实行相应措施,使问题能够及有效的得到解决。

1.2模拟性

在BIM技术中,模拟性也是其中的重要技术特征,常常被应用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帮助设计工作得到有效改进。在进行工程设计过程中,通过BIM技术中的模拟技术可以对工艺现场进行模拟设计,甚至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无法操作的东西,可见该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在工程设计过程中,通过模拟技术进行工程的模拟实验,从而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工程当中的隐患问题,及其会引发怎样的后果,在工程设计中又该如何解决,最终使整个工程设计得到有效优化。

1.3可视化

伴随行业不断发展,BIM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工程造价管理当中,而可视化是该技术当中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传统工艺工程当中的施工图纸都是以平面形式展现的,这就需设计人员在进行图纸的设计过程中具备一定的空间立体感,并将工程施工设计以简单的线条图像呈现出来,方便施工人员的理解,从而保证施工有效进行。但伴随现代工程的不断发展,工程构造与工程特点也逐渐变得更加复杂,从而给工程设计人员的工作造成一定困难,很难将其完全表现在施工图纸当中。而通过BIM技术的应用,使整个工程设计实现可视化。在施工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将各方面施工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且在图纸上对重点部分进行标注,结合不同构件间的反馈与互动,实现整个过程的可视化。

2工程造价管理适用BIM技术的独特优势

首先是模拟性。BIM技术体现为较高水准的模拟性,其并非单纯停留于模拟整个建筑物,而是能够将其延伸至多样化的模拟设计中。因此在设计特定类型的工程项目时,借助BIM手段就可以创建多层次的模拟实验,其中典型为模拟地震逃生以及消防疏散等。通过运用上述的模拟措施,针对某些典型性的建筑物信息就能予以全方位的精确呈现,此项举措有助于优化当前现有的设计流程。

其次是可视性。从目前现状来看,建筑类型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向,在这之中包含了复杂化以及多样性的不同建筑造型。因此在面对上述多样化的建筑模型时,如果单纯凭借直观性的观察那么将会很难得出精准的结论。与之相比,建立于三维图纸前提下的BIM模式有助于突显可视性的特征。在可视化以及立体性图纸的辅助下,针对整体上的施工流程就能着手进行优化,确保其真正能够符合全方位的设计效果。BIM由于具备了可视化的效应,因此同时也将会拥有反馈性与互动性的独特建模优势,确保将可视化渗透至全程性的工程建设(见图1)。

图1立体化的建筑建模图

第三是协调性。造价管理本身应当体现协调性,这是由于其覆盖于多样化的相关专业。反之如果欠缺了最根本的协调性,那么整个建筑流程将会呈现偏差。在遇到特定类型的造价监管难题时,多专业的有关人员也要致力于密切配合,对此予以共同的解决。因此可以得知,运用BIM模式就能够紧密结合多样化的专业,进而全面优化了现有的防火分区、暖通布置以及其他类型的建筑物设计,针对某些管线也能予以优化布置。

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BIM技术的具体应用

3.1项目招投标阶段

建筑项目招投标阶段,招投标前期准备工作中,编制标底文件非常重要,标底文件是招标方所期望的项目造价价格,为判断投标方报价的合理性提供了参考依据。可以由招标方独立完成,也可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完成,但无论选用何种编制方式,都会发生漏项情况,影响标底编制的完整性,无法准确估算工程造价。为了预防出现此类情况,应用BIM技术,招标方依照设计单位提供的技术模型,获得与项目相关的所有工程量信息,以及与市场最相近的价格,合理与准确编制标底文件,有效预防漏项。

3.2项目施工阶段

在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中,施工阶段造价管理控制难度最大,不确定因素多,且不断变化。应用BIM技术管控施工阶段造价,在造价分析软件中引入算量文件,形成粗造价文件并实现框图出价(如下图1所示),利用直接勾选构件,获得相应工程量与造价,从而准确结算工程量,合理策划材料采购及资金使用等。应用BIM技术,以原三维模型为契机,增加施工进度与工程造价两方面维度,实现不同施工时间完成工程量及相应造价,使得施工过程造价管理的灵活与动态性明显提高。

图1框图出价图

3.3项目竣工阶段

建筑项目竣工阶段,是审核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关键环节,也是项目造价管理的核心。传统项目竣工阶段,材料不完整情况比较常见,对竣工造价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应用BIM技术,使得建筑工程数据信息存储于网络,工程结算效率明显提高,整个工程造价管理也更为高效与专业,建筑质量与利益得到保障。

3.4项目设计阶段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通过概算编制实现造价预算,具体编制方式主要由概算精确度、设计深度及工程资料的完整性来决定。应用BIM技术,逐步修正并完善投资决策阶段工程模型,并将其导入BIM建模算量软件中,分析计算工程量,自动生成工程量文件。采用BIM技术,精确估算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编制成概算书。针对设计阶段施工预算,选用分布式BIM技术模型,把CAD图导入建模算量软件中,构建成本模型图,并套取相应清单定额,生成粗报价文件,导入造价分析软件中,生成最终的项目造价文件。

结束语

我国,BIM技术应用水平还比较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BIM技术在工程造价方面具有较大的潜能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而想要促进BIM技术在我国快速的发展,我们必须要不断完善BIM技术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的制定,并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支持,以此来提高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钢.建筑行业中安装工程算量BIM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1):222-224.

[2]邱健.王秀文.江联军.林雪江.浅析现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BIM技术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7,(03).

[3]杨圣山.基于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66-67.

论文作者:刘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0

标签:;  ;  ;  ;  ;  ;  ;  ;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