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性护理在癔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陈小红,雷志杰

陈小红 雷志杰

(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 甘肃天水 741000)

【摘要】目的:观察暗示性护理在癔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本院收治的癔症患者中选取62例,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暗示性护理。比较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BPRS与S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暗示性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消除癔症患者的负面情绪,促使患者突破自身心理障碍,克服躯体障碍,加速康复。

【关键词】暗示性护理;癔症;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202-02

癔症主要是由于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产生心理疾病,临床多建议此疾病以心理治疗为主,重视患者自我调整,必要情况下再行药物治疗。暗示性护理具有药物治疗所无法比拟的强大调节作用,通过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巧妙运用暗示性疗法,促使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消除负面情绪的存在,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而克服心理障碍,促使癔症相关症状得以有效缓解。本研究将暗示性护理应用于癔症患者临床护理中,收效甚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癔症患者62例,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全部研究进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3.31±4.42)岁。研究组31例,男13例,女18例;年龄26~39岁,平均年龄(33.34±4.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可比性较为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判定为癔症;(2)年龄≥18岁;(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自愿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明显器质性病变导致精神障碍者;(2)精神分裂症等相关疾病患者;(3)家属不同意参与此次研究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施以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药物治疗选取氯氮平等抗精神药物,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和必要的心理护理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暗示性护理,具体方案如下:

(1)建立患者的治愈信念。在患者入院后,详细了解患者癔症严重程度,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过程中详尽了解患者相关情况,包括患病时间以及其性格特点、个人喜好、社会角色、患病前后心态的改变等等。根据了解的相关情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系统性告知患者癔症的相关知识,用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告知患者癔症的治疗方法,向患者充分说明健康的心理对癔症治疗的关键性作用,避免过于关注疾病本身,心理疾病的治疗依赖于患者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的情绪所发挥的强大作用是药物治疗所不能匹敌的,促使患者能够以正视疾病,重拾勇气,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与配合下积极锻炼身体。

(2)语言暗示。语言暗示可以获取患者信任,帮助患者突破心理障碍,进而有利于躯体障碍的改善,战胜疾病。比如部分患者入院后进行多次检查,均显示不存在任何器质性损害,但长期的治疗依然无法解除患者存在的躯体障碍,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深入了解患者所信仰的“科学”,结合语言暗示,争取患者信任后进行暗示性诊治。

(3)医护人员应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微笑服务,举止得体,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耐心、细心,避免出现不合理行为,引爆患者负面情绪。在患者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多耐心、多倾听、多理解、多关心,了解患者当下内心的真实想法,慢慢取得其信任,进而能够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认真听从其护理安排,加强治疗。

(4)健康教育与心理强化。癔症患者多表现情绪低落,护理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安排一些娱乐节目,比如音乐欣赏、健身操等多种丰富的娱乐活动,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其中,既能够使患者单调、乏味的住院生活变得丰富起来,还有助于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避免过度的关心身体的不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其症状表现。同时告知患者家属也应该多陪伴患者,多与其沟通,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避免长时间独处,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亦有助于癔症的再次发作。

1.4 观察指标

全部研究对象于护理前、后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1]与焦虑自评量表(SAS)[2]评分,BPRS评分标准:分界值35分,分值越高,表示疾病严重性越高,SAS评分标准:分界值50分,分值越高,焦虑程度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相关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均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前BPRS与SAS评分非常接近,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BPRS与S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讨论

癔症是机体出现的极为复杂的精神障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心理治疗。暗示性护理包括建立患者的治愈信念、语言暗示、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及健康教育与心理强化等,主要是在护理过程中应用暗示性语言实施的暗示性心理护理,良好的暗示可以明显加快癔症患者的康复。暗示性护理主要是结合患者性格特征、社会角色、实际病情等多种相关因素综合考虑,制定针对性的暗示性护理方案,引导患者正视疾病,了解癔症相关治疗,认识到保持健康心态的重要性,潜移默化消除其负面情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患者对躯体不适的过度专注逐渐转移,加强对患者精神意志的锻炼,促使其不断做出正确的行为,突破心理障碍,加速康复。

有研究表明[3],癔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暗示性护理模式,有助于营造有利的康复条件,促使患者症状的缓解与情绪的改变。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BPRS与S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BPRS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较为一致,提示应用暗示性护理可明显降低癔症患者BPRS与SAS评分,有效缓解其精神症状与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暗示性护理的应用,有助于癔症患者逐渐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能够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身体各项机能恢复正常,最终战胜疾病。

【参考文献】

[1] Overall J E,Gorham D R.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J].Psychol Rep,2011,10(3):799-812.

[2] Samakouri M,Bouhos G,Kadoglou M,et al.Standardization of the Greek version of Zung'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J].Psychiatriki,2012,23(3):212.

[3]周光涛.针刺配合暗示疗法治疗癔症性瘫痪56例[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8):66-66.

论文作者:陈小红,雷志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暗示性护理在癔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陈小红,雷志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